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路人
過路人

來自香港的90後,文字工作者。喜歡本地文化,喜歡廣東歌,希望這裡的文章,能與過路的你/妳相遇。 IG:cantokid1412

【音樂訪】細看人生百態的婚宴樂隊:「我們可以是陪襯,也可以是錦上添花」

每次出席婚宴,音樂總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好些主人家更會邀請liveband演出,營造更好的現場氣氛,為婚禮添置度身訂造的音樂設計。認識Johnson領銜的婚宴樂隊,也是源自某次在親戚婚禮相遇的緣分。在擔當陪襯和錦上添花之間,Johnson與樂隊成員分享組團的點滴,以及作為wedding band的一點抱負。

Johnson (左一)帶領的婚宴樂隊。

●從反傳統到愈玩愈認真

09年開始入行組婚宴樂隊,Band leader 何灼熙(Johnson)說,最大原因亦不外乎為「搵食」,當時的市場生態亦非質素行先,而是鬥如何「慳成本」。不過,隨著客人對此愈來愈有要求,行業在過去十年間亦有不少轉變。「我算是在wedding band開始普及的時候入行,最初行內主要也是看誰最能減省成本,但因為入場門檻不算高,加上wedding band算是有預算的gig,近年愈來愈多人入行,整體做得也比從前認真。」

早早開始反傳統地玩認真,多少因為Johnson對音樂人這個身分的自覺。身為職業鋼琴爵士風琴和鍵琴手的他,靠wedding band來「搵食」之餘,亦希望能一點一點的改變行業生態。「從一開始的classical加pop,後來加入rock的元素,再轉變為pop加jazz,其實都與真正的需求無關,只是我作為玩音樂的人夢想,亦希望藉此滲點爵士樂,讓客人在不知不覺間接受它,算是『洗他們腦』吧(笑)。」

比起點播電腦裡的婚禮歌單,wedding band的最大賣點,是可以讓賓客有種近距離的現場感。曾為不同品牌活動擔任音樂總監的Johnson,覺得爵士與鼓聲的配合,都能大大提升宴會裡的氣氛。「或許是先天文化關係,香港人的節奏感普遍不強,所以當我們的菲律賓鼓手(Jon)加入後,配合jazz organ的過程也產生不同風格。另外,適當地加幾首爵士樂,在宴會裡亦很有作用,做到流行曲那種grand的感覺,讓婚禮的層次提升。」

●從客人要求細看人生百態

不過,再有音樂理想的wedding band,服務對象和最終目標,說到底始終是要令新人滿意收貨。因此,熱門婚禮選曲如《Perfect》、《Just the way you are》、《Canon in D》自然要練得滾瓜爛熟,而經過在這行頭超過十年的浸淫,Johnson亦懂得如何應對不同客人的要求。「有些客人會要求特定效果,有些會全權交給你決定,有些亦會提供自選rundown。客人提出要求後,我們就根據流程『砌歌』,通常在開席前來點jazz,新人進場時就演奏較grand的音樂,席間的dinner music作串場,然後敬酒又是另一個高潮位,之後再以背景音樂慢慢退場。」

雖說經驗豐富,但十年間的臨場演出,總有試過遇上「蝦碌」場面。負責吹奏銅管樂的Esther,對某次於W Hotel演出的經驗特別難忘。「試過march in到一半時,會場突然『跳fuse』變得漆黑一片,只有吹horn的我能將聲量提高,還好賓客以為這是特別節目,算是成功『執生』吧。」

參與過逾五百場宴會演奏,自然也遇過特別執著的客人,當中最令Johnson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某個寧願加錢要他彈鋼琴,都很抗拒聽到organ的客人。「試過有客人寧願加兩千蚊,死都要我彈琴,就算我說錄些demo給他,拉鋸很久後,對方還是接受不到。」偏偏,這種帶點執念的要求,卻讓Johnson想到為樂隊注入新元素的方法。「之後我就想,如何同時令這隊band兩種聲響兼備,因為鋼琴『叮』一下就完,organ卻很有生命力,雖然難控制,但可長可短的聲音特質,控制得到卻很容易感動他人。後來我就想辦法用右手右腳彈琴,左手左腳彈organ,結果變成現在每場都這樣做。」

●疫潮下接生意的兩難

看似每晚都有婚禮舉行,wedding band不愁沒有生意,不過Johnson說它的市場需求,其實相當大起大落,高峰期可以「每個月有二十場演出」,但亦曾試過「成個月食白果」。好像最近武漢肺炎肆虐,對Johnson的生意亦有影響。「每年最旺場的是九月到二月,但到農曆七月自然較少客,不過還是要看年份和外圍經濟環境。近期有很多婚禮都改期,不少音響和liveband行家,最近基本上都無工開,而我們不知好運與否,每月仍能保持幾單生意。」

談疫令生意下滑之餘,樂手們的每次演出,更存有一定風險。「基本上我們都長期都戴著口罩,但歌手與Saxophone樂手會比較危險,因為戴口罩比較難表演。有些客人會主動給予空間,讓我們無須太過靠近賓客,不過也試過有客人興奮得對著我口沫橫飛,害我擔心了幾個星期,還好現在沒有甚麼事。」

●不怕懂音樂的人,最怕你不懂

隨著業務漸上軌道,對於有著無理要求的客人,Johnson擁有更大的自主性作選擇。「最初我們就像開茶餐廳,客人想吃甚麼我們就煮,不過現在接生意前,都會先篩選客人,太demanding的話就算了。」偶爾聽過客人的要求,為了達到更佳的現場效果,Johnson亦會反建議客人聽從他們的專業,務求做到作為wedding band的真正價值。「如果要我們全晚不停玩自己不太喜歡的歌,我們會提議不妨留白一點,讓我們稍稍改動rundown,玩得投入才更盡興。我們從來不怕懂得音樂的人,最怕你不懂。」

對於搞wedding band的事業,Johnson坦言並沒甚麼非達到不可的成就,但對於製作音樂的抱負,他卻希望證明香港也可做到外國的音樂水準。「外國的wedding band聽落簡單,但其實每個細微位都落得很準。年少時,我經常幻想自己是戴志偉,要將香港水平提高到追上世界標準。搞wedding band並非我的目標,但在過程裡卻讓我有機會做到這件事。」

●「我們可以是陪襯,也可以是錦上添花」

或許,有人會覺得婚宴樂隊可有可無,畢竟婚禮的主角,永遠都是站在台台上的那對新人。不過,對Esther來說,婚宴過後收到客人甚至賓客的迴響,總會讓她的內心泛起一陣漣漪。「Liveband可以是陪襯,可以是背景音樂,也可以是錦上添花,但當在婚宴相隔一陣子後收到feedback,內心總有點迴盪,是很開心的禮物。」

何時可以搶鏡吸引眼球,何時需要作為新人的陪襯,Johnson笑言已掌握得很純熟。問他可有甚麼炒熱氣氛的方程式,Johnson說最重要還是夠投入。「首先,別將它當成工作,要將音樂當成是跟賓客的演講辭,是我們傳遞訊息的語言。在婚宴裡看到的反應很直接,玩得差,大家只顧進餐無心去理;但玩得好,大家會邊吃邊雀躍地投入其中。」

既然結婚並非人生必做之事,婚宴裡的樂隊自然也非必須存在。那麼,wedding band代表著怎樣的意義呢?或許就如鼓手Jon所說:「我經常對此感恩,因為每次在婚禮的表演都不同,也永遠不會經歷相同的另一次,同時讓我感激音樂所能傳達的一切。」

*****

人訪系列:Johnson Ho Music Production Company


👉如果大家喜歡這裡的文字,不妨考慮訂閱或follow:www.patreon.com/cantokid1412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