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姐愛黑貓
j姐愛黑貓

貓奴,文字工作者與社群經營者,最近成為讚賞公民。寫文是救贖,觀察社群是工作,美股是養退休金的方式,區塊鏈則是最新興趣。 同時歡迎加入我的 Twitter https://twitter.com/jesicalin

Matters Web3共學課 Socialfi 2 小記:讓故事完整的價值

這週五終於趕上第二堂Matters Web3共學課直播,這次學習到Mirror、Bitclout與Monaco這三個項目,一點心得整理,以及從內容人視角的建議:如果Web3對我沒有比Web2好,有必要去嗎?

週五終於趕上第二堂Matters Web3共學課直播,這次學習到Mirror、Bitclout與Monaco這三個項目,除了Mirror稍微聽過,其他兩個其實完全陌生,一時間也難回饋什麼。後來上課完,我繼續上網查詢了解後兩項目的特色,大約理解如下(如果覺得有誤差也歡迎提點):

  1. Mirror是一種寫作募資的概念,讓一群人透過持有NFT成為你創作的股東,也可以參見區塊勢之前的介紹
  2. Bitclout比較像是賣網紅力,可以讓網上意見領袖發行自己社群的專屬代幣,如果他人氣上漲,幣值就上漲:反之亦然。
  3. Monaco則是Write to earn。至於怎麼寫能賺到錢,可以透過網友的關注與點讚來賺幣,另外也能透過NFT販賣。不過NFT的估值看來是根據人氣影響力更多,沒看到賦能。

當然這些項目背後也有許多機制來實現創作與影響力有價。不過我想先回歸一個基本觀點:會想要嘗試Web3,是希望它可以解決Web2社群年代的困境,特別是針對創作者而言。如果它沒有試著解決這些問題,不論是叫Web3,SocialFi或有多絢麗商模,都不能吸引我去。

我也想先聊聊,身為一個有心想認真在網路年代作內容的人,在Web2社群年代看到的問題。

舉例來說,上週四台灣突然很多地方大停電,只見同事們馬上在群組裡積極地展開討論,「這次要主打哪張圖與文案?有沒有什麼舊素材可以用?...」

是的,一群最有才華,最會做設計又聰明的人趕緊聚在一起,只為了發想一則停電文。而我相信那天這樣的情景,肯定不只發生在我們辦公室,也同時在許多社群,媒體內容或廣告行銷的單位裡發生。

也許你會說,沒什麼,人人都喜歡看流行話題,趁機會刷一下品牌存在感啊。

事情不完全這麼簡單。在我剛開始接觸社群平台經營時,那時候,如果流行話題可以排出Top10,大約只要沾上前十大任一個,你都能獲得相當多的曝光,現在幾乎是只能抓第一名的話題,而且還要快。

沒錯。如果週四挖空了心思,做成一個厲害的停電文,喚起了全台灣人對於電力的重視,或讓一個有趣的省電商品曝光,自此能讓這樣的主題長期延續,是挺好的。但通常不如此。通常是第二天太陽升起,你就發現第一名的話題又換成180度與此不相干的主題。你就像個永遠在短跑又短跑的人,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這的確是社群平台的演算法造成。他只想讓第一名的話題生存,你也就只能這樣地生存。

而他對於創作者的剝削就更不必說。更糟的是,想看好內容的人,也沒辦法找到夠好的內容,因為許多有才華的人,都被迫服務在這麼一個浮躁膚淺的平台上。

我相信有愈來愈多人,已經厭倦了這樣的模式,他們想看一個故事,能好好被說完。

所以,從這裡來看,Web3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應該要帶來什麼改善?才能讓我心甘情願拋棄Web2?

它應該是個能讓有心人把故事完整說好的地方,並且還能把內容真正的價值兌現出來。


所以,根據這些,我的預期會是這樣:

  1. 一個能讓好內容呈現價值的Web3項目,應該更懂得估值好內容,不論是要透過去中心化社群共治、智能合約等方式來實現都行。
  2. 要用點讚或留言賺幣來作為初步創作獎勵是可以,不過長期目標還是應該要能捧出一個明星內容項目,也許是透過平台上一系列策展,將一些有潛力的新秀凸顯曝光,吸引一小群有心支持的人,用購買NFT方式成為贊助人,支持他們把一個好故事說完整,也許是完成了一部長篇小說;或紀錄片;或針對某主題的研究報告、社會學觀察等等。也或許有其他方式都行。
  3. 但沒做到這以前,很難讓現在做內容的人,去認真看待Socialfi或去中心化寫作平台。更何況,我會期待來Web3耕耘的人,應該不只是懂得在傳統內容行業生存,還要有創新跨界的能耐,這種良禽肯定會斤斤計較選擇良木。
  4. 太過凸顯網紅力的做法比較不是我個人喜愛的,因為我一直覺得在Web3時代第一個要移除的是網紅/粉絲這種上下身份的區隔。怎麼創新讓個人品牌影響力變現這件事,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綜觀以上幾點,目前許多SocialFi項目,很難讓人看出有想彰顯好內容,並想為內容估值提出新方向的努力。就像我認識的一些資深遊戲人,對於現行Gamefi的粗糙頗有微詞一樣,我也還看不出這些Write to earn機制有勝過傳統世界「一字兩元」「一張圖收一萬」的厲害之處。倒是Mirror這個去中心化寫作平台,相對好一點可以觀察。

當然一切起頭難,想要透過去中心化社群共治捧出好內容,首先要有一批懂得好內容的腦袋,還願意平等協作。Matters平台上至少還看得出這樣的好腦袋不少。也許就是要看有什麼好的獎勵方式,先齊聚一小批核心成員來貢獻。也可能需要更好的主題策展設計,來讓有潛力的內容跳出來。

我是這領域菜鳥,不敢說有多懂,但期待至少方向要對,才能對這些項目的未來更有信心就是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