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昕
映昕

Matters 團隊成員,負責馬特市社群運作

2019年島際和平營@金門(一)心得筆記整理

前陣子因為參加 2019 年島際和平營,第一次踏上金門。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和平營,雖然至今對這個營隊到底在幹嘛還是懵懵懂懂,每次參加都有一種「我根本來亂的」的自我懷疑,但還是想要強迫自己把一些收穫或感想整理出來,一方面重整知識架構,另一方面也逼自己把一些該思考的問題繼續想下去。

這篇文章是依據我在參加活動期間,聽講師、朋友跟在地人分享的故事,綜合我個人的心得或思考的筆記,所以比較散亂,也可能有文字描述不夠精確的部分。如果有興趣一起討論的朋友,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戰地政務時期到底管制了什麼?

金門馬祖有所謂的「戰地政務時期」,大致上可以理解為,因為國軍作戰的需要,所以對金門馬祖實施一些特殊管制。從字面上看當然可以理解,但沒有在金馬生活過,很難想像到底是怎樣的管制?這次去金門,才從瓊林民防館的解說大概瞭解一二。

例如,戰地政務時期因為有燈光管制,怕被敵軍辨認此地有人居住,所以晚上的住宅燈光不可以外洩。也因此,金門一直到了 1991 年才有第一盞路燈。除此之外,當時往返台灣跟金門之間需要許可證,但更讓我震驚的是,漁民跟蚵民也需要許可證(海岸線的管制),禁止放風箏,禁止養鴿子(難道真的害怕飛鴿傳書嗎...),以及禁止游泳!(林毅夫表示...)

其實林毅夫就是從金門游到對岸去的。導覽老師解釋,金門與中國大陸最近的地方只有兩公里遠,就是金門的青嶼到廈門的角嶼,林毅夫當年就是駐守這個地方的連長。我翻了一下地圖,還真的滿近的。

  • 金廈共同生活圈

因為金門離廈門比較近,離台灣比較遠,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金廈其實才是一個生活圈。金門縣議員董森堡說,金門因為是小島,所以在物資上會依賴其他大島。在國軍還沒到金門駐軍前,金門人會去廈門買東西,如果要「下南洋」,也是先去廈門搭大船出海。而且廈門還有「金門同胞聯誼會」XD 我一開始有點無法想像到底要怎麼形成「生活圈」,因為金門廈門現在實際上隸屬不同行政體,但馬上就發現是我想錯了,在 1949 年以前,金門廈門是同一國,沒有這個問題...

另外一個朋友提到一個頗有意思的觀點。他說,廈門在近二三十年發展得很好,蓋了很多高樓大廈,金門人看著廈門逐漸發展,內心漸漸有了相對剝奪感:為什麼廈門可以賺錢,金門卻變成被台灣人遺忘的離島?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當在思考金門為什麼跟中國走得很近的時候,需要放下台灣人的視角,從金門人的生活經驗來思考這件事。(另外一組有意思的對照是馬祖跟福州)

  • 你對和平的想像是什麼?

和平營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寫出每一年的和平宣言。某一天晚上所有人依照語言別分組,台灣組的討論帶領者是必修,她請大家思考兩個問題:你對和平的想像是什麼?你所屬的島嶼正在發生什麼事情,而你對這件事情的期待是什麼?

和平營的大主軸議題是濟州島與沖繩反美軍基地的運動,但台灣沒有美軍基地,我上一次參加的時候,就默默在想,既然台灣沒有美軍基地,那這個議題跟我們有關係嗎?時移勢易,雖然台灣現在還是沒有美軍基地,可是這兩年東亞局勢變化得太快,台灣再次成為美中對抗的前線,中共的威脅看起來越來越大,而台灣跟美國越走越近,軍事合作是可預見的未來?加上去年 1124 選舉之後,同溫層瀰漫著高度的亡國感,雖然本質上沒有人會支持戰爭,但如果對岸真的打過來,台灣難道不保護自己嗎?

以上這些問題,都跟亡國感纏繞在一起,成為今年和平營台灣參與者心頭的一系列大哉問。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必修一邊寫海報,一邊說對對對,去年營隊的時候,這種亡國感還沒有這麼深。雖然離去年底的選舉也不過八、九個月,但社會的整體氛圍,(至少是我的同溫層)對於國家未來、選舉、美台合作乃至於東亞局勢的認知,以及思考這些問題的角度,在選舉之後,已經有了很多的翻騰。

也因為美中關係的緊張、台灣地理位置的關鍵角色被突顯出來,當晚我們討論到一件讓人有點難受的事情:臺灣海峽的安全,靠的正是那些駐紮在沖繩跟濟州島的美軍。因為這兩個基地離臺灣海峽夠近,美軍才能夠即時的介入與協防。所以,台灣的安全,是建立在沖繩與濟州島的犧牲上嗎?

從這個角度思考,美軍基地就不再只是沖繩與濟州島的事情,也不再「跟台灣人無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