MaryVentura
MaryVentura

🌀回文詩人🌀 @字縛雜誌 Founder 書評外的話👇🏻 https://liker.social/@MaryVentura

虎讀不食子|RIE育兒學派

RIE育兒學派、Janet Lansbury給我的啟發在於學會在撫育孩子成長的同時能夠也滋養自己內心那個曾經受傷的小孩,成為自己的父母。一起成長吧。

【寫在前面的話:春暖花開,《字縛》杂志發起第二期徵稿,希望看到你的現代詩歌,詩歌中的漢字摘除了「女」字或者「女」字部,這樣的文字究竟能展示怎樣的圖景?歡迎踴躍投稿。一萬LikeCoin獎金等你來分!】

1月17日的《紐約客》雜誌中有題為《Mother Superior》的一篇文章,其中通過講述RIE育兒學派的起源和發展介紹了Janet Lansbury女士的育兒播客Unruffled: Respectful Parenting。讀完這篇很長的文章後,我開始收聽這個育兒播客,這裡說的收聽是從2015年播客創建以來一集一集地聽。

文章的副標題是「Janet Lansbury's gospel of enlightened parenting」,如果她的育兒方法真能夠稱得上是啟蒙式的福音,那更令我好奇這樣一種育兒理念是什麼了。可能很多媽媽們在懷孕的時候就有感觸,至少在德國如果妳懷孕並在一些社會機構尋求育兒幫助,或者在做孕前瑜珈🧘‍♀️的時候往放著各式宣傳單的窗台看一眼,或者就是簡單地去註冊了大型藥妝店的Baby Section,總有鋪天蓋地的文章、書籍、信息告訴妳應該怎樣育兒。

講述了育兒學派RIE的由來。在1930年代的布達佩斯,一位名叫Magda Gerber的年輕母親正在為育兒發愁。她從兒科醫生那裡觀察到自己四歲的女兒是如何被對待的。這名來自維也納的猶太裔兒科醫生叫Emmi Pikler,她傾聽自己的病人的訴說,而她的病人都是小孩子——這在當時的Magda Gerber眼裡是前所未見的。兒科醫生Pikler相信,所有的小孩子都能夠自己成長,並不需要大人在其中過多的干預,更重要的則是傾聽小孩子的需要。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嬰兒車裡或者父母懷裡的小孩突然開始不安、哭泣,父母會要麼立即將奶嘴放進孩子嘴裡,要麼就對著孩子發出「噓聲」,父母可能本來以為這樣能夠安撫孩子,反而忽略了孩子在不安哭泣的時候,其實是想表達自己的需求,而因為還不會說話所以只能用哭泣來表達。父母的行為則將孩子的需求忽略掉了,甚至長期壓制下去了。

1946年布達佩斯政府讓兒科醫生Pikler為在二戰中成為孤兒的孩子們設立孤兒院。不久,Pikler就將大批孤兒院護士打發走了,原因是她們並不能按照Pikler的期待照顧孩子們。Pikler的哲學是要以成人互相對待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哪怕是襁褓嬰兒。這個哲學思想被1957年移民到美國加州的Magda Gerber女士發揚光大,創立了RIE育兒學派。

RIE代表著「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rers」,顧名思義,是針對嬰幼兒教育者的資源。播客中這位62歲的女士Janet Lansbury師從Magda Gerber,成為了RIE育兒學派的傳播者。她們開設針對父母和孩子們的課程,而Janet Lansbury也定期出播客Unruffled:Respectful Parenting,回答閱讀她播客、跟她上早教班的父母們提出的問題。

RIE育兒學派的關鍵在於:無論妳的孩子需要什麼,都請父母給予認可, 哪怕你並未能夠達到該需求。「Trust Your Child 相信你的孩子」更是RIE育兒學派的座右銘。看到這裡,我已經躍躍欲試想要聽Janet Lansbury的播客了!因為我不知道多少次聽到身邊的孩子跟父母訴說自己的壓力、痛苦,哪怕是自己對父母的愛,而父母幾乎從未相信過。相信自己的孩子就這麼難嗎?不批評、嘲笑、吼叫自己的孩子就那麼難嗎?在沒有孩子的時候,父母如是說,「等你有了孩子就理解我們了。」【這句話的預設是基本所有的孩子都是壞的,這樣,為人父母之後才會理解自己的父母為什麼會打罵自己。】可是,自從我有了孩子,更無法理解他們了,那痛楚如天塹鴻溝,永遠無法填平。面對著我懷中這個無助的、可愛的小寶寶,我無法理解⋯⋯或許太多孩子長大後都發誓絕不會落入自己父母的循環詛咒裡,我的父母也是這樣「驕傲」地告訴我的。然而,他們落入了,有太多的家庭落入了世世代代、循環往復的詛咒裡,無法自拔。

不!我願意從相信自己的孩子開始。RIE育兒學派認為:孩子本應該能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的,父母則在旁確認接住孩子們的感受,哪怕是強烈的消極感受。很多時候,父母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哭泣,會安慰「不哭、不哭」,然而,其實哭出來並被父母認可哭泣、傷心是正常的人類情感,無需羞恥或壓抑才能讓孩子接受自己自然的感情流露。

Janet Lansbury也出版書籍,《No Bad Kids》是其中一本。是啊,沒有壞孩子,有的是不稱職的父母而已。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ta對自己父母的依賴、無條件的愛是父母反之很難企及的。沒有哪個孩子自始至終都有意要傷害自己的父母,很少、很少。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全神貫注的精力、認可孩子們積極、消極的各種情緒和感受,孩子之後的人生可能會少些在心理醫生與抑鬱成疾中摸爬滾打。

於是,我打開Janet Lansbury的播客Unruffled,從頭聽起——果然受益匪淺!她以回答父母來信的方式為不計其數的困惑家長分析、解決問題,其中就包括很多父母與嬰幼兒之間的「Power Play」,以RIE育兒學派的方式去理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一些行為等等。從她的播客中,我確實學到了怎樣聆聽自己的孩子,專注於他的需求,並且還在繼續練習中。

RIE育兒學派、Janet Lansbury給我的啟發在於學會在撫育孩子成長的同時能夠也滋養自己內心那個曾經受傷的小孩,成為自己的父母。一起成長吧。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