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英
芫英

法律从业者,政治学的爱好者。

我的检讨书 —— 暨《抗疫感动集》未能结集的原因报告

本地时间2月28号晚,我又去了高中同学的微信群。

恰逢一个还算熟悉的A同学在说,“X国不完美,但X国在这成疫情中给我们的守护是实实在在的。这一点我们每个人切身感受到了”。

我接茬说“每一个被守护的,能不能细细讲一讲被“守护”的故事,把你的亲身经历写下来这样才好告诉后代和不知情、有误解的人们,被守护是怎样的温暖人和感动人……”

——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学,会争相恐后的讲他们经历的温馨感人、被守护的故事;疫病过后,我们班都有可能要出一本《抗疫感动集》的。但情况完全走到了我善良愿望的反面。

A同学说,我说了你也不信。你不回来亲身经历,你感受不到。
—— 可是,我就是怕我回去赶不上了,才请教班里同学们的亲身经历的,能不能写下来的?
——为啥A同学要假定我不信?
——然后A同学又为什么说我不亲自回,就不能感受到呢?那么多英模报告会,我们都没有经历,只是听到的,就都不用信了么?因为没有“亲身感受了么”?
所以,我继续坚持问,有故事么,能不能讲一讲啊?

A同学接着说,不要怼人。—— 我分辨说,我没有怼人,就是问问你什么故事,你愿意讲的话,我愿意听,没有理由不信。

B同学说,有人在用上帝视角审视别人的生活。—— 看起来未必是跟我说的,所以我没有敢接茬。
C同学,我高中同桌,说,“母亲有再多缺点也永远是母亲,谁也不希望别人来指点她对不”。这个我回了,问她 “你没有听说过父母打死孩子被判刑的报道?” 后面我和C说了两句和C同学的话题有关的,就打住了。

A同学继续说,讲再多故事没有人信。群里人人都幸福,不信可以在群里做问卷调查。—— 我回答,我相信你们幸福,我相信你们比我幸福。但我们不是说的这个问题。
我说的是,有感受的话,如果是亲身经历的故事,记下来、在群里说说,好留做历史,分享给人们。
我和A同学又唠了几句,最后,A同学要去炸油条,我们约了我回去的话,我们有机会好好唠嗑,我俩的谈话就这么友好的结束了。

这期间和期后,来了一批颂扬X国的同学。有个是我好朋友,D同学,她说,祖国犹如母亲,人不爱国,就没有灵魂。我好朋友的判断,我是尊重的。但好朋友只是说了她的判断,又没有直接针对我,所以我没有直接接她话茬。请注意,这是D同学,是在我和C同学结束我们之间唠嗑之后,把祖国比母亲的,我和C都没有说,我们在用比喻。

当然,有一个E同学,直接引了我和一个互相没有指名的F同学之间有些关联的话,说我放屁。
我呢,修养跟E差不多,马上回骂说,你说我放屁那句话,更放屁。情急之下,还加上了其他几句他虽然权力大,也不该骂我话。
这时候,他在群里宣布说,他已经葬了我们过去的友情。退群而去。

最后,群主G似乎是下了夜班,来批评我:你咋回事?在群里说政Z,发牢骚,不交流同学感情。我说我没有,就是问了问一个同学有没有故事……

总而言之,昨儿群里的风波,都是因为我而起,我诚挚道歉、深刻检讨:
我咋就这么不会跟同学交流感情呢?
我为啥要问同学有没有亲身经历的故事呢?
我不知道这举国抗疫的时候,很多同学,没有时间写下自己的故事吗?
我为啥不知道,即使有同学写下来了,还很担心有些人不信么?

是为检讨。请诸位相关同学原谅。 



后果

—— 当然,我发在朋友圈并@了若干同学的检讨书,没有起到把我留在群里的作用;我们的群主G,高中时候的班长,还是在其他人要退群的威胁下,第二天把我踢出了群。

———— 刚过去的周末,C同学来加了我微信,我们唠了一阵。我俩过去并不太熟悉,她的主要观点,我觉得也在情在理。

她说,我和同学们这么多年没有联系,是各自成长的;我在群里说话太主观、很片面,惹得同学们攻击我,是咎由自取;但是,这是大家伙刚要解除隔离、心里松一口气的时候,每个人都比较庆幸,对ZF铁腕阻却疫病并没有什么抵触,我作为一个没有经历此事的人,进群去说些“奇怪”的话,是让人反感的。

—— 是啊,即使我的话,摘出来看,似乎要也没有什么违背官方调子的(加上我对“动机”的“主旋律化”);但我的高中朋友们,都有足够的警惕:这个说话和“平常调调”不一致的人,一定要抨击!

—— 我也感受了一下“小批判”的威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