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烟
实体烟

当代问题

梦想生活计算器

六月初这期《纽约》杂志邀请八位二十出头不到三十的年轻市民,具体聊聊他们心中纽约的梦想生活是什么样子。然后呢,杂志社还真的组织人手,按市价估算出了理想生活的真金白银,有零有整。这选题挺好玩的。

Photo: Gail Albert Halaban

比如 Chen 想在皇后区住采光好的房子,生一个孩子,请公婆搬来帮忙照看,养两条狗,每年出国度假,周末去周边徒步、钓鱼…… 听上去是很家庭向、生活向的人;另一位 Ian 比较简朴,只想要一个半地下室,为此编辑还出主意,说目标区域单层分开卖的 townhouse 不好找,建议他买下整栋,再把楼上分租出去。此外,Ian 明确表示不愿成为一个「生活方式控」(lifestyle creep),因为目睹了很多朋友的消费因收入而水涨船高,最后被消费所支配,所以相比除旧迎新,Ian 很愿意保持现状,把钱更多地花在人生体验上。当然,这两位属于脚踏实地型,其他受访者的憧憬,自然各有精彩(有的确实贵)。

以前还真没这样想过,总感觉理想是远远的一团模糊,有轮廓没细节,而且大多时候都囿于固态的「成就型理想」。假使万中有一,我真成了年少理想中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明星,然后呢?我要如何度过每一天?

杂志里诸位纽约客,一五一十地罗列理想生活的条目,倒不失为和自己对话,以及明确「我想要的」、「我是谁」的有效方式,后面的精算环节更不可或缺。同时呢,它还为一座城市的普通生活留下了珍贵档案。我就很想知道,一百年前的同城老邻居们是如何构想接下来的人生的(当时的房价也好奇)。前人的美丽畅想,于我们是已知的历史。

「定义理想生活」也非白日发梦、大言不惭,而是需要用心守护的自主权利。如果不拿梦想生活计算器加减乘除、默念我要一二三四五的话,越俎代庖者恐怕大有人在——革命家、宗教家、企业家、各种家们,都巴不得用私货浇灌我们呢。

就像了解一国政策的真正方向,要看公共财政花在哪、而不是政客承诺了什么一样,钱不会撒谎。我们自己理的越清,就越容易分辨,哪些开销是实现理想生活之必要、哪些是别人想让我花的。

九十年代末崔健有句不无讽刺的说唱,「知识多钱多就把理想买到了」。如今想想,明码标价的理想,和崇高无价的理想,谁高谁低不论,我主要关心哪个是自己的,哪个是别人的。

崔健《混子》(1998)

李源

2023.7.5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