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讀】<地方創生 WAY 01>
閱讀重點與收穫:
1994年,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希望藉由社區居民的觀點,重新詮釋地域特色,不同於過去政府在推動的社區營造,鼓勵參與者發掘在地歷史,而後加入創意將消逝、現有的產業活化,類似於打造文創商品的概念,「地方創生」則是把重點擺放在打造地方的永續循環生態系統,「如何永續循環」成為了最重要的目標與指標。
當資本主義的市場運作成為主流,除了產業結構的轉變之外,也間接影響臺灣社會的人口結構,大量的青壯年人口來到都市地區工作、求學,造成鄉村地區人口快速凋零、老年化問題越發嚴重,時間久了更加劇了城鄉落差與資源分配不均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的局面。「永續」一詞的定義擴大了行動的範圍與扎根的深度,包括環境永續、人口永續,都是政府與社區致力翻轉的局面,然而在推動地方創生之前,則要先從盤點地方的DNA開始。
人潮跟錢潮這兩項指標不一定是地方人口成長的必要條件,地方創生指的是透過創新、創業的方式為地方找出永續性的發展目標,也就是區域特色,藉由創造就業機會提升青年返鄉的意願,而在社會、經濟成穩定運作後,人潮與錢潮可望成為正向循環下的環節。
盤點地方特色與資源、梳理合適的發展脈絡,穩定人口後的終極目標是達到人口回流,以此緩和直轄市過度的人口集中。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