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為他人著想 有愛心
- 讓別人快樂,自己更快樂
「猶太人會賺錢有兩個原因,一是五千年的歷史,另一個是頭腦。」猶太人透過前人累積下來的智慧,加上自己的思考與創意,在商業上取得莫大的收益。
「讓對方快樂的能力」非常重要,滿足顧客的能力。所有商業的本質都是以顧客滿意為目標,花錢的人是消費者,只有讓消費者願意陶錢,企業才能獲利和成長。
以更低廉的價格供應更好的商品,以達到顧客滿意,也就是「讓對方快樂的能力」
票據也是「讓對方快樂」的方式,為當下現金不足卻想消費的顧客提供交易機會。
石滋宜談教育提到:
家庭教育要建立「同理心」
所謂「同理心」也就是將心比心,即站在孩子立場上為其設想。孩子也比較願意將外面的狀況或內心的感受,甚至秘密和父母無話不談地分享。
- 出借玩具,懂得分享
加拿大的教育注重人格長成,他們鼓勵學生到圖書館借書,培養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讓孩子在閱讀中,獲得人生的智慧,同時,鼓勵孩子從小就有為他人著想的同理心。
記得Ken五歲時,有次我參加幼兒園的親子活動,老師跟我談的不是孩子的學習問題,而是孩子的教養問題,他問我:「Ken是不是獨子?」我說:「是」。他說:「我發現Ken不懂得分享,這是許多獨生子女的問題,希望爸爸能多注意。」
後來,我就跟老師一起努力,在生活中對Ken進行機會教育,例如朋友來家裡玩,小朋友想玩他的玩具,但是他佔有慾很強,就是不願意把玩具借給其他小朋友玩,弄得不歡而散。
我就告訴Ken,朋友到家裡來玩,是喜歡你的表現,他們喜歡玩的玩具就先借給他們玩,他們會因為你借他們玩具而感到很快樂,我相信你一定很喜歡分享快樂給其他小朋友,這樣以後小朋友就會很喜歡到我們家玩來跟你一起玩,就算你也想玩這些玩具,就等他們回去後再去玩啊。在多次藉由這類的機會教育後,Ken逐漸能夠了解「讓別人快樂,自己更快樂」的好處了。
在澤爸的書中有提到:
「分享」需要被引導,而不是被強迫
澤澤一開始非常不願意分享玩具,我每次問澤澤,他只有一個答案:「因為我每個玩具都想玩。」後來我就告訴他;「每個玩具都是你的寶貝,不過在跟別人一起玩的時候,你可以把玩具分成兩類:第一類是你最~喜歡的玩具,怎麼樣都不會借人;第二類是你普通喜歡的玩具,可以借給別人玩一下下,而且只要你想玩就可以拿回來。如果別人跟你借是你最喜歡的,你就拒絕,如果是普通喜歡的,借他一下下也沒關係。當然,借與不借還是你自己決定。」澤澤後來在跟朋友的幾次互動練習後,終於開始分享。不過,他最喜歡的玩具一定還是緊握在手中。
另外,還有一個好方法。當澤澤想向別人借玩具而被拒絕的時候,我會鼓勵澤澤試著先去分享自己的玩具。「這是我的玩具借你,你的玩具可不可以借給我?」於是乎,兩人就沉浸在彼此分享的喜樂之中。
不要擔心孩子不分享,我們就會被認為是沒把孩子教好。讓孩子自己決定吧。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分享,就跟他說:「沒錯,你是可以不分享的。」
「為他人的利益著想,你將獲得更多。」
為他人著想不容易做到?可以說很難,也可以說很容易,關鍵在於「環境」,也就是說,只要有「環境」,讓人嘗試並體驗到好處,就會喜歡並習慣於這樣做。
曾經遇過許多人,有些人在工作場合中,總是為人著想也很樂意幫助他人,這些人往往較容易成功或獲得成就,這是因為他們的朋友、夥伴、客戶,不管有誰遇到了問題,首先想到最可信任的對象就是他們,事實上,問題中總帶著機會,危機也能化為轉機,能夠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體貼的伸出援手,當你有困難的時後,絕對是「德不孤,必有鄰。」
石滋宜談教育提到:
女兒兼職當保母學會助人
我女兒的作為,完全是出自於她喜歡孩子,他真心希望跟孩子相處的時刻,孩子可以玩得開心,就因為他懂得為他人著想,因此能獲得孩子跟家長的喜愛與信任,這不正是為他人著想,你將獲得最多的例子。
—
儘管獨自悶在房裡的話,反倒有可能會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在房裡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與目光,想做什麼都可以。孩子可能會因此逐漸忘記為他人著想的心情。
家人的存在能夠安定孩子的心情
就算是親近的家人,待在同一個空間仍會互相著想。譬如說你看電視的時候,看到弟弟要準備寫作業了,自然會把電視轉小聲。這是自然而然的舉止,但孩子習慣待在獨立空間後,便有可能漸漸忘了體貼他人,沒有學會將心比心,出社會後可是會很困擾的,因為連旁人的認同都不容易獲得。
對人類來說,和同伴同甘共苦、互相打氣是非常重要的。
人情味的社會確實因為文明,過度的科技化變得很虛擬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嚴重剝離,強大的疏離感入侵,事不關己成了一種新興勢力。
但乍看之下是利益別人的舉措,反而更容易迴向利益到自己。
(迴向給自己)
- 與人產生連結,才能掌握幸福之鑰
回到社會共同體這個議題上,在讓人感到幸福快樂的要素中,與人產生連結的共同體感受無疑是第一名。
「世界上有一把通往幸福的要鑰匙,就是「其他人」。」
「世界上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幸福泉源,但是最重要的非「其他人」莫屬,而且我認為挪威人之所以那麼幸福的一部份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彼此聯繫形成有良好的人際網絡的共同體。」
共同體的建構是在與他人強烈的連結感上,也代表願意讓它人以各種形式參與你的生活。
「雖然我偶爾也會有像要獨處的時候,但是只有當我和其他人一起做什麼適時,才會感到幸福,就像跳舞。所以,和他人產生連結肯定是幸福的關鍵。」
「如果在一個人遇難的時候,能得到它人伸出援手,對社會很有意義。」
用得少過得好
I ok you first,分享口罩給其他國家,夠用時先分給別人用
「對我來說,重要的是與他人分享人生、能夠愛與被愛,而且知道有人願意聽你說話,也會向你傾訴,然後明白無論你在人生的高峰或低潮都能得到支持,相信那樣的支持永遠都會在那裡。」
「要覺得幸福就要把家庭照顧好,還要與他人密切共存、創造凝聚力。這樣我們就能快樂,過著想要的和諧生活。」
人生如果沒有愛,仁慈和同理心會變成什麼樣,大概是冷酷、無情和空洞。關心別人和自己。這也是回報最豐富的一個,不僅是對於關心的人,也包括你自己。
下面是幾種實踐要愛人的方法:
- 告訴別人你關心他們,以及他們對你有多重要,你很高興生命中有他們。
- 問你的父母有沒有什麼是你可以幫忙,而且不求獎賞。
(當幫忙變成加薪的籌碼...)
- 接受別人幫忙時,不管是多小的忙,看著對方眼睛,誠摯地跟他說「謝謝你」。
- 在商店的櫃台結帳時,對服務人員微笑並真心地問它「你好嗎?」
- 寄電子卡片、電子郵件、小卡片給一個對你來說很特別的人,給它一個小小的問候「你最近好嗎?」
- 下次跟別人談話時,多聽少講,不批判、真誠地聆聽,適時問問題,讓對方知道你在聽。
- 對新同學友善。
「感恩不僅最偉大的美德,也是所有其他美德的根源。」
懂得感恩的青少年對自己的生活更滿意,他們會利用自己的優勢改善社區,更專注於學業和愛好,並且成績更好。跟其他不懂得感恩的同學相比,他們也被證明不那麼容易忌妒和沮喪,以及崇尚物質主義。
1.表達感恩成為一種儀式
- 讓感恩成為一種日常習慣。
- 每天晚餐時輪流分享一件覺得感恩的事情。
- 每天至少對三個人說謝謝。
- 每天睡前寫下三件感恩的事。
- 每個星期天分享一件本周你為某人或某人為你做的善事。
- 每個月固定給某一位你很感謝的人寫一封感謝信/卡片。
我們很容易把別人對自己的善意視為理所當然,而吝於表達感謝。
練習不只感謝正面的事物,也可以對付面經歷吸取的教訓表達感謝。從周遭的人事物開始感謝,也許感謝手裡拿著的筆,因為它幫你記下想法;也可以對讓你能品嘗各種美食的嘴巴心存感激。或者對位你加油打氣的好朋友表示感謝。我們應把生活中發生的所有美好事物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非天經地義的事。記住生活中的美好事件、經歷、人或事物。然後享受隨之而來的快樂美好情緒。
孔子說:「魚之水恩,乃幸福之源也。」當我們時時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及別人給予的關愛和幫助心存感激,將讓我們人生充滿光彩和幸福。
- 教師工作扮演重要的角色
所有的教育都一樣,應該是教你如何思考,不是該思考什麼。
一位擁有愛心的教師是能夠讓學生一輩子都感到懷念,這樣的教師的生命不僅有意義,也有價值,對於社會來說,更有莫大的貢獻;相反地,一位沒有愛心的教師是無法帶給學生任何感動,並可能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帶給他們身心的創傷,這種對於學生的影響,就將成為社會負面的包袱。
談論教育,如果不能從人的角度(教師、學生)思考,就算有再出色的教改方案,也很難獲得好的結果,因為如果沒有「人心」,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成功。
所以培育教師,使教師能夠永續學習,是教育改革最該花資源與努力的地方。事實上,我們的教師都是從師範體系出生,其中有些人並非真正喜歡當教師,而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期許,或者是希望求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如果教師不能夠發自內心的喜歡這份工作,就不會用心地去對待學生,所以我認為教師的學歷僅是基本要求,而最重要的教師的資質。
因為教師是學生們的學習典範,教師自我的期許與信念相當重要,我認為教師應該具備基本資質包括:
擁有真(真實)、愛(愛心)、美(美好)的人格:
- 能夠勇敢的面對現實,追求真理;
- 能又擁有愛心,去愛每位學生的不同,能夠不怕困難與麻煩,真正關心學生的需要,以最大的愛心與諒解,去包容學生的作為與選擇;
- 樂觀的看待每件事情,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對於美好的事物充滿感動。
- 利人利己
*書中自有黃金屋
當你喜歡熱愛學習時 你會聽到很多的訊息
外在要注意的 你有哪些要加強的
透過學習 彎道超車
*時間就是金錢
匯集跟你一樣價值觀
*人脈就是錢脈
思維相信學習重視 時間管理 的部分是有重視的嗎
包含互動 開始有能見度
是一種學習 一種歷練
相信學習看見可能
學習不是只有書本上 不是來聽標準答案的
學習是來蒐集資訊的
貴人絕對不要委曲求全來的 不是去求來的 不是要別人去幫你
迎合到處去配合別人
貴人是吸引來的 買你的都是你這個人的狀態
你的樣子 說話 狀態 彼此關心
借力使力的時代 人人都需要貴人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