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 Day 3|异乡人
在语言这件事上,我可能永远是个异乡人。
……
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大的厂区里,厂子里的人天南地北,口音各异,其中大部分是东北人。我们在家里只讲普通话,我妈在内蒙出生山西长大,很早就上了寄宿学校,方言是一句不会讲的,而我爸的家乡话从来只和老家的亲戚讲。因此,作为他们的小孩,讲的是一口带点东北味儿的普通话。
这个差异在我上初中时愈发凸显了起来,我明显的和本地的小孩口音不一样,对同一件物事的叫法也有所不同,闹出过很多笑话。不过,山西的方言常常前后鼻音、卷舌不分,一到语文考试大家老是出错,这时倒显得我的普通话还是有点好处的。
……
我上大学的时候,无师自通了粤语,当然,是哑巴粤语,识听不识讲。因为那时候读建筑,天天泡在专业教室里画图,彻夜不归,百无聊赖的时候,大家就各显神通,有听音乐的,有听广播的,还有听郭德纲的,好不热闹。我每次都在耳机里放着港剧,因为画图还是要稍微专心点,熟悉的剧情是最好的背景音,但我又想着得有点新意,就这样,粤语陪我度过了很多个画图的夜晚。说来有点奇怪,我最喜欢在深夜看的是「刑事侦缉档案」、「法证先锋」等系列,一到悬疑情节,配乐非常烘托气氛,我立刻就觉得不困了,画图还更精神了。
再后来,无论是去广东、香港亦或澳门,甚至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每每听到讲粤语的店家都非常亲切,当然,我的粤语只限简单的完成交易,哼哼哈哈的,起到一个氛围的作用。
……
真正让我开始检视起语言这件事的,是去年突然想精进下英语,我想,纯学不行,得在环境中实际应用,于是就报了几门 Coursera 上感兴趣的课程,课程都用英语教授,作业也需用英语提交。几个课程下来,我突然发现英语表达的逻辑性非常强,要想把事情描述清楚,你要很小心,要很清晰的说明白这个观点适用于什么情况,有哪些限制,甚至写到最后常常有点啰嗦,又得再反复删改,循环往复,但是呢,一被翻译成中文,好像也没说出点啥,大概母语能检测出你这个观点新不新,或者说是不是一个有力的观点,我那时候看 medium,常常读一篇文章读的如痴如醉,但是,翻译成中文,好像也没说出什么新鲜的观点,有点像车轱辘话来回说。当然,英文文献的整体质量还是比中文优秀太多的。
……
我突然有一个意象,人就像是一个容器,语言在这里面会逐渐发展出不同的个性。我有个比较特别的经验,如果我某段时间天天看美剧,我的脑内小剧场甚至走路磕到了下意识浮现的是一句英语的咒骂,但是如果最近一直看港剧,出现的就是一句粤语粗口。我发现不同语言下的我,性格好像有点不一样,英音下觉得自己古板而理性,美音下情感充沛但是变成了只想寻欢作乐的傻子,粤语下嗓音带了点质感整个人温柔了起来,而讲普通话的时候呢,我想了又想,好像有点单薄,语速也常常过快,隐约透着焦虑,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同。
我渐渐的开始觉得语言好玩了,我们生活在一张语言编织的大网里,这里面缀满了传统、习俗和各种成见,如果我们安静的躲在这张网里,任由其裹挟,最终也只能顺着这既定的道路无知、无感的永远滑下去。
语言又像是一面镜子,不同的文化、种族、地域发展出各自不同的语言,这些远远近近的镜子,形成了一种对照,显现出这世界从来不是只有一副模样。每个镜子,都代表一种视角,都能看到一种关系,一种从未停止的、懵懂的、对这始终无法被看清的世界的探索。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