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科普
泛科普

以华盛顿为基地的记者,观察美国政治、文化和风土人情。

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和部落化

1984年出生的Ezra Klein在美国政治光谱中大致处于中间偏左,他是美国媒体届并不特别常见的少年得志者,大学刚毕业就一举成名,后来参与创办解释性新闻网站VOX,目前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同时自己主持一档政治分析类播客节目。

从去年出版的《我们为什么两极分化》(Why We’re Polarized)基本能看出他在政治、社会、心理、历史、统计等领域的功底,Klein采摘材料广泛而系统,整合后加以架构、阐释、清晰表达的能力优雅而细致。如果美国大学文科招少年班,他15岁以前被录取应该没有问题。

曾几何时,至少我来美国时的克林顿末期,自由和保守派人士各自的政策制定、阐释者仍具有一定的化解分歧、达成妥协、推进议程的空间,左右派在不同的地域、阶层和族群都有比较对称的分布。而《两极分化》书中的统计数据显示,曾经有过的美国各州总统选一个党、国会议员选另一个党、同一个州两位参议员来自不同党派的投票型态已经倒向明显的单极化,蓝州紧缩了共和党候选人的空间,红州则将民主党候选人推入珍稀物种名单。

Klein试图解析美国政治左右两极分化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他用到了扎实的数据、社会达尔文主义、群体沙文主义、自私的基因理论等。

“身份政治”过度的影响力既是极化的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极化。伍迪·艾伦电影Annie Hall中的身份描述“左翼、自由派、知识分子、住在中央公园西、布兰迪斯大学毕业、参加社会主义者夏令营、脑子里老想着罢工”主要是对纽约犹太人的调侃,当下对自由派新的身份描述已经扩大到全美各个族裔而且不失精细,“提倡增税、喜欢大政府、喝拉铁、吃寿司、开沃尔沃或者斯巴鲁、读纽约时报、住在东西海岸、纹身、喜欢好莱坞“。

Klein认为,基于身份政治形成的不同群体介入到一场零和博弈中,人们遇到不一致的观点往往做出负面反应,随后寻找支持固有观点的证据,失去身份状态的风险反复强化着对当下群体认同的坚守。为群体地位和尊严而展开的互相竞争之下,美国社会的极化继续朝着远离健康的方向发展,而解决方案或许为回到科学、理性和随之而来的克制、谦卑,还有将波多黎各和华盛顿特区升格为州,但Klein自己提供的数据却无法为一个愈合而非撕裂的前景提供充足的信心。到2040年,美国50%的人口将聚集在东西海岸的8个州,而中西部和南方30%的人口将选出70%的联邦参议员。

有趣的是Klein认为两极分化造成的后果对民主党或许如同流感,而对共和党来说却更像肺炎,也许他比我看得更清楚一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