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
1 人追踪
5 篇文章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生命中不應承受的媚俗

在歌舞昇平背後,我想到的卻是捷克(又或者是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說的「Kitsch」。在十萬人的群體,我們看不到個人,在官方的理想,沒有人找得到自身。Kitsch,中文一般翻譯為「媚俗」,是十九世紀出現的德文字,起初是用來評論藝術品的貶意詞,形容為迎合大眾口味、粗製濫造的藝術作品。後來米蘭昆德拉擴闊其意,將它應用到政治、美好生活中。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社會建構論」雜說(三):對象、觀念與升格詞彙

社會建構論的哲學討論,可以有兩個大方向,而兩者互相關連。第一,我們可以「理論建構」,例如討論社會建構的原則、理論當中需要用到的概念工具及它們的關係等。第二,我們可以「案例分析」,即是集中討論某個/類事物到底是否社會建構的,它的建構過程是怎樣的等等。

ragingflower

Day 8—压抑内心声音的代价

昨天被提醒了要謹慎在網絡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個人信息,因為現在言論管制越來越嚴禁。因為這個提醒,當我今天開始寫作的時候,我有些膽怯,不知該表達什麽好。我只能反問自己,我願意妥協多少?時刻提心吊膽的壓制自己內心的聲音能持續多久?如果我壹不小心說錯話,真的會毀掉我將來的前途嗎?

云霄飞车

爱与理想 (一)

从我离开中国,到几乎脱离中文写作已经有十几年了。十几年后再一次,第一次的回归中文写作,自然和最近发生的大事有关。我的回归从逐渐重上豆瓣开始,自19年底开始转发和发布了一些观点,到2月份几乎每天都会上豆瓣看一眼。这次的全人类(尤其是无特权的人们)攸关的灾难将我从长久的避世态度中抓了出来。

可如何

創造啟動:從個人意識形塑的合理化距離來思維情感連結

我在_死亡擱淺以後 留白的社會距離_一篇裡,結尾說著_如果資訊社會、以及受新冠肺炎肆虐的世界到來能給我們新的想像與希望,那麼「死亡擱淺」這遊戲做到了,它延伸出值得探討的社會距離,或許可以成為想像的開端、以及生活典範轉移的起始。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