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ut us | 一起来结绳吧!
作为在马特市发布的第一篇,以下内容包括三部分:
- Part I 关于我们
- Part II 长期征稿信息
- Part III 联系&关注方式
Part I 关于我们

结绳志(TyingKnots)是一个致力于介绍人类学观点、方法与行动的平台。
结绳记事,指的是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和传播信息。这种记事方式古已有之,且在世界各地皆有发现。《周易》中即载“上古结绳而治”。在我国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材料中,也录有各地以结绳记日、计账等传统。泸沽湖畔的普米族更曾使用“散羊毛疙瘩”——在羊毛绳上打结和解结——来联络不同村寨、传递起义信息。
西方人类学研究里,古代印加人所使用的奇普(quipu/khipu,克丘亚语中的“绳结”)最受关注:通过不同颜色、打结方式、空间关系,奇普记录了印加帝国的各类统计信息和叙事,直到西班牙殖民者禁止并大量销毁奇普。即便遭受销毁和失传,散落的奇普仍然作为无法磨灭的印迹和迷,提醒着当年新旧两个世界接触的暴力,以及世界-符号-与人另有不同于文字的连接和技艺。

绳与结所展现出的可能性最为原初、也最丰富。信息以结的形式被编码于绳上,所叙之事留迹至今,仍被不断解读流传。传统结绳的形式与当代计算机语言相似,也曾有艺术家以奇普为灵感创作“电子纺织计算机”装置展。
结绳(tying knots)与解绳(untying knots)更是一门手艺,要求手、眼、心的联合,来理解绳的特质,掘发解与结的潜力。人类学也要如此讲故事,浸润、回归于生活的现实之中,思考、保存并创造关于过去和未来的知识。(Benjamin 106-108)
结绳志这个名字里的“志”,表示记载,是绳结们的用途,与民族“志”相合;志也有心愿、志向的意思,我们以结绳为志,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在这里发现连接与灵感。

Part II 长期征稿
我们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在这里发现连接与灵感,更期待大家的创作在此汇聚、交织与留迹。
目前平台拟划归的三个取向为人类学的观点、技艺、行动,所征文稿不拘于特定体裁或格式。我们欢迎的文类包括但不限于:
- 书评、文评、影评:探讨评议人类学及其相关的经典与新作
- 时评:以人类学及相关问题意识把握时下议题
- 人物访谈:访谈人类学及相关领域、行业人物
- 精选翻译:翻译相关领域、重要话题的外文文献,欢迎大家推荐精品文章。我们也会不定期征集译者,欢迎你的加入
- 多媒体的人类学创作:共同实验多元民族志创作
- 田野札记:非虚构民族志故事
- 应机民族志:此类文章希望以社科意识、采编和田野结合的方法切入当下议题,结合时效性和社科视野,朝向一种应机的公共民族志
- 公共知识生产:诚邀圆桌讨论、读书会、系列讲座等公共知识生产策划与我们合作
- 主题系列文章:此类文章按照具体社会事件、研究方向、个人兴趣而定,我们会不定期约稿,请关注我们不定时的征稿,如果你有适合的话题、系列文章和建议,请发送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简介,介绍您的基本想法和方案,我们会进一步跟进。
- 媒体/平台/平台合作:如需媒体/平台合作,请发邮件联系我们。
Part III 联系&关注方式
- 来信、投稿与合作的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 公众号ID:tying_knots (勘误:以下分享的第一个二维码是公众号二维码,不是网站二维码)
- 独立网站:tyingknots.net
- 订阅电子通讯 Newsletter:www.getrevue.co/profile/tyingknots
- 成为小结的微信好友:tyingknots2020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