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為自由工作者所寫的理想生活提案

收到一本適合「自由工作者」的書
前陣子時報出版社給我寄來了說是「很適合我」的一本書,編輯相當用心,收到時書上貼著她密密麻麻標記的便籤,貼著一張紙條說明,因為考慮到我工作忙,所以特地為我挑出一些最適合推薦的章節。

我讀後發現,這是一位自由作家/編輯撰寫的書,雖然工作領域不同,但在生活的狀態、以及工作流程上,其實有許多相合的地方。而且雖然這是一本實用性質的書,但文風輕鬆流暢,其實我一下子就讀完了!
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書中幾個特別有感觸的小節:
- 離職,才發現自己為什麼工作
- 自由工作者三要素
- 因創作而接觸有趣的事物,產生新工作:自由工作的六年嘗試
釐清自己是否適合成為自由工作者?
「為什麼我沒辦法跟其他人一樣,好好的待在公司上班呢?」
——不知道從事自由工作的人,是否曾經跟我有過同樣的煩惱、自我懷疑呢?
幾年前當我開始成為獨立接案設計師,就不時會浮現這種疑問,有時候我也會想,為什麼我就是無法跟別人一樣,好好的去當個上班族,不要讓媽媽擔心(因為在家工作而被媽媽稱為「失業族」的同學請舉手)。
關於這個問題,本書的作者在續章就立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答:
在〈重新定義自由:理想的工作與自由生活〉中,作者提到了他決定離開公司體制前的焦慮心情與過程。最終他給了自己兩個挑戰提問:「能否不依賴公司組織,一個人生存下來?」以及「有沒有可能從自己的擅長和興趣出發,打造完美符合自己需求的工作?」
從這段描述中,體悟了原來我們對於工作所需不外乎兩個目標:
- 賴以生存的資源(也就是薪水收入)
- 理想的自我實現(興趣和愛好)
然而,在公司體制裡,總是很難完全地兩者兼得。
在公司工作,確實可以得到穩定的薪水收入,但也同時無法避免被擺佈分工,難免必須去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而這種「不滿足」慢慢累積成為了生活的焦躁感,成為了讓人抗拒上班的理由。那麼如果希望同時完成上述兩個目標,該怎麼做呢?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成為自由工作者。
成為自由工作者當然是很苦的。你或許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卻窮困潦倒;也有可能為了生計,最終還是得接下不喜歡的工作。但在這之中仍然有一種幸運的可能,就是能賺到錢、同時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無論成功與失敗,透過努力賺到的所有錢,都掌握在自已手中。
自由工作者的成功三要素(擇二即可)
自由工作者該如何在市場生存呢?作者引用了小說家尼爾蓋曼所提到的一段內容:
「別人可以忍受你難相處,只要你的作品很好而且可以按時完成;別人可以忍受你拖延,只要你的作品很好而且他們喜歡你這個人;或者你的作品也不必非常好,只要你準時交稿,而且聽你說話如沐春風。」
總結來說,自由工作者賴以生存的三要素,其實就是:「才華」、「準時」、「好相處」,甚至只需要擁有二者就足夠生存。
說到才華這件事,作者與我的看法也頗為相同。記得我在兩年前受邀辦了人生第一場講座分享,當時我特別苦惱,感覺自己沒有在知名企業工作的輝煌履歷,也不是個得大獎的設計師,這樣的我憑什麼去站在大家面前分享呢?索性我便將第一場活動的講題定為:「平庸設計師的生存指南」這樣的講題多少有自我調侃的意味。

書的作者分享到,一開始坦然承認自己沒有才華是不容易的事,而心態的轉變,起於他在工作中觀察到「強者都很乾脆認輸」的現象。
例如知名編輯與客戶開會,編輯說:「如果要做這個,你們應該去找某人,他做得比我好多了。」和新銳小說家吃飯,聽到他們討論說:「寫這個我超爛的耶,可是如果是寫那個方向,我可以做得不錯。」
所謂的認輸,並不是自暴自棄全然放棄機會,而是徹底地認識自己什麼做得好?什麼又較為不足?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把不擅長的讓給更專業的人,透過良性合作開創更好的機會。
因此在「平庸設計師的生存指南」講座中,我與觀眾分享的其中一個技巧,就是找到幾個自己做得特別好的事。如果有人請你自我介紹,明確地說出幾件自己擅長且有把握的技能,千萬不要說自己「什麼都做」,因為那就跟大賣場附設美食街的食物一樣,感覺難吃而不專業。
六年自由工作的嘗試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成為自由工作者/接案設計師,我總是不好意思地回答,其實並沒有想像中「下定決心」的那一刻。許多決定都是順應時勢,偶然得到了機會,和其他人在閒聊中找到了共同志向,然後決定和開公司⋯⋯生活不像電影或小說,沒有那麼戲劇化的轉折,更多時候都是在不斷摸索嘗試中進行。
書的作者提到,在他成為自由工作者兩年後,接案工作逐漸穩定、也累積了一些人脈資源,接下來的幾年他都在嘗試不同的目標計劃。例如:
- 第三年:決定接案賺錢以外,開始嘗試把更多時間留給自己創作。
- 第四年:盡情挑戰沒做過的事,只要工作有趣,便不計費用多寡都去參與。因為這一年的嘗試,所以累積了很多新的經驗,也得到新的機會。
- 第五年:決定停止接案,把所有時間留給自己創作。而最終的結局是作品沒有順利產出,同時也因為經濟壓力不得不短暫回去上班了一陣子。
- 第六年:每週撥出一到兩天當作固定的創作日,其他時間則用於接案工作。
我對這個章節特別有同感,是因為自己也有類似經驗,也就是「每年設定工作嘗試和目標」。像是在接案第二年我嘗試找來設計助理幫忙,而我負責做接洽工作與專案管理,一下子全力衝刺接了很多案子,也讓收入翻漲了許多。
接案第三年我開始嘗試寫了部落格,一開始這只是為了興趣而嘗試寫,不過最終因為寫作為我帶來了許多講師及其他新類型的工作機會。
我認為這種設定目標與嘗試,對自由生活很有幫助。當然它未必會完全成功,像是作者在第五年的嘗試就不算理想,但我想所有的嘗試都一定會帶來收穫,但如果不試,新的可能就永遠不會發生。
最後跟大家報告我最近如何
隨著自由工作的時間越來越久,其實我對最初問題的迷茫也逐漸消失了。現在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選擇接案而不去上班,我會告訴對方:「因為我不喜歡那種生活方式。」
我們每天有將近 1/3 的時間都在工作,因此工作的型態就決定了我們如何生活。
我沒有辦法接受每天在陽光最好的時間裡,都坐在屋內做著同樣的事,日復一日,那樣的工作使我倦怠失去活力,最終選擇了另一種更加彈性的工作方法。其實沒有哪一種工作更好,我們需要的只是更加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後說說我今年的第一個嘗試吧:試著以工作室品牌設計自己喜歡的商品。
想做這件事很久了,設計自有品牌商品是許多設計師的夢想,可是要顧慮的事太多:擔心負擔不了成本、擔心做的東西沒有人買。工作到第四年,我的戶頭裡逐漸有了一些存款,這些存款之前大多用在我與治療師夥伴,合作開的另一家長照公司。看著公司發展越來越好,夥伴投入在事業中也很滿足的樣子,我突然在想,為什麼不把錢也拿去做做我喜歡的事呢?
雖然擁有自品牌商品或者開一家品牌商店,絕對不是容易的事,但如果只是想的話,永遠都不會有成功的可能吧?我不想總是羨慕別人,或後悔當初自己沒有去做,因此便決定去嘗試了!
想販賣商品的第一步是設想通路。
所以今年剛開始,我在 pinkoi 平台遞交了商店開館申請,這個月初申請成功,正式開館了。目前在設計館中有一些之前設計的商品,未來也會有新產品陸續上架,在此歡迎我在 Medium 上的讀者加入追蹤我的設計館,期待與你們分享新的設計 :)
▍我的設計館與商品:https://www.pinkoi.com/store/silversea-design




親愛的看倌們!我需要你的掌聲鼓勵 ლ(・ω・ლ)
謝謝你讀完這篇文章,希望你為我拍手鼓勵!你的拍手讚賞,能讓我得到平台分潤獎勵,並支持我繼續寫作。!
延伸閱讀
若是你喜歡這篇內容,下面有更多關於「自由接案」的文章,歡迎你繼續閱讀!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