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雲
慕雲

「孤獨感使人擱淺,連結是救贖,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 閱讀|電影|歷史|語學|生活|流行文化|國際時事 https://ko-fi.com/sarenechan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努力,可以請我一杯茶🍵 Patreon, Medium, 方格子同步更新 @sarenechan14

觀劇筆記:英劇《維多利亞》

近在追看英劇《維多利亞》(Victoria),講述維多利亞女王從初初繼位到執政十數年所發生的事。儘管相比「神級」的 The Crown 稍為遜色,略嫌過於浪漫情色化和戲劇化歷史人物,但也是一部讓人欲罷不能、引人入勝的作品。而作為香港人,「維多利亞」本身就是個帶有親切感和鄉愁的象徵,故此觀劇的同時,也豐富了對香港故事的想像。

Victoria (2016-) from IMDB

觀乎兩部史劇作品,其中一個感觸之處,是無論維多利亞女王或伊麗莎白女王有多驕傲、堅持己見而犯下錯誤,事後她們都會願意面對錯誤,作出補救。就如伊麗莎白女王在Aberfan小鎮礦難中,起初無視了上百位被煤礦堆活埋的生命,到親身前往現場弔唁,反思一己的固執冷漠,日後更四次回到Aberfan小鎮,撫慰當地居民的心。又如維多利亞女王,起初對科技發展感到不屑、抗拒,後來願意承認自己對技術發展的無知,願意嘗試和擁抱新時代,也因此迎來以科學與工業革命享負盛名的維多利亞時代。這是出於對自己的登基誓言和人民的責任,也出於作為有良知、有自知之人的智慧。反觀香港,只有自詡為王的假太后,徒有一股哪來的傲慢,教人不知該發笑還是無奈。

接下來,想分享幾個關於維多利亞時期的有趣發現。

  • 女王是狗奴?加冕典禮完畢後第一件事竟是幫愛犬洗澡!
Dash with Princess Victoria, by Sir George Hayter, 1833

正如劇中所述,史料亦證明維多利亞女王在加冕典禮後,趕回白金漢宮幫愛犬Dash洗澡。女王亦為Dash繪製不少畫像,包括一幅Dash陪伴在維多利亞身旁的畫像。在愛犬死後,女王為他建造墓碑,碑文上滿是對愛犬的讚賞與懷念之情。貴為女王,都珍重小動物的生命,讓人感到暖心。題外話,當今伊麗莎白女王也是出名的狗奴,擁有過多隻柯基,愛護狗狗的形象深入民心。

  • 英國王室還是德國王室?英國王室裡也太多德國人了吧!

首先維多利亞女王自身就可說是半個,甚至是大半個德國人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媽媽和祖母都是德國人,也承接了德國的漢諾威王朝(Hannover,亦是現今德國有名的大城市)。而塑造了女王整個童年的家庭教師,後來在女王執政早期都陪伴在側的Lehzen,也出身於德國漢諾威。既是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和表弟的Albert 亞厘畢親王,自然也是德國人。劇中人物也不時調侃說王室裡有太多德國人,說不定也是當時英國人的心聲呢~

追溯起來,現時的英國的溫莎王朝其實也流有德國漢諾威王朝的血統,只是基於二次大戰英德兩國的敵對關係而改名換姓。宏觀來說,歐洲王室經過無數複雜的聯姻,所謂血脈早就混得八八九九,也許不用分那麼細。

  • 王室少有的幸福婚姻

有別於王室貴族常有的政治婚姻,或今天英國王室多見的失敗婚姻,維多利亞女王及其王夫亞厘畢親王是彼此真心相愛而結婚的,婚後也過着頗為熱情親密的生活,廿年的婚姻中生下九個兒女。現實當然不似童話故事般簡單,即使是公主、王子,也不定能永遠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維多利亞女王和王夫亞厘畢親王也有過許多磨合、爭執的時刻,就如一般情侶和家庭,也會為個人自由、子女的教育等事務起衝突。而維多利亞女王亦可能患上過產後抑鬱,容易變得情緒化、難以相處。加上兩人的異於常人的高權位,夫妻間的亦有過一陣權力鬥爭。

正如我們一樣,兩人的關係依靠互相體諒、溝通、適度爭取來維繫,所以《維多利亞》除了可當作宮廷、史劇觀看外,亦可參考和反思親密關係的相處之道。遺憾的是,亞厘畢親王於42歲就英年早逝,留下維多利亞女王守寡四十載。只能道人生無常,好景不常,珍惜眼前人縱是老生常談,也是重要的道理。

  • 成功熬過多次刺殺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經歷過多次暗殺,令人敬佩的是,暗殺並沒有讓維多利亞女王變得畏懼、退縮,反而變得更強大、得信於民。劇中就描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第一次暗殺危機,當時女王身懷六甲,在坐輕便馬車(phaeton)出遊期間被人舉槍刺殺,想必受到相當驚嚇。槍手很快被逮捕,被控叛國罪。經過深入調查後,基於現場並無發現子彈,槍手的精神狀態亦有異,可以推斷槍手的槍根本沒有上彈,是精神問題影響下做出此事。陪審團因此裁定槍手無罪,送往精神病院留醫。儘管是受害者本人,但女王尊重司法審判結果,沒有試圖加害槍手。被意圖暗殺後,女王仍常常出外處理公務、面對人民,她無所畏懼、勇敢而尊重司法制度的形象,為她贏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愛戴。

維多利亞女王的做法,在今天,可說是難以置信。要是在某些國家,相信不單刺殺者會被殺死,其家人親友都會受到折磨甚至殺害。又以個人較熟悉的香港為例,像是較早時受刀手襲擊,成功爭取公立醫院立即安排全身麻醉縫合其一般只需局部麻醉的2cm皮外傷,令腦腫瘤病人的手術須延後八個月的何君堯議員;或是遇有社會風波,多次消失退隱的某些政治或教育界高層等;遇有任何問題,只知濫用特權、怪罪他人、做縮頭烏龜,也難怪失信於人,受人鄙視。

在維多利亞女王治下,曾有一群工人發起憲章運動,要求社會政治改革。抗爭者提出六大訴求,包括爭取成年男子的普選權、保障投票的匿名性等,衝擊到當時的政治體制。政府選擇否定及暴力鎮壓和平的人權訴求,令群眾運動越演越烈。受到法國二月革命、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影響,憲章運動的抗爭者於1848年發起大型集會及請願(1848 Petition),維多利亞女王為了安全,一度遷往遠離倫敦的懷特島。經警方和抗爭者領袖的協調下,1848年請願最後和平進行,請願書及聯署成功抵達議會。可惜的是,請願書及聯署被政府判定無效,憲章運動無疾而終。但歷史證明了憲章運動的訴求是合理的,六大訴求中,除了每年一度進行選舉外(現時英國選舉會因應政治局勢、議員任期等因素而舉行,局勢穩定的情況下,一般四至五年會進行一次大選),都一一實現,體現民主精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