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李
孙李

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

古典爱情故事:读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

《贵族之家》是一部精致、优美的爱情小说。屠格涅夫无愧为俄国文学黄金时代的文豪,整部书在写作技法上几乎无可挑剔。我在阅读过程中格外注意到的两点是:

第一,屠格涅夫有敏锐的洞察力,很明显对他所书写的人物、社会环境有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篇幅不长,人物却很多。即便是无关紧要的小配角,屠格涅夫也将其塑造的生动、真实可信,比如性情孤僻古怪的音乐家列姆,男主角的同学、真诚又冲动的米哈列维奇。对于贵族阶级荒淫、空虚的生活方式,下层人民的苦难,虽然着墨不多,但是观察的很透彻。

第二,屠格涅夫是一流的散文家,文笔优美,尤其擅长景色描写。经过翻译后原文的美感已经受损,即便如此依然令人赏心悦目,整部书读起来非常舒适自然。

如果一定要挑毛病的话,我觉得这本书的结构尚有改善的余地。书中经常插叙,用一整章甚至数章来追述人物的生平。比如开头读着读着突然开始介绍列姆的经历;在主人公拉夫列茨基刚刚登场后,屠格涅夫花了大量篇幅讲述拉夫列茨基的父亲;在临近结尾时,又有一整章追述女主角丽莎的成长过程。这种写法不由得让我感觉有些笨拙,打乱了叙事节奏。

我承认这本书写的很好,但是并不十分喜欢,读到后半本时甚至有些恼火。这本书情节很简单,是一个常规的爱情故事,两位主人公从相识到相爱,之后恋情受到阻挠,最终悲剧收场。情节简单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不喜欢的地方主要是主人公令人厌烦。

屠格涅夫是把女主角丽莎当成理想女性来描写的,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当作家把笔下的角色写成道德楷模,难免会导致形象单薄、虚假。丽莎是一个年轻女孩,她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漂亮(又有哪个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不漂亮呢?),善良(善良是小说人物最无聊的品质),笃信上帝、道德感强(传统的、逆来顺受式的女性道德)。她年轻,没有生活经验,每日所做就是学习、弹琴唱歌、拜上帝,几乎没有性格可言。当小说后半段她与拉夫列茨基相爱后,性格稍微鲜活了一点,可是遇到挫折后立即退缩了,出家做了修女。这种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中国旧小说中的贞洁烈女。

男主角拉夫列茨基是一个完全被动的人,除了追求丽莎,没有自发地做任何一件事。他像是《战争与和平》里的皮埃尔,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想要为祖国做点什么,可是一无所成、一无所用。这类「多余人」是俄国文学中的典型形象。他从小被家人严格管束,没有正常的社交,对现实生活惊人的无知。当他的父亲去世,他继承万贯家财后,毫不意外地被他遇到的第一个女人骗了。他的妻子瓦尔瓦拉·巴甫洛芙娜是一个典型的精于世故的交际花,把他当成一个傻胖子,在他的眼皮底下勾搭男人。拉夫列茨基发现自己戴了绿帽子以后,像个懦夫一样逃回了俄国,没有跟妻子离婚,也没有给她任何惩罚。当他在报纸上看到妻子去世的消息时高兴极了,之后正式地追求丽莎。可是报纸上的消息有误,他的妻子不但没死,而且回到了俄国。她用各种手段迫使拉夫列茨基答应不跟她离婚,阻止了拉夫列茨基与丽莎的恋情。她得逞后重回巴黎,用丈夫的钱继续当奢侈的阔太太,成了社交圈的明星,光明正大地包养情人。这个恶毒的女人反而是整部书中最有生命力的角色。之后丽莎做了修女,拉夫列茨基黯然离去、惨淡地度过一生。

作为一个现代读者,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拉夫列茨基不能与不贞的妻子离婚,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拉夫列茨基经受过婚姻和爱情的打击后就彻底放弃了人生。就算我勉强接受了当时的道德氛围,这始终是一个让人泄气的故事。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小说的艺术水平和故事内容哪个更重要?追求纯艺术的人会说艺术水平最重要,只要写得好,内容根本无所谓,写什么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品。如果我诚实一点,我要承认很多艺术高超的文学名著让我感到味同嚼蜡,而很多写得糟糕的通俗小说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读书是私人爱好,我还是希望乐趣多些。

读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