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晞-日記簿
予晞-日記簿

⧉方格子:予晞 ⧉Potato Media 註冊邀請碼:mv3qu4r5K

教育桌遊探究與設計思考|參與心得記錄

範本:機餓遊戲。延伸發想:大富嗡。自由書寫:三十分鐘。

今天下午參與了為時四小時的「教育桌遊」工作坊。講師很剛好的和我同年,在台下作為聽眾的我是研究生的身份,而站在講台上的講師則說:「創業就是我的研究所」。

沒錯,大學畢業那年,他並沒有選擇就業或是繼續升學,而是在大四那年就早已加入許多課程,擔任教授的課堂助教。今天講師讓我們玩的桌遊——機餓遊戲,是當年他和其他另外兩位同學共同設計出來的,至今兩年多的時間,經過大大小小等多次的修改,才成為現在看到的模樣。

當時在設計出較完善的版本後,講師已成為大學畢業生,故帶著這個作品只能報名參加「社會組」的競賽。簡易的遊戲規則加上程式設計的「不插電桌遊」獲得評審青睞,最後團隊抱回「銀座」的佳績,獲獎後著手申請專利,而後,他們也因此邁入創業的旅程。

工作坊一開頭先由電機系教授開場,老師說:「規則簡單,才有辦法產生更複雜的玩法,就像是圍棋一樣,每一次開局,都一定會有不同的結果。

遊戲規則一大疊、一大本,規則很複雜可以顯示出難度沒錯,但也因為如此,受眾會很小群。反之,如果遊戲規則簡單的話,可以亙古流傳,且在玩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入遊戲者自己的心機,才有辦法在勝率上略勝一籌,也就是「策略」。越簡單的事物,越能探究、分析事物的本質。

其實,簡單、複雜,都有各自的好,而設計一款「教育桌遊」最重要的事情得回歸到:「你想解決什麼問題」。

桌遊作為一桌上型遊戲,它需要具備趣味性,但若是「教育」桌遊的話,除了趣味性之外,它的角色則會變成「輔具」,輔助教育者推廣知識。

譬如今天工作坊的這款,它乍看之下就是一個跟UNO有點像,又和棋類遊戲有點像的卡牌遊戲,而最大的亮點則在於「會跑的『機器人』」。

機器人裡頭有簡單的程式碼,也加裝了「感測器」。簡單來說就是設計者給機器人下了指令,而這個指令是依照顏色而改變的,也就是感測器的作用,譬如說,「如果」遇到綠色會右轉,「如果」遇到藍色會左轉,「如果」遇到紅色會迴轉,就這樣而已,但就是因為這樣簡單、又融入跨領域的程式語言思維,才得以將此款桌遊包裝成教育桌遊,最後贏得十萬元的獎金。

ps.為了想讓大家看影片上傳了人生第一個影片,也算是不錯的體驗XD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