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不簡單
簡.不簡單

職場新人 致課業壓力摧殘下沒什麼想法的人 擺脫迷惘 掌握自己的人生 社會創新|永續發展|翻轉教育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388927196&mibextid=LQQJ4d 合作/讀者通信請洽:1in10learnsth@gmail.com

如果從小有金錢教育,生活更幸福

「金錢是肉眼看不見的富足,以肉眼可見的形式出現。」~墨菲作家

「金錢」是對物質世界展現控制能力的數量化表現,金錢思想能具體表現一個人的智商、情商、財商、逆商(遇到逆境與挫敗時的承受力)等。

「財商」並不是天生具備來的,通過對商業活動的認識接觸、薰陶、歷練出來,是後天養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之前聽個創業說明會,講定價策略、行銷 發揮影響力

感覺是代辦寫企劃書的單位,後續課程還賣超多錢

如果早知道財商 就能省下很多補習或學費了

將學到的知識跟別人分享,你也不會忘記了那些知識。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共用品。

感謝你自己看了這一篇,省錢又能發揮自身影響力。

-

在經濟學上一種促進經濟發展的理論稱為「乘數效應」

乘數概念,原本只是一個助人行為,就倍增為十個、二十人助人行為,就是正面的乘數效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例如逗別人開心,就是你的優點。

我幫你、你幫他、他幫她...的互助挑戰

只要繼續發揮助人精神,就會有更多人得到你的幫助。

例如,小明付10元買了食物,店主多了10元收入,假設他存2元,剩下8元花在文具店,買一支筆,那麼文具店又多了8元收入;如果他又除了2元,將剩下的6元花在另一間店鋪購物,這又會為另一個創造收入。

由此可見,小明只花了10元,卻為整個社會的不同人創造了24元的收入。適當的消費除了能買到自己心儀的東西外,還能促進經濟,為社會帶來倍數收入。這就是乘數效應的簡單描述。

乘數效應可以帶來好的效應,也可以帶來壞的影響。例如,當你被朋友罵了一頓,心情不好,你又將脾氣發在另一個朋友身上,這樣的效應就不見得是好事了。

經濟學上的負面乘數效應。當經濟不佳,收入下降,減少消費,令店鋪收入下降。這樣收入循環下降,就是負面乘數效應了。

雖然消費可以令經濟發展,但不等於可以胡亂消費。留下金錢做儲蓄和把錢用得恰當還是重要的。

-

許多成年人面對「錢」的態度總是又愛又恨:因為愛所以努力工作、渴望爭取,卻又因為擺脫不了工作,生涯煩憂而埋怨。

有些人對錢十分抗拒,好像沾染上它,人生就會變得俗氣;還有些人,明明已經擁有充分的金錢,卻不知道怎麼「用」它。因而無法發自內心享受工作豐腴的成果所帶來的美好。

如果變成一個對金錢太過膽小、凡事都不敢挑戰的大人那就太可惜了。但是滿腦子只想著賺錢,忘記對別人付出體貼和關懷,成為人生完全投入賺錢的大人,也一樣可惜。

從小到大,我們學校裡學到很多知識,卻沒人告訴我們,未來想要過的生活,取決於你的「謀生能力」,也就是「賺錢和累積財富」,這重要的能力,決定你「未來的生活品質」。

有時候「覺得自己的水餃好吃、菜煮得好」或是親朋好友說好吃就想要創業

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的自我感覺良好,應該要站在顧客端或是競爭者的交度,分析各特色及缺點。


這和經濟有關

但因為教育制度教我們成為員工,撇除經濟、成本概念,甚至想將個人價值跟金錢做為衡量,選擇多金職業,不會想過怎麼創業

但現在地位有改變了,真正優秀的人才,公司是要想方設法吸引、拜託進來。也很多不想為別人打工的出來創業。

「財商」指個人團體在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包括觀念、知識、行為三方面。財商包括: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即價值觀)以及駕馭財富及應用財富能力。所以「財商」、「智商」、「情商」並列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素質。

我們不懂金錢所謂何來,當然也不會理解它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多大的樂趣與力量。

財富和幸福都是學習之後不斷累積的結果。吃米知道米價、學習經濟運作,不斷學習,進而投資自己。

  • 職業>繳稅>投資>創業>保險

一個國家需要各類國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做好本分,並且互相分工合作才能夠運作。

把班級比喻為國家,有些小朋友選擇擔任受雇者,透過提供勞務賺取所得,並且利用所得進行各種經濟決定:合法繳稅、消費、儲蓄、金融投資等;有些小朋友則選擇企業主,透過採取各種經營策略,體驗到要獲得企業利潤是多麼地不容易。

透過實際交易,小朋友學到一家國家需要法定貨幣來支撐各種經濟交易活動;透過面對各種風險,認知到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險可以幫助他們因應未來各種的不確定性。

(如果從小有金錢教育,把班級比喻為國家,實際執行時會不會金錢變成獎勵,本末倒置呢,我想,勢必是個過渡期)

投資理財是改變人生的最大推手,請不要怪老師沒有教,那是因為老師一樣是在靠勞力賺錢,也不一定懂理財。要在學業、品格、財商之間都要平衡,家長、老師是要做很多功課的。

金錢在屬於自己之前,需要經過一段「歷程」。一起來思考,什麼是「肉眼看不見的富足」!

  • 金錢價值、信用創造,經濟運作的良善循環

在金融世界裡,信用這個字意味著「償還借款的能力」。企業接受融資、上班族生房屋貸款等所謂「借貸」行為也是廣義的信用,銀行並不是把已經有的錢借出去,而是「創造」錢來借給別人,所以鈔票只不過是市面上流通的一部分金錢。

金錢一旦進入銀行體系,存款就會灌水增加。單一家銀行或個人行為屬於「借貸」與「增值」,就只是融資與存款。

存款人相信銀行會信守承諾,保護好他們的錢,所以把錢存進去。銀行則相信借款人會信守承諾,確實還錢,所以把錢借給對方。銀行除了準備金,準備讓存戶可以提款外,其他錢都借出去。但如果有許多人同時想領回他們的所有存款,就稱為「擠兌」,而現實生活中不會發生所有人同時領錢的狀況。要是很多人都認為別人不會信守承諾,就沒有人存錢,銀行也不會借,以上架構也不成立。一旦網絡中有某個環節失去信任,信用創造就會打結。這就是雷曼風暴引起的現象,世人開始疑神疑鬼,金錢的流動戛然而止。接下來則是所謂的恐慌,足以讓整個經濟活動陷入毀滅性停滯。

借錢的人應該把錢花在某種經濟活動中,再把剩下的錢存進銀行。從那個人手中拿到錢的人買完東西後,應該也會把剩下的錢存進銀行,經濟說穿了就是這麼回事。閒置資金在人們之間賺來轉去,變成銀行存款,有一部分在變成貸款。金錢在全世界流動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所謂的「信用創造」也就是金錢的「創造」就此發生了。

倘若信用創造的架構無法產生新資金,資金總量就會不足,導致經濟成緩。不管是讓生活變得更富裕的「賺錢」、「獲得」、「增值」,還是坐享其成、雞鳴狗盜的「竊取」都是拜以「借貸」為起點的信用創造所賜。

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說過:「金錢好比糞肥,要撒在大地才有用處」,錢不應該緊握在手裡,而是要把錢當作肥料作妥善運用。

  • 金錢只不過是我們衡量的標準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所謂的金錢是因為人類必須相互扶持才能活下去而產生的智慧結晶。金錢背後是「所有人都承認那是錢」的幻想。如果要藉由「創造」的魔法讓金錢在世上順利流動,一定要建立在人與人互相信任的基礎上。

金錢是社會的血液。所以我們才需要思考,如何運用「金錢」能讓社會變得更好。

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感受賺取金錢的喜悅。

透過自己喜歡的工作,感受貢獻社會的喜悅。

因為支持自己喜歡的公司,而感受投資的喜悅。

金錢當然重要,食衣住行都需要用它,但很多寶貴的東西,像是愛、喜悅這些非金錢利益都不能以金錢買回來的。

金錢並不是賺到就好,或是能增加就好。重要的是賺錢的方法、讓財富增值的方法,還有運用金錢的方法。在賺錢和用錢時,能懷著「希望社會變得更好」的心意,以及「帶給人們幸福」的願望。擁有金錢,也要努力讓自己、他人、社會都變得幸福,打造更好的社會。

「找到一個資產比二十多歲增加十倍的六旬老者不難,但這些老人卻不一定說得出:自己擁有的幸福也是十倍。」~喬治蕭伯納,賣花女文學家

  • 管理金錢,學習如何更明智地運用金錢

在處理金錢上,不能只為現在的享受,而要為未來準備,並為他人付出。

「人人都應該將錢分成三等份。三分之一用於土地投資;三分之一用於買賣投資;剩下的三分之一用於儲蓄。」~猶太的教誨

猶太是以前以色列王國的所在地。自古以來就有將金錢依照目的區分使用的觀念

猶太人的五個錢罐法:「奉獻」、「捐獻」、「儲蓄」、「投資」、「消費」

存錢,主要目的關注未來

為什麼人應該要存錢?

1.存錢是為了「確定的支出」、「不確定的意外」或「特殊目的」的消費

針對未來的金錢需求來做儲蓄和存錢,這種情況是比較「確定」的。例如,未來一定要付學費、拿紅包給長輩、退休後沒有工作也需要用錢。

儲蓄:保管金錢,成為存款。為了將來生活和以備不時之需,也為了支出較大花費。

生活支出:房租、水電、餐費、放鬆時的娛樂費用,這些都是每天生活必須費用。

雖然儲蓄是好的,但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生活是需要平衡的,在未來準備的同時,我們也要過好每天的生活。適度地花費部分金錢在自己想要的東西上也是應該的。

成為稅金、社會保障、捐款,這些金錢總有一天會回饋到自己身上(像迴力鏢一樣)

為了未來的生活必需承擔一些風險,等到自己擁有的金錢稍微多一些的時候,要試著拿出部分,配合當時的經濟成長讓金錢增值。

從整個國家來看,國民的儲蓄越多,銀行就會累積越多的錢,企業能投資生產活動的資本也會增加。不過不消費且只是一昧的儲蓄,也可能會造成問題。因為當消費減少,物品賣不出去,企業就會難賺到錢。企業無法賺錢導致公司與工廠倒閉時,工作機會就會不見,所得減少,就算想儲蓄也沒辦法存錢。

因此有些經濟學家說,消費才能維持經濟,同時也強調了「消費的美德」。經濟若是要成長,投資需要的資本就該繼續增加,國民要儲蓄才能累積資本,因此從長期來看,儲蓄是絕對必要的。

「自己的金錢、工作、財產,雖然可以說是屬於自己的,但終歸是社會賦予我們,是社會暫時放在我們手裡保管的東西。」~松下幸之助

2.存錢有是為了「用錢來賺錢」,也就是常聽到的「投資」,增值,增加金錢。

  • 持續學習

先前提過 《員工訓練 不要停止學習 要讀書 避免成為有權利沒腦袋的人》 談學習的重要性及自身經驗分享的影響力,讓自己品牌化,從喜歡>到經營>最後變成專業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掌握美國90%的煉油產業,他說「把我丟在沙漠中,只要給我一個駝隊,我一樣能重新建立商業帝國。」年輕時利用許多工人幫自己建立企業王國,退休後他專注在慈善事業,再利用企業賺來的錢去幫助不幸的人,成為享譽世界的大慈善家。

善用別人的體驗、專業、時間來幫自己賺錢,這樣不僅可以賺到更多錢,還能提早退休,並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理財教育網站推薦:谷大神、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金管會金融智慧網、themint、Practical Money Skills、richkidsmartkid、H.I.P. Pocket Change Kids、巴菲特神秘百萬俱樂部。

培育「金錢」就是「投資」,最好的投資就是「學習」和「工作」,充實自己的能力

  1. 唯有心中確實的願意,才能夠看到世界更多樣貌
  2. 看到世界更多樣貌,才知道自己適合走哪條路
  3. 選擇自己適合的道路,才容易讓財富幸福一起來

投資並不是「讓金錢幫自己工作,自己就可以每天吃喝玩樂。」而是認真研究、學習公司和社會動向。了解金錢的用法,培養工作賺錢的能力等。想這樣充實自己的能力,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不管我們未來的工作、創業,甚至是興趣、運動,還有接觸各種不同人事物,都可能為我們帶來不同的人生道路,以及財富累積的機會。學習打開自己的心,當財富大門打開時勇敢的走進去。

未來碰到任何人事物,都能夠保持高度的好奇心,願意接觸探索的心情,持續不斷地學習、前進。相信就有機會找到喜歡又有熱情投入的事情,和交往的好友。那麼日子就會過得開心,生活就會變得幸福,而財富也會跟著開心和幸福一起隨之而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