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昕
映昕

Matters 團隊成員,負責馬特市社群運作

在城市游牧中,找到給我安全感的寫作空間

對於一個沒有固定工作地點的人而言,其實哪裡都可以算是我的寫作空間(?),我曾經在捷運站的角落處理過工作,也曾經在公車亭打開電腦;Mattes 以前還有夜晚的線上問答時,我有次甚至就地坐在學校的排球場旁邊,借著路燈狂打字,說來也是很奇特的經驗。

但如果要好好的思考、寫字,一個穩定的環境還是非常必要的。

前年剛加入 Matters 沒多久,老闆 B 某天就敲我說,因為駐點在台北的同事越來越多,公司打算在台北租一個辦公室位置,你幫忙找找看適合的空間吧。後來我們陸續看了一些地方,敲定了某個很舒適、空間配置也頗氣派的 co-working space,除了專屬的隔間辦公室,還有公共空間如廚房、兩層樓挑高的開放空間等等,後來我們還在開放空區約了幾位寫作者訪談

co-working space 的廚房

很多人談到 remote 工作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可以在家,但我反而是一個沒有辦法整天都待在家的人(所以每當台灣放颱風假,我都很痛苦,因為不能出門)。主要是因為台北的租屋空間小,要面對狹小的空間一整天,我、真、心、無、法,整個人的精神會很不好。

另外一個很實際的原因是,在台北,只要想待在一個不屬於你的空間,常常都要花錢,例如咖啡廳、餐廳。有時候我會去學校的圖書館,但圖書館不能講話,也不是很適合我們這種常常要線上開會的遠距工作者。

所以我很喜歡去辦公室,想待多久就待多久,有冷氣有桌椅(有桌子跟一張高度適中的椅子真的很重要)。下面這張圖是前一個辦公室的長相,是租約到期那天,同事們一起把空間清完後,隨手拍下的紀念照。我在這個空間處理過非常多 Matters 的運營工作,當然還有同事們說說笑笑聊天討論的珍貴回憶,有時候聊一聊,想到什麼就開始畫白板,醞釀一下有趣的點子。

後來辦公室換了一個地點,交通方便,也很符合新創氛圍,但過年後因為疫情因素,有時候想避開人流,我就會改去自己熟悉的咖啡廳。在台北,要找到一家咖啡廳很容易,但不是每家都適合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有的重視咖啡好不好喝,有的看重店員親不親切,或者單純只是地緣關係離家近。在台北生活的這些年,雖然常常被高樓大廈跟狹窄空間壓迫得不太舒服,但本人也逐漸磨練出在城市找到藏身之處的本事。

我這幾年就發現,我特別喜歡有吧台的咖啡店。所謂的吧台,不是喝酒的 bar 的那種吧台,而是桌子連接著一道牆面的設計(如下圖)。在這樣的桌子工作會給我很明確的儀式感,環境會傳遞訊號「現在要開始認真工作了喔~」,而我自己也會有一種安心感,「一定可以很有效率的處理工作的!」。

這篇文章就是在這裡寫的XD

前年去旅行時,因為身體不舒服,很奢侈的放棄青旅、改住飯店,飯店配給我的房間也有這種桌子跟牆面相連的設計(←莫名被這個點打中的客人),我退房的時候就很開心的在 booking 上面給了五顆星XD

雖然是飯店但很便宜,一晚才台幣 700 多XD

但這種感受到底從何而來,我至今沒有想通,大概是東西不會從前方掉出去的安心感吧,當一切都穩穩當當,好像就不會漏掉任何一件該做的事情。這種連結沒什麼邏輯,原因聽起來也滿好笑的,但我也想不出其他原因了。

也因為這樣,如果未來有一個專屬自己的書房或寫作空間,我一定會幫自己弄一張這樣的工作桌。在此之前,就只能祈禱咖啡店的吧台區沒有其他客人X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