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鸣岐
朱鸣岐

研究宏观经济和国际关系

关于中美贸易讨论的一些补充

我的主要观点之前的文章基本已经解释了。这里再大致概括一下就是:1、贸易战对谁都不会有什么经济上的好处,但是这里面当然还有一些没有办法量化的政治账,值不值得说实话就要看主观判断了;2、中国报复的手段比较有限,如果头脑清醒也不应该进行任何升级,可能还是以非对称报复为主,比如让一些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大企业难受;3、整个事件不是一个简单的贸易问题,美国的关税政策也基本不会太大改变贸易的状况。整个趋势超出了经济范畴,不是仅仅靠贸易谈判就可以解决的;4、不排除中美在接下来一周达成某种谅解的可能性,但是个人觉得机会比较小。

以下是在3月23日之后的一些更新和补充:

有关301的一些技术细节:

1. 金额和商品:目前(3月23日)最终涉及的中国进口商品金额和类别都不确定。特朗普口头说了600亿美元,但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网站上宣布的是“至少500亿美元”。考虑到特朗普经常口头改动数字,我个人倾向“至少500亿美元”这个表述比较准确。涉及的商品种类方面,根据USTR的文件,至少有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技术,机械(aerospace, ICT, machinery)三类,但这个不是标准的贸易分类,无法具体到商品。也不排除这个名单大幅扩大。

2. 时间表:USTR会在15天内(3月23日起)提交完整的关税列表,然后进行30天的公众意见征集,接着才是最终决定实施。

3. 中国商务部3月23日公布的报复清单针对的不是美国当天宣布的301调查,而是15天前宣布的232调查(钢铁和铝的国家安全影响,在3月23日过渡期结束,中国没有获得关税豁免),因此规模相对较小。不排除在USTR公布了301关税清单之后商务部会有一个较大规模的报复清单出台。但是,就如我在下文中提到的,完全对等的贸易报复是难度很大,代价很高的。因为有飞机和大豆这两个重要商品,中国对美国进口的依赖度非常高。如果大幅减少美国进口会导致比较大的价格和生产者成本波动。

4.关税与价格弹性:理论上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是无法得出成本增加500 X 25% =125这个结论的,因为增加关税会导致进口总量下降,肯定是低于500亿的,具体下降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价格弹性。目前没有任何信息可以判断这500亿商品的价格弹性到底是多大,所以下文中提到的125亿只是一个上限。我们粗略估算了商务部3月23日公布的商品价值和税率,发现商务部报复清单的逻辑应该是希望总关税成本不大于美国232调查对中国造成的成本。实际结果很可能是偏小的,因为一些产品比如铝废料,中国在2017年就已经限制进口了。

对于中国科技企业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科技企业来说,美国的重要性是:资本/科技 > 消费者。关税只是影响消费者,而301调查触发的投资限制则会影响中国科技企业获得资本和科技。这个影响更加大。

如果仅仅是在中国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和机械产品出口上加征25%的关税,当然短期会对不少海外销售比重大的科技企业形成经营上的冲击,暂时没有定量的证据,但是负面影响是毫无疑问的。

问题更大的不是301调查带来的关税政策,而是投资限制。中资及有中资参与的资本联合体在美国参与科技企业并购,比如半导体行业,历来就有很大的阻力。301调查之前,CFI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外国在美投资的国家安全影响行使审查,有一票否决权)阻挡了中资收购Lattice(半导体企业)的案子--CFIUS很少直接否决,一般都是拖延不过让申请者自动撤出,比如蚂蚁金服的案子。律师把案子递到白宫,结果被白宫直接否决,这个很罕见,也说明美国在中资在科技领域的大并购未来可能会是一个“默认否决”的政策姿态。现在国会有一个两党支持的CFIUS改革的方案,会进一步扩大其审查权限,对中国科技并购只会更加严格,通过机会很高。并且有证据表明,这种政策潮流不仅仅是在美国,在欧洲也有类似的情况。

如果这个投资限制进一步扩展到金融和资本领域,那么杀伤可能更加大。在一种极端情况下,如果中国科技企业没有办法在美国筹措资本获得金融服务,不管是风险投资还是公开上市,这种打击就是毁灭性的(当然可能性很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