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信用、評價」機制,已經開始延伸到外賣以外的領域了嗎?
IPFS
剛剛在臉書上看到一篇〈走向信用社會,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內容講的大概是一名美團外賣的小哥因為被給了個差評,在街上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文末提到了英國的電視劇《黑鏡》(black mirror),其中一集演的就是每個人的「社交分數」都會完全公開的顯示在自己身上,這個分數能決定每個人能做或不能做什麼,以及其他人如何看待你。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在台灣最接近的大概只有uber服務,或是當企業公關事件發生時,會有一群網友湧進官方Facebook粉絲頁洗一顆星的評價,但後者沒有太實質的效益。所以在台灣,還有點難體會前面這位外賣小哥的處境。
引用的那篇文有講了一些外賣小哥們的「現況」,但想問問 Matters 上的朋友:
在中國,這樣的信用、評價機制,已經開始延伸到外賣以外的領域了嗎?
(那篇文末也有提到,「大陸成都明年1月開始試行信用社會,你是什麼學歷加幾分,你按時繳房租得幾分,你的分數決定你可以在這社會上有什麼立足點」,這是真的嗎???有更具體的消息嗎?例如滿分幾分?分數究竟考量哪些項目?)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