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賀典
吳賀典

一個熱愛數位生活的自由創作者

如何理解宇宙之一:不要期望找到地外文明

很多人就是想不明白,人类科技如此昌明,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为何就是发现不了外星文明?

假设银河系就像是一个类似地球的球体,体积、空间的弯曲度都相似。那么在这个球上,文明会互相发现彼此吗?不管你相信还是不相信,结论就是:不会。这是最符合逻辑的结果,也和我们当前的观测事实相符。

假设在这个球上每2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就会产生一个智慧生命,这样球体表面就会产生1000个以上的智慧生命。2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大概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如果人类生活在这个范围里,它的活动范围不会超过一个蚂蚁窝。对于这个蚂蚁窝来说,周围似乎有着20万平方公里的“无垠空旷“。而且人类的移动速度也不会比蚂蚁快到哪里去。人类发展出了高科技,展示了征服宇宙的决心,所以视力会显得非常好,能用光学望远镜拍摄到500公里之外的一座大山,也能用像沙粒般大小的射电望远镜组成阵列,向四方上下发送电磁波。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周围到处都是智慧生命,但平均相隔500公里的距离对于一个蚂蚁窝来说还是显得太过遥远。这微弱的信号能否被另一个智慧生命监听到,完全取决于角度和精度,还有很大程度的运气。

这情景推演出了一个荒诞的银河系,因为除了我们假设的智慧生命之外,它不包含任何非智慧生命,这显然不符合正常逻辑,因为非智慧生命是绝大多数才对。所以我们要加入这个变量,并增加它们存在的密度:假设每200平方公里的范围也会诞生一个非智慧生命,那么一个智慧生命的周围,就大概围绕着1000个非智慧生命。这个密度其实估计地已经很大,但依然显得十分“空旷”。而且非智慧生命根本没有愿望去主动探索地外生命,他们只是活着而已,根本没有自我意识存在。

​包裹在它们中间的智慧生命,极力想要发现其他星球的智慧生命,拼命去观测和寻找,可是却连自己周围近在咫尺的非智慧生命都发现不了。为什么?因为即使在200平方公里的范围里,蚂蚁窝还是显得过于渺小,这个距离太空旷,太遥远。另一个蚂蚁窝里的生命不仅不会发射电磁波,可能连自己是谁都还没搞明白,这又如何交流?更不要说远隔500公里之外那个真正值得去联系的蚂蚁窝了,上下左右连个方向都没有,发射信号只能靠猜。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更不要谈时空弯曲对信息的影响。

​ 我们就是这个荒诞银河系的普通一员。在我们周围可能就存在有1000个甚至几千个非智慧生命的星球,但是我们一个都不可能发现。它们文明程度太低,只是一些动物,并不会主动发出信息,而我们的观测精度又太低,就连距离我们最近的比邻星的行星都看不到细节,这可是比最近的“蚂蚁窝”还要近得多的距离!

​绝望者会自然地发出一声感叹:在这个宇宙中不存在生命,除了我们!

​其实远没有这么绝望,这个命题完全是不对的:我们人类已经存在于这个宇宙中,这个坚不可摧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我们当前的宇宙存在生命的概率并不是零。只要不是零,就不可能只有我们人类自己。这还只是考虑我们人类水平的智慧生命,实际上存在非智慧生命的概率更是远远大于此,所以我们的估计并不是毫无来由的假想。

​ 那开篇的疑问为何会存在?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把人类在宇宙中存在的尺度过度地高估了。由于我们一生中只见过人类,所有的美景美食、理想信念、艺术哲学、宗教文字都是由人类创造的,所以就误以为人类是宇宙之子,被上帝格外垂青。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自信,上帝如果是宇宙的上帝,那么他就不应偏袒任何一个伟大的、或是卑微的生命。人类在上帝眼里只是无垠宇宙中一个极为细微的存在,我们也必须接受自己在宇宙中渺小到无以复加的现实。因为我们存在的宇宙,在空间尺度上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得多得多。星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夸张得多得多得多。如果你真的去网络上查证一下太阳的直径和日地距离,把它们都换算成同一个单位在纸上画一画,你会震撼地发现,不管你选用怎样的比例尺,你都找不到一张纸可以画出一个太阳系。因为纸太小,不足以填充。

其实太阳系的比例并非十分夸张,如果把比例尺拉到“光年”级别,用来俯瞰整个银河系,那才叫真正的夸张,因为别说是纸了,你甚至都不能用电脑来画图,因为疯狂的卷轴滚动会使你的鼠标滚轮很快坏掉。

银河系摇摆着它雄壮的旋臂,任何一丝微微的抖动都会引发上千光年的时空震颤。但这依然无法让上帝注意到它,甚至不会看上它一眼。它还是卑微的,如灰尘般在宇宙的背景中飘逝而过,毫无波澜。

宇宙带给人类最真实的感觉只有两个字:空旷。这也是人类语言中最精确的描述。

这是一种让人灵魂震撼的空旷。空到一无所有,空到一事无成,空到忘乎所以,空到有你没你都一样。

其实对于宇宙来说,有没有生命,都一样。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