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父母健康老--王美媛
陪伴父母健康老--王美媛

我是王美媛,有卅年投入社區家庭教育、社會工作、輔導協談的經驗。近廿年,經歷公婆與父母的罹癌決定、失智照顧、養護安排、處理遺囑、獨居老人…..等議題,深知三明治世代的困境。近十年,成功執行高齡家庭的方案,累積寶貴成果。期望與您分享,自己陪伴父母的心路歷程與成長,在照顧父母同時也照顧自己,能超前部署、規劃自己的健康老年,實踐成功老化。

人生幾何?! 人生的第一個30年

邀請您來聽,我和父母的第1個、第2個卅年的故事。您的故事是什麼?

人生有多長,誰都說不準,只有上帝說了算,雖無法計算人生多長,總是可以分階段,如:Ericson將人生分為八個階段,最後一個階段是老年期。人們常說:人生下半場,可見還有上半場,我稱之為籃球二分法,若活到100歲,則50為上下半場的分界點。我認為能健康活到90歲,可謂之命好,我想用三分法,以平均年齡90歲,則30、60、90歲是一個分界點。將以上二種分法平均一下,50~60歲是預備邁入人生最後階段的分界期,若你正在看這篇文章,你我可能都在這個期間。

父親89歲過世,整理追思會需用的相片時,同時,我也回顧自己的第一個30年。

小時候,村外空地有一道白牆,週末晚所有人都拿著椅凳,在空地排排坐看「養鴨人家」、「婉君表妹」,這是當時免費、惟一的視覺娛樂。隔壁陳伯伯家種了很多曇花,炎暑入夜時,村人經常到門前,欣賞為時很短、又美麗的曇花一現。黑白電視剛問世時,陳伯伯是村中惟一有電視機的,那年的數個夜晚,他把矮櫃大小的電視機搬到巷弄口,讓全村的人擠在電視機前,觀看阿波羅11執行人類登月的第一步、紅葉少棒隊參加美國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賽,依稀記得大半夜人前人後、好不熱鬧,印象中的少棒賽比穿著臃腫太空人的第一步,興奮多了,誰還顧得了那清香、淡雅的花兒開又少呢?!

對於幼兒期的記憶,大都聽自父母的轉述,兒童期開始有了自己與同伴的美好回憶。那時,對男生們喜愛的諸葛四郎漫畫有點模糊,對「老夫子」倒是很有印象。最愛慎芝主持的「群星會」,羨慕銀幕上的金童玉女(青山、婉曲),愛唱歌的我,每週一定等著一個燈、二個燈…的五燈獎上演,中午必看的史艷文、藏鏡人,巴不得電視台週六日都加演,之後才有大膽作風的崔苔菁表演。曾經驚訝的看著,學成歸國的二舅帶回美國派克21鋼筆,才知道「鋼筆」是要沾「銀行牌」、「派克牌」墨水才能用。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史努比漫畫、霹靂遊俠李麥克也跟著流行起來。

接踵而來的是「少年維特的煩惱」,也是最惹惱父母的階段。貧瘠的離島,家庭代工盛行,跟著母親有過多種打工經驗,不止在家代工,也到海鮮廠打工。學期中是“兼差”,暑假則是“全職”,只有受傷、生病時,換來意外的休假,那時自己經常會有好想生病的念頭。台灣位於颱風必經之地,颱風來襲的夜晚,是讓人心生畏懼的時候,淹至𦡀蓋的水位是常有的事,之後,所有傢俱都墊著用奶粉罐製成的水泥圓磚,讓偷吃碗櫥內的東西,變的很不方便,卻不知父母為泡水重買的傢俱,費心費力。

少不經事的我,心中只想到自己、眼中只看到想要,巴不得早早離家,脫離父母的管控。離家後、踏入社會工作,四處換工作,搬遷住處造成生活起居的不便,面對職場的種種人際挑戰,才知道原來住在家裡是多方便,有父母在旁疼愛是多幸福;面對中年勤奮的父母,就是開口要他們幫助,倒也沒有想到他們的需要是什麼。

我的第一個30年是父母的第2個30年,印象深刻的記憶是,母親照顧中風10餘年半身不遂的外祖母,還要照料4個活蹦亂跳孩子的成長需要,父親忙碌軍旅工作,很少在家,印象中,經常見到母親為為兒女們的需要,東奔西跑標會、籌措學費。

在沒有手機的年代,白牆電影、黑白電視是我家小孩惟一的視覺娛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