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花落 | 我不是馬來人

天藍
·
·
IPFS
·
馬來華人還好,但一用你們“馬來人”的時候,馬來西亞華人就會炸了!有些人會開始不滿開罵,但更多人是向他們科普馬來西亞的簡稱。

最近一兩年,馬來西亞的華人在小某書上跟一小部分的某國人就馬來西亞國名的簡稱起了一些爭執,而且幾乎這樣的事情到現在還在發生著。

其實他們很多也是無意的,他們習慣或者誤以為“馬來”是馬來西亞的簡稱,所以一跟馬來西亞華人聊天的時候,就會用“馬來華人”或者“馬來人”來稱呼馬來西亞華人。

馬來華人還好,但一用你們“馬來人”的時候,馬來西亞華人就會炸了!有些人會開始不滿開罵,但更多人是向他們科普馬來西亞的簡稱。

被稱呼為“馬來人”,我在很多很多年前就遇到過了,當然對方也是無意的,當時年輕不懂事,學人家追星,追的還是一位泰星,加入了一個粉絲群組,而群裡95%都是某國人。

她們剛開始問我東西或者聊天的時候,習慣開頭就是:你們“馬來人”什麼什麼的……。我當時第一個反應不是生氣,而是蒙了,我努力回憶我何時有介紹自己是“馬來人”過呢?

我小心翼翼問了之後,才知道她們寫的“馬來”是馬來西亞的簡稱,而且她們一直都是如此引用,也不是什麼貶義,只是不了解,只要國名四個字或者超過,就如沙特阿拉伯,就簡稱為沙特,就是取前面兩個字,我向他們解釋後就改過來叫我大馬人了。

而從我的認知,第一次聽到有人用“馬來”來簡稱馬來西亞是在香港tvb港劇,喜歡說去“馬來”(用廣東話說),或者說“馬來拿督”,也許因為這樣,當時港劇太深人人心,許多人很自然也跟著叫馬來了。所以tvb也要負上一個責任。

而大馬的正式簡稱就是“大馬”,有人在網上也詢問過,這是否是官方的正式簡稱,老實說我也不太清楚,不過從我懂事以來,就是叫大馬,而不管是從馬來西亞人民,到政治人物,再到報紙媒體上用的稱呼,馬來西亞的簡稱就是“大馬”。

對於大馬這個簡稱,網上總會出現一些不滿和酸的人,直接質問說,馬來西亞那麼“自大”嗎,國土那麼小,居然稱自己“大”?

當然大馬人從來都知道我們是小國,並不是什麼大國家,簡稱為大馬是有典故的。

網上資料是如此寫的:1963年,原來的“馬來亞”(Malaya,現稱西馬)和沙巴與砂拉越(現稱東馬)合組組成新的“馬來西亞”(Malaysia)。(當時還有新加坡,但兩年後新加坡就被踢出馬來西亞,自己獨立了,那是後話了。)

西馬和東馬合組後就稱為馬來西亞,或叫“泛馬來亞”、“大馬來亞”,簡稱“大馬”,以區分本來的“馬來亞”。 “大”就是“泛”(Great, Pan)的意思,自那以後,“大馬”的稱呼就一直沿用至今。

那為什麼我們會對人家喊我們“馬來人”的時候會炸呢?因為馬來西亞並不一個單一族群的國家,“馬來人”其實不等同“馬來西亞人”,大馬有3大種族,包括佔了60%多的馬來人、22%的華人、10%多的印度人,其他的還有東馬的達雅人、本南人、馬拉諾人、卡達山人等30多個種族,你說馬來人的時候在馬來西亞人的認知裡是指種族,是指我們國家最大的種族馬來人,並不是國籍。

有些人認為,大馬華人不喜歡被人叫馬來人是因為不想融入,或者不認同自己是馬來西亞人,這是相當錯誤的想法,我們只是在表明自己族裔的身份,其實馬來亞在成立之前,3大民族就存在了,而且當初去英國跟英國政府談判獨立的時候,就是又當時3大種族的代表,巫統(馬來人)、馬華(華人)、國大黨(印度人)去談判,所以大馬華人是正式建立這個國家的一份子,並非後是建國後才移民過來的。

而不像其他東南亞國家,包括泰國及印尼,在大馬華人的堅持以及努力抗爭下,大馬華人並沒有被同化,包括一直到現在,還有一小部分極端想法的政治人物,包括團體,一直想同化華人以及其他非馬來人族群,但都沒有成功。

也因為這樣,大馬並非採取同化政策,而且是寫進國家憲法裡面的,在立下馬來文及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和語言外,其他種族可以自由使用自己的語言以及信仰,所以我們有政府承認的“多源流小學教育”,我們有1300多所的華文小學,教學媒介語以中文為主,還有60多所華人自己辦的華文獨立中學有(獨中文憑除了砂拉越政府承認,大馬聯邦政府並沒有承認,要承認也有許多的顧忌),所以就為什麼大馬華人可以說流利以及書寫中文了。

而國家的“公共假期”裡,也有華人新年、印度人的大寶森節、屠妖節等,我們國家是承認多元的存在的。

所以可以叫我們為大馬華人,但為了省事或者更正確就叫我們大馬人,這個就完全不分種族,或者還是不想用“大”來稱呼我們,可以用馬國人,都行!

不過我還是想說,我是馬來西亞砂拉越人!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天藍大馬.砂拉越.古晉 | 天蠍男 | 媒體人 | 愛閱讀 | 寫生活 | 寫城市 | 寫不成材的小說 | 每星期二、四、六更新文。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閱讀
43 篇作品
生活
59 篇作品
我(這些年來我的生活記錄)
17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