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設大學教育的通識化造成學用落差 談奶酪理論
IPFS
彭明輝教授在書中提到
過去十幾年,台灣科技業進步迅速,相反地,廣設大學教育的通識化,造成產學的專業差距越來越大,所以進入產業的門檻慢慢地從學士提高到碩士學歷。原本期待碩士班的教育能夠加強產業知識、補足產業專業人才的需求。然而事與願違,兩年的碩士教育似乎承襲了大學、產學不相關的問題,專業知識的差距、獨立思考的能力,並沒有因學歷越高而有顯著改善。甚至有人說:「只要按照過去的讀書模式,把成績弄好,進入產業界後,公司自然會提供訓練課程、再重新學習。」因此,台灣研發產業花在新進員工「基礎」專業的大量訓練資源,是我在美國矽谷高科技公司中無法想像的。
有個叫奶酪理論的,說明事故發生原因的連鎖關係鏈 。把每一片乳酪想像成工作流程中的某一個環節或一道防線,乳酪上的洞孔則是此環節中可能的失誤點。
也就是說當每個關係人都犯錯了產生連鎖效應
老師們的進度壓力,我感受到了社會非常需要,我也相信了我做了這些事我就可以....,
繼續理所當然地想著、依賴著別人會給你學習機會
但結果不是
關係者可能會說:
你是來付出的不是來學習的,要學習應該是學校的事吧
於是進入了互相責怪
一片片奶酪剛好每個洞都對上了,造成現在的社會現象
所以囉也不是只有我要努力 當環境大家都這麼想時 ,會朝著你想像的前進
但是每個人想的不一樣、天賦不同
你想像的世界是甚麼呢?
我要努力讓社會知道我 相對的社會也要花時間認識我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