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32歲反壟斷女戰士,讓科技巨頭們無法再避重就輕
2000年時,微軟就曾因「反壟斷」而被送上被告席,也就在這時,Google與Facebook跳躍式崛起。然後換成新一代的科技巨頭們紛紛被送上了反壟斷被告席。
過去壟斷的定義都限縮在「價格壟斷」,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越來越依賴網路,舉凡儲存照片、線上會議、找美食店家、買衣服、買居家產品等等,這個時代的壟斷是「商業模式壟斷」。
大家應該都聽過「免費的最貴」吧,沒錯,Facebook與Google的免費,目的都是為了掌握人們的消費足跡與個人隱私,以便在推送廣告的時候趨近「精準」,讓廣告可以順利送到願意下單的人面前,或許對有些人來說,認為這是一個很方便、很貼心的模式,但說真的,對我來說,我只覺得「可怕」、「被冒犯」。
每次一瀏覽完購物商城,或是去博客來逛書單,接著點開Facebook一定會出現我剛剛看過的東西,真的很可怕欸。。。足跡完全公開透明,躲也躲不掉的被「強制推銷」。隨著商業模式的進化,好的廣告深植人心,但我們曾幾何時認真思考過自己「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麼?【讀書筆記】面對工業化後的高工時勞動,你想奪回人生自主權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說明了關於高工時勞動的看法,是不是其實我們降低欲望,就可以讓生活幸福一些呢。
社群媒體固然打開了世界的連結、促成很多合作機會,但它不可控的擴展性,也出現許多「反人性」的道德問題。【影像反思】《網路清道夫》:清除了網路世界的穢,卻移除不了內心世界的創傷。人們在隨心所欲的發文、開直播時,其實幕後還有一群人在替科技巨頭工作、替這個世界守住最後一道道德防線,他們的身份是「網路清道夫」,然而身負重任的他們卻和我們一樣都是平凡人而已,除了入職後接受一些「社群規定」的順練之外,再無其他專業,這樣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人,卻得每天接受海量的暴力、色情、違反倫理的聳動影音、文字。世界靠他們清除了「一點點」不合宜的貼文,卻沒有合理的為他們建構支持系統,許多網路清道夫患上抑鬱,最終自我了結,作為對世界最後的信任......。
世界的驟變誰也不知道會怎麼發展,尤其匿名的盛行,又讓人性的缺陷表露無遺,在匿名平台上,大家好似都變成巨嬰,肆無忌憚的發表不負責任的話語,出事之後又可見許多人都跑去刪文、刪留言......。
參考資料:劍指Facebook、蘋果、亞馬遜!32歲的反壟斷女將為何讓科技巨頭都瑟瑟發抖?
期待這位反壟斷新興,為世界建立新的反壟斷秩序。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