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爾
喬爾

前基隆書店惦惦負責人。喜歡料理、山、動物。工會會員,女性主義者,適應不良的人。

折扣戰發生在一般商品對消費者有利,發生在出版品卻會讓讀者受害>"<

看到書店的串連抗議活動,心裡偷偷高興,期待這件事吵起來。台灣太忙,新書售價規範上一次被認真討論,已經是兩年多前的事情了。那時候很熱鬧歐,當時的文化部長鄭麗君承諾推動新制,文化界和出版界的討論也非常精彩,還有一場盛大的公民審議。結果呢最後卻只推了原本要作為配套措施的圖書免徵營業稅QQ。好拉,事隔多年,還在原地,那就再來吵一吵巴。

看到很多朋友同情書店,人家大平台大打折扣的這天,你們全部關店,讀者不是順勢跑光嗎?另外明顯有在閱讀的朋友則提出更實際的批評:平台買書品項齊,出貨快,價格又比你們小書店便宜,正常邏輯買個書還要被你們道德評價一番是怎樣?而沒習慣買書的友人,則傾向把紙本書看成夕陽產業,該轉型該淘汰,就讓市場決定ㄅ。

這邊想好好回應關心圖書產業,尤其是有在讀書的朋友們。因為歷史已經告訴我們:「折扣戰發生在一般商品對消費者有利,但發生在出版品卻會讓讀者受害>"<」。

為什麼會這樣!在德國和法國,抵制折扣戰的售價規範政策,加上本地書店的盛行,讓出版品有辦法維持多元。另一方面,遇到自由市場衝擊的英國,在1997年結束了實行百年的新書售價規範,則走上了相反的路:暢銷書價格壓得低,賣得多,亞馬遜和超級市場成了人們日常買書的地方。在英國,前十名暢銷書就佔了書市銷售額的15%,在法國只佔2.5%。而且有點慘的是,在英國,雖然暢銷書很便宜,其他的書卻很貴。在法國卻是相反,書價相對於物價很便宜。

為什麼讓書自由競爭反而造成多樣性下降,還讓暢銷書以外的書變貴貴?各位同學,通路發起折扣戰並不是今天一天的事情,而是在台灣已經發生很久,已經十多年啦。當通路開啟折扣戰,垂直向的影響是讓出版業需要吸收更多風險,以至於出版社傾向做暢銷書,不做較高風險的小眾書,自製書,新作者的書。年輕作家出書的機會變少了,有些書真的就消失在世界上了啊QQ。另一方面,通路開啟折扣戰,水平的影響當然就是地方書店和地方書店的消費者受害。

最後還是回到在乎的讀者,如果你不願意台灣書籍產業整條被折扣戰弄壞,可以做幾件事情:

1. 去你附近的書店走一走,看店家選了些什麼書,店員為什麼這樣陳列書,用身體感覺書店空間,並且在裡面買書。這麼做會讓你的城市繼續成為一座有書店的城市。

2. 關注出版社做的自製書。自製書vs翻譯書就像國片vs洋片,是我們自己文化的累積。台灣有很多認真的出版社都在做很讚的自製書,春山跟行人我幾乎是出一本買一本,無法抗拒>w<。

3. 有點讓人心跳加速啊,新書售價規範實行越久的國家,整體環境就越成熟,且越有能力維持這個制度,出版業越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相反的,沒有實行定價制而習慣自由市場的國家,就離他越來越遠,越來越不可能實行。支持新書售價規範,讓台灣在歷史的交叉口選擇有機會的那條路。

保護圖書產業,雖然看起來違反自由市場的精神,但卻支持了文化發展的自由。所以說到底,要不要把圖書產業當成例外來保護,其實是在討論我們到底要把書看成一般的商品,還是看成文化的累積?我希望所有台灣人都應該不只以消費者身份,更要以公民身份來回答這個題目。

#本書店將於1111歇業

#1111書店歇業潮

#一日歇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