珮妍媽媽🌱
珮妍媽媽🌱

我是香港人,女兒被評為自閉症及輕中度智障。自她未足2歲確診後成為全職媽媽,學習不同的知識協助她。十年間女兒帶領我走回內在丶重新認識自己丶有意識如實覺察當下丶找回生命的意義及力量,明白每個人的存在都如寶石般珍貴及價值非凡。喜愛分享自己的生命轉化丶對自閉症及智障的看法、輔助教養模式丶瑟谷教育理念丶非暴力溝通丶內觀及療癒心靈創傷的點滴。每個人都可以幸福!放下標纖及標準💓珮妍就是珮妍,一個自身完美的生命

孩子的「不正當」行為

「不正當」反映了自己在成長中形成的信念/概念,有時很容易看不到當事人背後的動機、感受、獨特、天賦🌸

如果孩子時常做一些成人/社會認為「不正當」的事情,作為照顧者/父母可以怎樣處理呢?


我女兒珮妍,被心理學家確診為自閉症及輕中度智障,現在(2022年)為13歲。在過去的十年間,沒有限制概念的珮妍曾經做過很多我難以理解的行為,而且並非可以二言三語便可以令她改變行為:


1)像男孩子般在浴缸邊或坐廁旁站著小便,為了方便及不容易弄濕,更曾經在褲浪剪開不同的洞來體驗,導致洗手間經常發臭(估計是好奇心)


2)把小便注入氣球🎈內然後叫我打結(估計是好奇心及好玩)


3)把大便與公仔及大頭針一併放進注滿水的洗手盆中玩(估計是好奇心)


4)把尿直接痾進嗽口杯/器皿裡用來加顏色調色(估計是好奇心/探索)


5)用牙刷替坐廁內部進行清潔(估計是好奇心/實驗)


6)在洗手盆注滿水玩泡泡🫧導致洗手間輕量水浸(估計是好奇心想把水注滿至洗手盆的水平線,所以加上鴨公仔便這樣)


7)暫時最長紀錄~有5個月完全拒絕洗澡洗頭(估計個人感官/需要,不想換掉最愛的衣服)


8)把生雞蛋摔在廚房的洗手盤內(估計發洩內心的小許憤怒)


9)把吃不完的食物添加各式調味料及生雞蛋攪拌做實驗(估計是好奇心)


10)經常拒絕更換內衣褲及衣服(估計個人感官/需要,不想換掉最愛的衣服)


11)要24小時穿上兩對襪子🧦(估計個人感官/需要,保持腳部乾淨~因為在家是赤腳🦶的)


12)小便後直接穿上內褲(估計個人需要)


⋯⋯還有很多⋯⋯


當我放下批判及標纖「不正當」,嘗試從珮妍的角度去看,發現大部份原因/背後動機,估計都是好奇心、探索、體驗、感官/情感需要、發洩、喜好等(是一個孩子成長應有及必需經過的自我探索過程),通常會隨著時間減少/消失,長短不定,有時即刻、幾天、年計。珮妍其中一個獨特之處就是想到做到(其實每個有「童心」的人都是這樣的,可惜大部份成人早已因為迎合社會而失去「童心」),無論你提醒或阻止她,她都必定會找到機會去做,堅持自己的感覺去做直至滿足。批判、羞辱、糾正、責備都是不湊效的,只會讓她容易感到「不被接納/認同/愛」,親子關係破裂,她不再聆聽及相信我。(當然我是因為碰了不少「釘」才會這樣說吧🤪)


經過多年的體驗及嘗試,我最後發現唯一一個可以與珮妍溝通/她可以接受的方法就是:


~先接納及尊重她的行為,不作評論,反而內觀自己內在為何及何時有這些信念及想法,可以即時疏理自己潛藏的童年陰影


~以真實狀況及情景去描述/陳述事情,不加插情緒或意見


~客觀說出這事情對自己或家人的當下影響


~不帶批判、羞辱、責備意識去說出自己的感受


~嘗試替孩子說出自己估計其行為的理由,向孩子確認(如像珮妍般不能以語言即時充份表達自己,可能要靠從她的表情及情緒動作去感受,再逐次為她配上適當詞語,讓她把自己的感受與我的說話連結及儲存在身體記憶中)


~向孩子提議或一起開放式地商議討論如何處理(按孩子的表達能力或孩子感到舒適安全的方式下進行,因應孩子的即時狀況調整)


~例子分享:珮妍在浴缸邊站著小便,導致浴室臭氣熏天、浴室有尿、衣服沾染尿等⋯⋯我會對女兒直接描述上述狀況⋯⋯「珮妍呀!你站在浴缸邊小便,我發現地及浴缸上會有小便,所以我去洗手間時會臭到難受的氣味,而且拖鞋可能會踏到小便。我估計你是好奇想試,沒問題的。為了減少影響其他人,我會放一塊布在浴缸邊地上,以防小便流到地上。另外也請你在小便後開花灑頭沖一下浴缸的小便,這樣便不會發出臭味,謝謝你!」


實踐時當然不會說一次就可以滿足我的期望。沒錯!其實我想珮妍達到的狀態,只是我個人的需要及期望,並非孩子的需要及渴望。不過因為當家中各人都可以安心地/容許「做自己」,一起生活始終對他人有影響;而當那些影響/感受是那麼的「個人化」,感到困擾的人可以有空間真實分享這些個人重要的感受,讓他人明白及在雙方同意下達成可行的調整,在實踐自主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其實最初我是建議她回到坐廁小便,但當我說了一段時間珮妍仍然維持現狀後,我才開始進行另一個方法:先在地上放布做好準備、趁她這樣小便後即時親身示範如何開水沖去小便、請她一起在小便後感受一下難受的氣味,及在尿濕褲時除下放在洗手盆示意弄污了。在過程中接納她做到的,沒有做到的,珮妍沒自然做到做的我便自己跟進,或是溫柔提示她。就是這樣,這個站著小便的現象在兩年左右後自然消失了,我也不以為然。


珮姸的「活在每個當下」表現,讓我需要經常走出概念性/限制性的思維模式,只是「用心去感受」⋯⋯現在可以做什麼⋯⋯把「愛」傳給一個「容易感到受傷」及「非常自主」的孩子呢?⋯⋯一直嘗試⋯⋯也慢慢「進化」至⋯⋯「相等地重視自己的感受」去選擇、嘗試、行動⋯⋯以彼此滿足及滋養的相處及成長方式為長遠目標😇🙏🏻🌈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