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郭義
吳郭義

前主席。傳統菁英政客。高蹈齋主人。 高蹈齋網址https://matters.news/~gaodaojhai

川普被封號——方可成先生別再忽略這幾件事

(编辑过)

方可成先生的原文「特朗普被封号——我们别再假装这三件事」,請見端傳媒評論

因為1月6號的國會山事件,社交媒體巨頭認定為川普煽動其支持者所致故將其帳號永久封鎖,此舉引發譁然。此前,雖然推特也不厭其煩地給川普推特加上藍標但直接封號這樣嚴厲的措施還是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對此,美國保守派,德國默克爾,法國財政部長甚至是偏向左派的ACLU都表達了反對或擔憂。不過,方可成先生卻將一些觀點匯總成了三則論述,試圖論證

为什么特朗普的言论应该被规范,为什么规范特朗普的言论存在争议,以及为什么规范特朗普并不解决问题。

有不同的觀點總是好的。但可惜的是,礙於對一些關鍵細節的忽略以及作者本身邏輯上的缺陷,這一嘗試很難說是成功的。本文將一一指出方可成先生的論述忽略了哪些細節以及在邏輯上有哪些錯誤。

別再忽略真相的轉化作用

方可成第一則論述指出,社交媒體和我們所熟悉的「觀點自由市場不同」

来自《科学》杂志2018年刊发的一则研究:通过在推特上进行的大数据分析,学者们发现,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比真相的传播速度快很多,传播的范围要广很多。简言之,真相跑不过谎言。

據此,方先生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在这里,真理无法战胜谬误。

然而,對於這樣的簡單論證,我要敏感地提出這樣一個質疑,真相和謬誤之間的勝負是由速度來決定的嗎?其實,不僅是社交媒體,即使是我們傳統獲取信息的渠道也總是謠言快過真相的。比如,最為傳統的口耳相傳。各種小道消息就依賴這種最古老的傳播渠道來擴展自己的影響力。雖然整體速度比不上社交媒體,但是真相依然要慢於謠言。而且1 這樣的消息由自己日常生活中認識的人帶來的,所以更容易相信。2 沒被傳播的人很難知道到底有什麼樣的謠言在傳播,自然也難以相應地去闢謠,所以是更隱蔽的。所以,如果傳播速度和傳播效力是劃上等號的,那我們今天所處的豈不應該是一個謬誤獲勝的世界嗎?消息傳播更快更多的韓國瑜豈不應該是獲勝的一方?但這顯然與我們的認知不符。

這是因為,假消息雖然在傳播速度上遠遠勝過真相,但是在觀點交鋒時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而觀點交鋒的結果就是,假消息的受眾被轉化為了真相的受眾。雙方觀點交鋒越多,假消息的影響力就越小。所以人類社會經常討論的觀點無一不是由真相獲勝。幾乎沒有人相信地心說也幾乎沒有人相信天圓地方。和方先生的說法

也就是说,如果毫不干预,任由各种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去竞争,那么胜出的一定是虚假信息,是阴谋论,因为社交媒体的内在规则就是有利于它们的。

恰恰相反。虛假消息勝出的唯一機會就是避免和真相競爭,只傳播而不爭辯。這和左翼警醒人士的作風倒有幾分相似之處。交流,交鋒,競爭,這才是阻礙虛假消息的正確方式。而粗暴的干預只會適得其反,不僅讓虛假消息的受眾更堅定自己的看法也讓我們對於虛假消息在檯面下傳播的程度和內容都一無所知。

別再忽略真理和真相的區別

因為得出了真相戰勝不了謬誤的結論,所以方可成先生進一步指出社交媒體需要被更好的干預。

在思考特朗普被封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接受一个事实:指望真理在社交媒体上通过自由竞争胜出,是一种过于天真的幻想。对于社交媒体上的言论,问题不是“该不该干预”,而是应该怎样更好地干预。

方可成先生讓人驚訝地持續弄混了真理和真相的區別。真理往往是一種觀點,而真相不是。真相是人們對於事實的一種認知,事實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但我們不會說真觀點和假觀點,因為它本來就沒有真假之分。

真理的來源是什麼呢?不僅僅是觀念的競爭而且是持續不斷的競爭。因為人類的「真理」本質上大都不過是歸納論證出來的東西,所以它們總有可能會隨著新的證據的發掘而讓我們改變對它們的看法。

方可成先生到底是主張僅干預假消息還是連同「假觀點」也要一併干預呢?由於方可成先生讓人遺憾的用詞水準我們無法從文中得到確切的觀點。但從方可成先生的舉例來看,他似乎更傾向於將消息和觀點一同干預。如果是這樣,那方可成提出的干預將演變成或就是一種管制,它將在社交媒體上以打擊假消息的名義偷偷擴展到觀點上,杜絕進一步討論的可能,通過封殺反對意見者的方式使某種觀點成為不可撼動的話語霸權。這樣的言論獨裁是不可接受的。

別再忽略「川普被封號」是有爭議的

雖然方可成先生在前文承諾這三則論述會解釋

为什么特朗普的言论应该被规范

但是作者並沒有對這一論點做任何論述。在文中,方可成先生是有意忽略了川普被封號的爭議性,把川普應該被封號當作一個已經論證過的結論,當作前提來使用。討論推特此舉合不合法是沒有意義的,在230條款的保護下,推特封禁任何一個人恐怕都合乎法律。但如果說應不應該,推特顯然是不應該的。

230條款實質上就是一種特權的賦予。它讓社交媒體既可以像媒體出版一樣善意的編輯用戶的言論,但又讓它可以像平台一樣免去一切責任。社交媒體的發展就是構建在這樣的特權之上。然而,特權不是免費的。今天,人們之所以可以容忍社交媒體享有此種特權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認為社交媒體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公共即時討論空間。它讓人們可以更快的,跨地域地交換觀點並形成一個大概的公共意見,從而對現實產生影響。也就是說,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230特權和提供公共討論空間是等價換取。

今天,推特以並不成立的「煽動暴亂」的罪名,出於自身的政治目的將構成公共討論空間重要一部分的川普總統趕出了這一空間,這無異於是對契約的破壞。面對這樣的突然毀約,取消230條款是非常適當的回應。

此外,在第二則的論述中,方可成先生又再次忽略「事實」和「內容」的區別。不過,因為他最後得出的結論「真相不應該由科技公司掌握」與我相差不遠,這裡就不多加說明。順帶一提,雖然結論差異不大,但是方可成的論證還是一貫的薄弱。他似乎只能夠做一個三段論而無法做出連續的三段論,所以他總是要使用未經證實的觀點當作他三段論的前提來作為一種救濟手段。這樣的手段就是他論證薄弱的原因。


至此,方可成先生既錯誤地認為要實行干預,也認為真相不應該由科技公司來認定,那真相由誰來認定呢?在第三則論述中,方可成先生提出了這樣一種委員會作為例子

Facebook在各方压力之下,做了一项介于“自律”和“他律”之间的尝试——成立了一个类似于“最高法院”的监督委员会,由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来独立决定言论审查的尺度,Facebook公司以及扎克伯格本人必须服从这个委员会的决定。2020年5月,Facebook公布了这个监督委员会的首批20名成员名单,其中包括国际组织领导人、前国家首相、资深教授等等,规格非常高。

看上去,方可成先生對這樣監督委員會的信任來自於對委員會成員權威身分的認同。但我想提醒方可成先生,川普很快就是前總統,彭斯會是前副總統,克魯茲是資深參議員,由這些人組成的監督委員會同樣是履歷光鮮身分權威的。但恐怕方可成先生對於接受這樣一個言論監督委員會會表現出異常抗拒的態度。所以,關鍵不在於經費是不是獨立,不在於人選是不是權威,而是委員會成員由誰來提名的問題。而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會像是最高法院一樣。

當然,方可成先生還是有提出自己的意見的。他認為,臉書的委員會實際作用並不算大,他的設想是

真正的解法不可能来自科技平台自身,必须有多种外部力量的参与。其实,最核心的原则无非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权力制衡,不能让任何一方的权力过大。
因此,在社交媒体的言论管理上,公权力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国会将科技巨头请过去询问听证,起草反垄断方案,都是介入的方式),但不能让政府说了算;公众的参与需要被鼓励,但不能变成民粹式的暴政;专家学者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走精英决定的老路;科技企业的员工也要有发言权(这一次推特几百名员工联名要求封掉特朗普的帐号,可能就起到了一定作用);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都应在这个问题的应对上有一席之地。

這樣的想法除了上面所說的「誰來提名」的問題,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將公權力引入的問題。將公權力引入到規則的制定之中,不管公權力佔比有多小都給這份規定帶上了官方色彩。這既有行政權繞過國會變相制定法律的疑慮,也極有可能會被用戶以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進行訴訟。所以公權力的介入不是不可避免的而是不太可能的。方可成先生在美國留學多年卻提出這樣一個方案來,我更願意解讀為他為了文章結尾而不得不給讀者一個交代而不做其他不善意的評論。

廢除230條款言論空間反而縮小?

再行文的最後,方可成先生脫離前文給出的框架,把對230條款的討論插入了進來。

而如果废除section 230,也就意味着科技平台要为用户上传的内容负责了。自然,平台就会做更多的内容审核,以确保自己不会被告。所以实际上,如果section 230被废除,特朗普的号可能仍然会被封掉,甚至被封得更早。

這裏,方可成先生依然是犯了我上文指出的問題,把未證實或確定的事當作前提來使用。在這一則論述中,方可成先生的前提是,在230條款廢除後,社交媒體全部選擇成為媒體出版而不是平台。事實上,在230條款被廢除後,社交媒體依然有選擇成為平台的可能。並不是所有的社交媒體都能力和資金來負擔對平台內容的審查,所以對於一些小企業或者新創企業,選擇成為不用負責任的平台對他們而言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推特同樣選擇成為一家平台,那人們的言論空間是擴大而不是縮小的。

在前文,方可成先生認為,這種不審查,不作為的平台遲早會成為垃圾信息和危險言論的溫床。

如果互联网平台完全不去干预内容,任由各种信息自由竞争,结果一定是变成垃圾信息和危险言论的温床。比如,在全匿名、无审查的论坛8chan上,儿童色情内容以及恐怖主义极端言论大量传播,并且和美国的多起大规模枪击案有关——枪手是8chan用户,作案前在8chan上发表宣言。

然而,之所以成為危險信息的溫床是因為完全匿名而不是平台不管理導致的。在平台不管理的情況下,每一位用戶依然是需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而匿名論壇使得用戶沒有任何責任,讓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發布傳播危險消息。一家有一定身分驗證的平台毫無疑問的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如果推特依然選擇成為要為用戶言論負責的媒體呢?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方可成是媒體人出身,但是他好像忘記了媒體的門檻還是有一定高度的。不用說普通人,即便是媒體行業的從業者,他們恐怕也沒有自己的推文都符合媒體標準的自信。AI的功能愈發強大,和人工審核的搭配頗具威力。但即便是最具有此種經驗的大陸非法武裝團體管控之下的大陸網路也依然有不少漏網之魚,我們怎麼又有自信可以斷言面對更多元化的用戶,更多的語言,更廣泛的審查內容的推特可以做得完美呢?

不僅做不到完美,這樣的審查還大大打擊推特的商業價值。在用戶進行政治討論的時候,冒出違反媒體標準的言論是極有可能的。比如,把紅帽子美國高中生稱為種族主義者,推特如不刪除恐怕也要賠上一大筆。比如,把Rittenhouse叫做白人至上主義者恐怕也不太合適,畢竟他槍殺的三個從照片看都是白人。種種的限制會讓政治討論變成一灘死水,用戶們是無法忍受的。除了政治討論,其他板塊也會受到影響。比如,最與世無爭的明星討論,也很可能因為私自公布明星私人信息和罵戰而違規。隨著用戶的離開,盈利下降,推特還能否維持龐大的審核團隊呢?即便推特硬撐下去,那個時候我們也應該有了更自由的替代平台。

雖然左翼和右翼看上去都對230條款不滿,但兩者的理由是截然不同的。對右翼而言,其理由自然是限制太多。對左翼而言,是限制太少以及言論管理的權力在平台而不在自己手上。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左翼並不那麼真心想廢除230條款,他們並不想摧毀社交媒體大科技公司的話語管控能力,而是想納為己用。這實在是一個危險的預兆。

結語

方可成先生此文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觀點。可能除了設想委員會外(我不太相信會有美國學者這麼想),其餘都來自於美國知識界左翼的討論或更有可能的來自左翼網民們在網路上的想法。方可成先生所做的就如我之前說過的是一個翻譯機和放大器的貢獻。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此文總給人一種拼湊和刻意模仿的感覺。而方可成先生在前文的提綱和內文並不相符或許也是一個證明。

成為溝通東西的橋樑,致力於好的翻譯同樣也是一種成就。但對於以學者身分自居的人,只搬運翻譯知識而本身卻產生不了知識,未免是有些遺憾的。特別是,搬運來的觀點並非自己的觀點,一旦遇到觀點上的挑戰可能就會倍感吃力,無法應付。這對於觀點的傳播也是一種負面影響。而且我猜想,長期的翻譯機工作會損害精確使用漢語的能力,對於漢語寫作本身會逐漸成為一個挑戰。故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生產知識的追求或許是比滿足於翻譯工作更合適的選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