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u Lun Say
Siu Lun Say

给我也整一个~

99公益日

(编辑过)

这两年的99公益日我都算蛮活跃的,去年有帮一家机构发起一起捐,主要靠拉家人下水光荣完成使命,今年没人找我帮忙,但还是默默捐了好几个公益项目。两年纵向对比来看,今年似乎没有去年那么热闹,有些去年有上线项目的机构,今年选择按兵不动。从几家机构募到的数额来看,似乎也没有去年多。草根组织一年比一年艰难,恐怕不是危言耸听,筹不到钱真的可能会倒掉一批。

我对公益机构花三天时间密集筹款没有意见,但从我的观察来看,我会鼓励围观的群众如果真的对参与公益活动感兴趣,可以从接触自己周遭的公益机构开始,去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如果认同对方的理念而且自己又有意愿,还可以加入当个志愿者。这是建立新的公益体验的开始。作为一个中国人,几乎每一个人的公益体验都是从求学时期半志愿乃至“被志愿”的捐款开始的,在长辈的号召下,大家捐一笔钱,然后就不问去向,结果长大之后才知道当初支持过的那些机构原来存在这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非常典型的列宁主义国家的操作。而99公益日也没有真正突破这种旧模式。且不说现在有些国字头机构入场抢配捐,就单说草根机构好了,你公益圈的朋友发了一张带二维码的图给你,你看完内文很受触动,捐了一笔钱,然后可能就没有然后了。如果不主动去接触的话,目前大多数的公益机构恐怕都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做好捐款人的维护,就算会做信息披露你也不会很用心去关注,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只是用捐款的方式参与99公益日,那只不过是延续了过往的公益体验。

但我们对公益的期待肯定不止如此,我们终究还是有价值层面的追求,想要通过行动达到一些改变。所以我才会建议说在捐款之外去更多地与身边的公益机构建立联结。这样可以打破捐款人和受助机构的藩篱,建立一种互助互惠的关系。对于很多小机构来说,资金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在筹资困难的情况下,有给力的志愿者就能为机构提供一些替代的可能。毕竟很多一线小机构能拉到的捐款人就不多,一人捐个几十块,总额可能连一年的房租都覆盖不了。但是参与进去就不同了,一个有行动力的人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而且公益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公共参与的方式,可以让人习得合作、说服的技巧。甚至,有了志愿者群体的背书,通过口口相传,还能扩大机构支持者的基数,孕育更大的行动和筹资的潜能。简而言之,如果能从具体的参与中联结到更多的人,是可以慢慢打破大家对原有的公益模式,在当下这个下沉时代孕育一些新的想象。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