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r Squad酷儿小分队
Queer Squad酷儿小分队

酷儿小分队是成立于德国法兰克福的华语酷儿女权社群。我们关注酷儿女权行动、离散酷儿身份、反种族歧视以及跨国跨文化下的性/别议题。通过组织线上和本地活动,如观影、读书会、工作坊、社会行动等,建立属于女权和酷儿安全空间,推动性/别议题的讨论。

停止为种族主义和针对亚裔的仇恨辩护!#StopAsianHate

原文发布在公众号平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0NjE5MjU3NQ==&mid=100000409&idx=1&sn=7dd711c94a5e8ac2afcfe37ad67b44ad&chksm=4308ab49747f225fc678b32ea0f1fe7fe37d2eaac37fcbebdf0da6428b5ebb650ee147bd3b46#rd

非常气愤地写下这里的每个字。西方从未停止过对亚洲(女性)的物化和幻想,在全球化的内核中依然流淌着殖民主义霸权的凝视,从模范少数族裔到“黄热病”,亚裔/亚洲人在西方语境之下似乎完全隐形,种族问题似乎从未与我们相关。而霸权从来都不只是关乎种族,女性性别的再现同样受制于西方中心的强权逻辑。亚特兰大死去的6个亚裔女性,用生命才换来了一部分亚洲(女性)群体的声音,而白人至上统治的社会却不断为凶手提供庇护,在BLM余音未过时,种族主义再次践踏少数族裔的尊严。

当大家还在哀悼Sarah Everard(三月初在伦敦被警察杀害的白人女性)和被警察暴力所控制的群众时,我们天真地以为女性在一次又一次的勇敢发声之后,社会能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我们仅仅只是为了让女性在走夜路时不会提心吊胆!!!女性身份再一次被权力不平等所制造的逻辑推上断头台,而当有人站出来想要说完留给这污秽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时,强权的暴力却要捂住你的嘴,以莫须有的帽子和立场的划分,将所有反对的声音抹除,用行动本身告诉你,你永远都只是个附属品,你的死不能代表什么也不值得惋惜,你只是万千棋子中的一个罢了,而这样的事情只是这盘大棋中一个小小的失误。


基于种族的谋杀

回到今天我想说的,就在这件事的余波中,大洋彼岸再一次传来惨痛的消息——3月16日,名为Robert Aaron Long的白人男性在亚特兰大的按摩店残忍枪杀8个人,其中6人为亚裔女性。并且,最最最最最最最最令人气愤的是,在他被捕后,他和当地警长Jay Baker向媒体透露说,这一切只是他的性瘾作祟(sexual addiction),而行凶是为了消灭这样的诱惑(eliminate the temptation),潜台词便是,他只能选择将她们杀害。而当地警方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漠视态度和傲慢托词都渗透出种族主义者在“同盟”被捕时的“团结一致”,


“昨天对于他(罪犯)来说,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一天。”
(“Yesterday was a really bad day for him and this is what he did,” said Cherokee County Sheriff’s Capt. Jay Baker)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americas/robert-aaron-long-georgia-shooting-sexual-racism-b1818532.html


所以8个人的命就是为了献祭罪犯所谓为了消除个人“性瘾”的“自我救赎”吗?先抛开罪犯本身的针对某个特定种族的谋杀行为不说——受害者中6人皆为亚裔女性(别来跟我杠说按摩店本身就是亚洲人进行xx的场所),他用自身性瘾当作行凶借口的无耻行为就已经暴露出他毫无下限和人性的反社会人格,而试图用这样的“精神困扰”来给自己洗白,蔑视法律和人命,请问为他辩护的人到底出于怎样的目的?其次,基于某一种族和性别的谋杀(homocide & femicide)在这里完美体现,6名亚裔女性受害者无疑使亚洲女性再一次以悲剧的形式被(男权)社会所凝视,其双重身份导致的被污名、被歧视甚至被当成谋杀的借口,都不得不让我们在西方社会乃至全球舞台上认清一个令人出离愤怒的事实——女性在被整个世界物化的同时,亚裔女性还要背负被西方(后殖民主义余波的)浪漫化(romanticized)、性迷恋(fetishized)和“异域风情”化(exoticism)的头衔,在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刻扮演着西方人眼中的“easy girl”,“massage worker and manicurist”,”热带水果(exotic fruit)”等等形象。

在厌女渗透进每一个角落的世界中,亚裔女性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更是来自于文化、民族和种族的多重责难。正如黑人女性主义者们所说的那样,“黑人女性受到由白人男性统治的制度中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Combahee River Collective Statement, 1977)。在西方话语中,在亚裔整体的声音都是如此微弱的情况下,在我们用实际行动努力“争取”西方“褒奖”我们“模范少数族裔”头衔的可悲事实下,亚裔女性的处境可以说是每况愈下。同时,在亚洲社群内部,对“洋”化和“土”化,“西方”和“东方”的争论也层出不穷。很多亚洲人在受到无尽的种族压迫后,选择了一条斯德哥尔摩式的不归路——在西方人的想象中试图抹除自己的身份,从而更好的“融入”白人社群,而使得自己的和其他亚洲人“不一样”,却从未在本质上打破对亚裔群体的整体偏见和仇视。无处不在的微冒犯(见我公众号之前的小作文“种族微冒犯”)和种族主义都再一次把针对亚裔/亚洲人的仇恨推上风口浪尖,在BLM(黑命攸关)余音绕梁之时,可恨的种族主义者们又进行了一次人神共愤的盛大狂欢。


媒体的政治倾向

我之前有抒发过一些对“新冠疫情之下的种族主义”的强烈个人感受,不料被禁了八百遍,(想看的朋友可以移步matters “新冠疫情之下的种族主义”),其实想说的就是无处不在的(西方)媒体修辞和其绝对的政治倾向,利用人们在新冠初期的恐慌心理,疯狂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夹带私货输出主观感受,试图制造一种全球化外壳下的“新东方主义语境”。媒体的政治化早就是透明的事实,而披着某些看似合乎逻辑的外衣明目张胆地践行种族主义这一点足以让人破口大骂。在“快餐”时代,民众靠媒体和社交平台获取资讯,大部分人连看稍长一点的新闻标题的耐心都没有,如何获得“真相”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只能依靠媒体,从碎片化的信息中汲取一点想要看到的“真相”和“事实”。既然媒体如此“任重而道远”,那么在报道中请尽量措辞“精准”一些,客观一些(尽管很难),不要为了流量和博人眼球以及不明的政治目的带头煽动种族主义情绪从而伤害一些人的利益。

在此次事件中,部分媒体在拯救他们的“白人兄弟”这点上也功不可没。比如在AP(美联社)3月17日的一条推中,新闻标题在描述到凶手时使用了被动语态——在报道一个残忍杀害了8个人的犯罪凶手时,用被动态描述一个如此严重的新闻事件,潜意识中模糊了他作为杀人凶手的身份。因为它并没有告诉你是谁看到了嫌疑人,是谁向他们开枪,是谁犯了那些悲惨的错误,谁必须承担责任。这一切让人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本质目的,ta们是否想要掩盖种族主义犯罪的事实,利用这些细枝末节的概念偷换和文字游戏对事件本身反映出的社会现象轻描淡写甚至置之不理?这也是为什么(性)少数族裔需要话语权的原因,否则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如果说“纠结”于媒体措辞中的被动态使用太过于“吹毛求疵”,那么接下来这则新闻中的用词可以说是倾向过于明显。推特上拥有超过154万关注者的“Everything Georgia”,在事发后发推说“一个21岁的小孩,造访了3家在亚特兰大地区的按摩店并且谋杀了8个人。(伤心)这是一起仇恨犯罪。” 媒体成功地将一个十恶不赦的种族主义罪犯低幼化(infantilize),所以是在暗示什么呢?让人们同情他吗?“他只是个孩子,孩子当然会犯错”,还是将责任转移?我来猜猜,下一步就该指责他妈妈了吧,“你怎么能教育出一个杀人犯呢?Shame on you!”。总之,这一切都不是他的错,因为他只是造访了按摩店,并且顺手消解了他的欲望,只是死了8个在按摩店的工作人员而已,“他只是过了糟糕的一天啊!”。

多数时候我们会被报道中表面现象所迷惑,但话语能够塑造一个主体,可以煽动情绪,可以掩盖真相,也可以抹除一段历史。所以媒体的潜台词的确会在潜移默化中助长不良的社会现象,而在这里,是白人至上主义(White Supremacy)用来洗脱罪名的工具。


白人至上主义

作为一种种族主义的核心意识形态,白人至上主义的宗旨是统治甚至隔离其他少数“劣性”族裔。在世界各地反种族主义活动家不懈的努力下,在女性和少数族裔都能发声的今天,在白人中年男性甚至经常自嘲是“食物链最底层”的时代,白人优越主义的霸权真的完全消失了吗?看看9/11之后的恐伊斯兰现象、对待黑人和白人罪犯的双重标准、刚刚经历的新冠之下的Anti-Asian sentiment以及日常中的花式微冒犯等等,白人的傲慢与偏见从未离我们远去。

和众多白人罪犯的“优渥”待遇相同,亚特兰大按摩店罪犯在夺走8个人的性命之后,毫发无损地出现在公布的照片中。很多人可能会说,作为暴力机关当然需要考虑社会舆论问题,所谓“罪犯的命也是命”,如果罪犯在实施抓捕过程中并无任何反抗,出现“毫发无损”的现象不是挺正常的嘛。但大众所愤怒的是,既然要考虑舆论,也请不要只考虑白人的舆论吧?黑人仅仅因为肤色,就可以被当街搜查;在白人罪犯在监狱中享受着汉堡王时,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按在地上摩擦,布伦娜·泰勒身中8枪而亡。在种族主义者眼中,少数族裔从出生起就是原罪。在反种族主义的今天,ta们还坚持不懈地践行着各个方面的双重标准,这样的双标渗透进社会的每个角落,成为一种制度性的种族主义(institutional racism),一路烂到骨子里,就像当地警长Frank Reynolds说的那样:“在采访中,罪犯本人并没有透露他的种族谋杀动机。”——在杀了6个亚裔女性之后,在韩媒扒出他在社交媒体上的种族主义言论后(指大量anti-Chinese言论),警长如是说道。

同样的庇护来自另一个警长Jay Baker,前面已经提到他在媒体发布会中的滑稽发言。在他的社交媒体上,网友们找到了他曾经种族主义的证据——购买讽刺新冠病毒是中国病毒的T恤,并自豪地大肆宣扬。

所以在这么赤裸裸的白人至上主义间的铁血“兄弟情”面前,在杀人凶手也能享受着多重庇护时,恐怕白人(直)男自嘲自己为“食物链最低端”真的就单纯只是一句玩笑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