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天空
蔚藍天空

文字音樂創作者劇場人 閱讀音樂影視分享

一個閱讀者之死 「後文盲」時代


「一個閱讀者之死,就是一個視聽者誕生。」放在現代生活科技帶來的改變上,確實貼切且帶著一點怵目驚心。

看到一個名詞「後文盲」。就像許多必須加上「後」字的名詞,後女性主義、後現代藝術、後搖滾歌曲…用的好頻繁,試圖製造一種分別,卻又不背離其本質特性,所以加個「後」字?

然而「後文盲」世代指的並非真正文盲,而是那些慣於從科技電子載體,長期浸淫於網路社交圈的這一代。很多研究指出這一代已經很難注意力集中,情緒和耐性都容易失控,口語表達能力下降、閱讀障礙比例增高(很多人根本不願意閱讀長篇文章),更別說提筆寫作的能力逐漸喪失,還有其他社交障礙問題(這一代的社交建立在虛擬環境)…

闡揚數位時代萬能的人,總將此視為美好生活的萬靈丹。確實也沒錯,很多事情確實處理起來更形便利,網路學習成為一種新趨勢,「圖象式學習記憶更深刻」這樣的廣告話語一出,真的讓為人父母者趨之若鶩。而網路的依賴症,除了訊息恐慌也形成斷網恐慌,人們把許多記憶儲存在網路上,在自己電腦裡,然後自己不用記憶,人的記憶由大數據和電子晶體所取代,感覺存在卻很虛幻,反正資料都在那兒,打開電源甚麼都找的到。

但事實上過多的媒體資訊,反造成腦袋自動篩選造成所謂「資訊無用」論,需要時候隨時可以找出來使用。於是,可以更漫不經心的去使用更多可以關注在立即滿足讓人開心的資訊,網路世界也在一種匿名就無須負責的感覺之下,每個人的私生活都被匿名曝光著,人人盡情的曝光自己或他人的隱私。

哀悼文學之死?不如說哀悼閱讀之死。之前朋友聽我說還寫部落格,驚訝地說:「現在還有人看部落格?」在圖文式學習的今日,影像成為主流,各式論述懶人包,各種事件的簡明說法,其實都是一種讓人立即吸收無須思考的方式,你聽了信了造就一種追隨,然而這類影音意見領袖最易造成的就只有意見對立,閱聽人無須思考各擁其主。如果不信,大可看一些YouTube影片下方留言,其實就只有正反兩方意見,經常是對立陳述沒有建設性討論空間。

以前閱讀文字或寫作向來是一種中產階級或精英思維,圖像傳播確實打破一些藩籬,但也形成另一種階級。新興的「符號分析師」們成為新富,言之鑿鑿地陳述著數位可達成的平等,可享受的榮華富貴同時也為其他新貧階級造夢,彷彿說著:你無須再懂其他,隨著我的腳步吧,你會發現這也正快速地消滅了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閱讀文字無疑是透過作者創造的文字情境,加上讀者自行想像建構的場景來感受故事魅力,讀者自己也是創造者之一,這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私密關係,更是圖像無法達成的境地。後文盲時代,是個淺閱讀時代,片面的三言兩語交代一切,是個無創見和無紛呈意見的時代。人們看來便捷且自主生活著,卻非常需要意見領袖的指引,否則容易感受到空虛,上個IG看到一堆人呈現片面美好生活,埋怨著自己為何無能至此…人類越受影響越趨複雜的心理狀態,已然無法再單純美好的生活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