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李怡

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失敗者回憶錄72:無聊的極左干預

最詭異的是,他的極左報導,有些竟然使當時《七十年代》觸犯了極左禁忌。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我上文所附的三張照片,可以見到一個是一臉正直,一個是一臉自負,一個是一臉世故。最容易產生「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者是知識淵博的自負者。世故的人最善於趨利避害。趙浩生1973年訪問中國,除了寫個人觀感外,還寫了許多對文化名人的訪談,實際上受訪者事前都被當局安排好談話內容,是在他們本行範圍為中共說好話。

不過,最詭異的是,他的極左報導,有些竟然使當時《七十年代》觸犯了極左禁忌。自創刊以來,中共駐港領導層對《七十年代》每期內容都不會過問。尤其是1971年保釣後,《七十年代》獲周恩來青睞,我們更是備受中共駐港高層的肯定和有更多聯繫。但想不到從1974年開始,左派領導忽然對我們不再視為外圍刊物,而是每期內容密切關注,要求在正式發行前先給他們審閱。常在發行前一天,就告訴我有哪一個字眼不妥,要修改。對辦雜誌者來說,這真是一件很頭痛的事,因為雜誌已經印好了,重印除了金錢損失,還耽擱發行時間。中共領導不是我們的老闆,卻是政治的上級,上級要這麼做,也沒辦法。因此,有兩年,每期出版前兩天我都心驚膽跳。雖然雜誌仍然暢銷,但我卻感到極左的干擾不是好兆頭。

舉例來說,有一次趙浩生引述他在北京訪問作家謝冰心,謝冰心說,周恩來曾經跟她說, 「毛主席是可敬而不可學。你對他萬分敬佩,但你學不到他那樣。」這句話現在看來是大可商榷,但意思卻很清楚。但當時香港左派領導表示,我們一直在說要學習毛澤東思想,這句話說他「不可學」是明顯的政治錯誤,一定要改。我爭辯說,「不可學」的意思接著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是「學不到」而絕非「不該學」的意思。但辯解無用,結果還是要硬改為「可敬而不可及」,儘管這已經不是謝冰心的原話。而且這麼大陣仗去審查、修改,與讀者何干?不是很無聊嗎?

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會從1974年開始,對雜誌要事先審查。直至1976年毛死後,四人幫倒台,我在1977年被邀到北京,見到中調部部長羅青長,他說,出刊前審查對一本香港雜誌來說是不應該的,這是受當時國內局勢影響才有的做法。

當時中國的局勢是怎麼回事呢?後來得悉的情況是:因為我轉了一封美國留學生的信給潘靜安,潘公上傳時出了問題。一位在芝加哥大學的香港留學生,說有一個年輕的美國教授羅珊·維特克(Roxane Witke)到芝大演講,說她在中國獲江青接見了7天,一共談了60小時,江青說要維特克寫她的生平事跡,要像斯諾寫《西行漫記》那樣讓她在世界知名,她對自己的生活、際遇、感情世界不保留地訴說,講她在上海當明星有好多男子追求,說她跟毛澤東的感情經歷和生死與共,一起轉戰陝北戰場,自比呂后武則天,……。這位留學生說維特克是無名之輩,江青傾囊以授,顯然信錯人了。

維特克與江青的訪談,是1972年的事。原本江青答應維特克把60小時的錄音稿整理並翻譯成英文提供給維特克,但周恩來介入此事,並請示毛澤東,停止有關此事的所有工作,文稿封存,也不提供給維特克。因這件事而引致周恩來系統與江青的文革派系統的暗鬥激化。

我轉上去的這封來信,應該在周恩來處理此事之後了,但也是打擊江青的一個砝碼。於是,江青文革派所把持的宣傳系統,就向她認為周恩來系統的《七十年代》挑毛病了。

1973年12月號《七十年代》發表了趙浩生訪問中國名畫家吳作人、李可染的文章,吳李所談到主要是與早就過世的齊白石的交往,講齊的為人、畫風,沒有什麼可以非議。但江青卻在這時候發動對「黑畫」的大批判。「黑畫」風波的起源,是黃永玉一幅貓頭鷹的畫,江青指這幅畫把貓頭鷹畫成一隻眼開一隻眼閉,是「別有用心;接著就批判所有的山水、花鳥、動物、人物的傳統畫作,說是宣揚「封資修」意識。後來還是毛澤東開腔,說「貓頭鷹本來就是一隻眼開一隻眼閉的,這個畫家懂得這情況」。黑畫批判才告一段落。

黃永玉後來在《九十年代》寫過一篇文章,講貓頭鷹事件。

轉一封信給中共駐港領導人,怎知道會引起如此大風波?訪問吳作人、李可染、謝冰心,都是迎合中共的談話,怎知道會惹禍?一幅貓頭鷹畫怎料到會大禍臨頭?專權政治體制下,內鬥是外界無法捉摸的,在左派陣營裡做事,誰也不知道會碰觸到內鬥的什麼問題,也不知道災禍何時會降臨,出了事就像出車禍一樣不可預知。

黃永玉畫貓頭鷹,題為「益鳥也」
香港漫畫家畫「現代貓頭鷹」黃永玉造像。

(原文發佈於10月8日)

《失敗者回憶錄》連載目錄(持續更新)

  1. 題記
  2. 闖關
  3. 圈內圈外
  4. 殺氣騰騰
  5. 煎熬
  6. 傷痛
  7. 動盪時代
  8. 抉擇
  9. 那個時代
  10. 扭曲的歷史
  11. 先知
  12. 自由派最後一擊
  13. 我的家世
  14. 淪陷區生活
  15. 汪政權下的樂土
  16. 淪陷區藝文
  17. 父親與淪陷區話劇
  18. 李伯伯的悲劇
  19. 逃難
  20. 愚者師經驗,智者師歷史
  21. 戰後,從上海到北平
  22. 古國風情
  23. 燕子來時
  24. 在左翼思潮下
  25. 1948樹倒猢猻散
  26. 豬公狗公烏龜公
  27. 《蘋果》的成功與失敗
  28. 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29. 自由時代的終章
  30. 清早走進城,看見狗咬人
  31. 確立左傾價值觀
  32. 「多災的信仰」
  33. 最可愛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4. 中學的青蔥歲月
  35. 被理想拋棄的日子
  36. 談談我的父親
  37. 父親一生的輾轉掙扎
  38. 父親的挫傷
  39. 近親繁殖的政治傳承
  40. 畢生受用的禮物
  41. 文化搖籃時期
  42. 情書——最早的寫作
  43. 那些年我讀的書
  44. 復活
  45. 不可缺的篇章
  46. 不可缺的篇章 之二
  47. 不可缺的篇章 之三
  48. 不可缺的篇章 之四
  49. 不可缺的篇章 最終篇
  50. 沒有最悲慘,只有更悲慘
  51. 歸處何方
  52. 劉賓雁的啟示
  53. 徐鑄成的半篇文章
  54.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55. 通俗文化的記憶
  56. 左派的「社會化」時期
  57. 伴侶的時代
  58.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59. 香港歷史的轉捩點
  60. 福兮禍所伏
  61. 香港輝煌時代的開始
  62.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63. 二重生活的悲哀
  64. 《七十年代》創刊背景
  65. 脫穎而出
  66. 覺醒,誤知,連結
  67. 非常有用的白痴
  68. 有用則取,無用則棄(非常有用的白痴之二)
  69. 中調部與潘靜安
  70. 非蠢人合做蠢事
  71. 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
  72. 無聊的極左干預
(《失敗者回憶錄》此前在《蘋果日報》連載,現正在Matters持續更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