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in

Ex-Product Manager @ Mirrormedia / READr media

Google 新創媒體育成工作坊心得(下):申請方式、QA、心得

READr 獲選 2019 Google News Initiative (GNI) 主導的 Design Accelerator 計劃(暫翻:新創媒體育成工作坊),於 10 月 30 日至 11 月 8 日進行八天的設計思考以及設計衝刺開發課程。本篇文章,想與大家分享這個計畫到底是什麼?Design Thinking 的粗略介紹、Design Sprint 怎麼跑,以及在參與中的學習與心得。

計畫申請方式

Design Accelerator 為 Google News Initiative 與駐點於新加坡扶植亞洲媒體創新的 Splice Newsroom 以及澳洲知名設計思考顧問公司 Echos 聯合舉辦的設計思考衝刺班,希望可以協助媒體進行創新,透過設計思考方法論打造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媒體創新解決方案。

本次總共從亞洲選出 8 家媒體,跟 READr 同時入選的媒體分別為:澳洲 Australian Community Media、印度 India Today、印尼 Media Group News — a news division of Media Group、馬來西亞 Malaysiakini、緬甸 Frontier Myanmar、新加坡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 Engaging Minds, Enriching Lives

活動從報名到開始的過程大概為一個月,實際的參與時程會根據課程舉行的時間而有調整,以下為 READr 的時程供大家參考(更詳細的資訊可以參考官網說明):

  • 報名截止 2019/09/09 :於官網填寫 google form 報名表
  • 初選結果公布 2019/09/12 :收到初選錄取通知信,並和 Splice Media 創辦人約面試時間
  • 面試 2019/09/19 :進行視訊面試,約 30–40分鐘,討論提案的細節,以及對於計畫的想法
  • 錄取通知 2019/09/27:收到錄取通知信,約定事前會議
  • 事前準備 2019/10/01:活動前與 GNI 和 Echos 進行三方會議說明活動進行方式、預定適合的場地、確認題目
  • 課程進行 2019/10/30–11/08 Design Sprint
  • 後續諮詢 2019/11/08:活動後持續和 GNI 和 Echos 進行產品開發上的諮詢與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GNI DA 和主辦單位的關係,並不是主辦方和參與方的關係,比較像是一起合作方的關係。錄取團隊需要選出一位 Team Champion 為代表,負責場地、日期、挑戰主題(Design Chanllenge)等細項確認,在會前交流有哪些是課程上老師們需注意的環節,每天課能結束後進行 10 至 15 分鐘回饋並討論隔天的時程,並在所有課程結束後,確認下一步。

很幸運的本次能擔任 Team Champion 的角色,與 Google 的 Sheena、Cheryl、Echos 的 Carli、Daniel、Ricardo、Vivien、Paulo 一起合作,在各環節的溝通,以及活動的安排上,都可以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在事前的溝通平台,使用 google drive 放各檔案資料,並建立各式協作文件,並有線上學習平台 Learning Hub 做線上問卷填寫、影片、投影片、電子書閱讀。在事後則會提供結案報告書、課程講義、教材以及證書等。在信件往來的效率也是高得沒話說,視訊會議中也都有明確的目標、結論以及後續追蹤的信件,整體來說是很棒的合作與學習經驗。

GNI DA 的最大目標為 “make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become a better innovatist” — — 透過設計思考,改變我們對事物的感官。其中涵蓋兩種課程,第一場三天的為設計思考入門課,參與對象為自由報名,越多越好,READr 全團隊皆一同參與;第二場為五天的設計衝刺開發快跑,實際進行產品由 0–1 的過程,參與者為開發執行團隊:總編輯、工程師、設計師、產品經理。

關於課程的QA

Q. 究竟這課程值不值得參與呢?對產品開發是否有幫助呢?

回到 GNI DA 的目標 “make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become a better innovatist”,我覺得完全有達到。實際可以體會到成效,包含在我們提案會議上,同事更勇於提問,並使用發散和歸納法來進行,本週我們更針對工作流程,不斷提出問題,試圖找到問題核心,並找到優化的可能。更有少數同事,使用 design thinking 的方式,不斷問自己問題,進而檢視自己的人生。

Q. 那如果是在產品開發上的收穫呢?

我會說,如果期待透過這 8 天,就能產出一個能上線的產品,那真的是不太可能哈哈。Ricardo 在課程最後說了一句 “It’s not the end of the journey. Instead, it’s the start.” GNI DA 所能給的是個方法,實際上要將原型變成實際產品,還是要靠後續的測試與調整。GNI 課程後仍會持續提供顧問的服務,只要有問題,都可以和 Echos 和 Google 諮詢,會後我們目前已經開過兩次視訊會議,討論下一步該怎麼進行。Google 的 Sheena 和 Cheryl 也不時會分享 Google 的新計畫與資源,建議我們可以去申請等等。

Q. 進行中有什麼困難點?

由於整個計畫都是用英文進行的,又因為討論使用者的需求以及產品的概念,常常會到抽象理念之爭,其實要用英文進行團隊上的溝通,是有困難的。不時有英文會有辭不達意,或是老師講的概念大家無法理解的情況發生。當下我們有兩種選擇,一個是繼續用英文讓老師都聽得懂,但其實大家講得很卡哈哈。另一種是,使用中文先討論,再由一人翻譯成英文。後來實際進行,因為效率以及大家用中文討論度遠勝於英文的狀況下,我們多採用後者,而此時 Team Champion 就會是重要的橋樑。所以啊,英文真的要學好啊~~~

Q. 課程有什麼可以更好的地方?

由於老師們主要是來自於澳洲,所給的案例介紹與想法,會比較偏西方文化,給的建議有時候會覺得比較無法接地氣實用。幸好,主辦方 Splice Media 的 Alan 特別從新加坡飛來參與我們的計劃,並分享從新加坡、亞洲的市場去看媒體創新這件事情,並給予建議。不過整體來說,我還是會覺得在文化、市場理解上,會有點落差,如果亞洲或是台灣也有 Echos 的師資該有多好,已經偷偷和 Ricardo 許願,他說他會努力哈。

寫在最後

整體課程除了產品改版的方向外,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其實是思考的方式,以及面對事物的心態:

1. Be crazy

在面對時程技術考量下,PM(我本人)常常會陷入妥協的狀態,而忘記瘋狂的重要性。像是我們在 How might we help people to eat healthier? 討論出,我們要做一個超健康的食物,而且要讓使用者吃的時候可以發洩情緒、吃完覺得很療癒。所以我們的 prototype 是把食物(薄荷巧克力以及布朗尼)到氣球裡,為使用者送上筆,請他在氣球上畫上最討厭的人,接著用針把氣球刺爆,最後可以品嘗到美味的食物。

製作過程中大家點子源源不絕,討論超活躍,這時不禁想,我們多久沒有瘋狂一下了?

2. Don’t think too much, just do it.

在 sprint 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陷入要思考周全,瘋狂討論的狀態,而因為時間十分緊,老師們總催促著我們趕快做。被迫趕快做的過程,會有很多不安,我們是否太倉促做決定?這樣是對的嗎?是不是漏掉什麼了?把不安感壓下來,直接去做的過程中,反而會發現,考量點、風險等,其實都已經內化在我們腦子內了,我們要做的就是跟著直覺走。

3. Keep asking question & Double diamond

不斷問問題,是 Design thinking 的核心,不斷一直深入去問為什麼,有其他想法嗎?還沒有其他可能?接著再進行收斂。可以透過這個過程去增加問題的深度與廣度。目前團隊也持續練習,問問題不是在挑戰你,而是為了找到最適合解答。

另外也想鼓勵大家,不要覺得 google 好像很難上,就不去投,有投有拜拜就有機會。而且 google 真的是在人力與資源上都投入很多在這計畫上。很期待之後還有更多媒體夥伴體驗到 Design thinking 的美好~

最後的最後,感謝老闆 HC,找來這個計畫,並全力支持我們去參加(大家想想看八天去上課,老闆心臟要有多大顆),也謝謝所有同事夥伴們的協助,很喜歡大家放開參與討論,每天都又累又開心。以下是我們活動的花絮影片(隨意剪剪的,大家別太嚴苛哈)。如果有任何問題,都歡迎留言,我會盡我所能的回答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