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
何必

和微软过意不去

和微软过意不去

                                           2005年6月23日

何必

微软仍在利用其Windows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控制整个软件市场……(略。)

有关微软垄断的诉讼案件,在全球都闹得沸沸扬扬,杰克逊也因为这场诉讼成为全世界知名人物,在美国更是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有人说他就像手持长矛奔向风车的唐吉诃德那样,很有些美国早期西部牛仔孤胆英雄单打独斗的景色;也有人说,杰克逊想利用法官的强权把一个合法的企业搞得四分五裂。国内一些自由主义市场卫道士们更是从消灭政府一切听凭于市场抉择的角度,对杰克逊向微软发难看作是丑恶,杰克逊本人也因此成为中国自由主义者们痛恨的对象,因为,在自由主义市场论者的眼里,美国是一块绝对的临摹圣地,怎么会居然出现杰克逊这等货色,悍然动用法律要把微软整爬下?而此前美国已经有了通过司法程序而使AT&T一拆为四的恶贯满盈的先例,这本身就是对市场的非礼、不敬乃至摧毁,现在杰克逊退了休还是不依不饶,想干什么?

2001年,美国上诉法院推翻了杰克逊在2000年发布的拆分微软的命令,使微软毫发无伤地保留了下来。然而,上述法院支持杰克逊的调查结果。这个调查结果认为,微软通过打击其竞争对手网景公司的网络浏览器的手段,非法保护其Windows操作系统。布什政府从克林顿政府接过这个案子,在微软同意让计算机厂商推销其竞争对手的软件产品之后,与微软达成了和解。

美国上诉法院对杰克逊命令的否定,让中国不少人大大松了一口气,甚至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认为这是对企业的重大胜利。自由主义市场论者们希望,现在已经富可敌国的微软有朝一日把全球给吞并了才好。

但是,微软在欧洲没有像在美国那样幸运。欧洲的反垄断部门强制命令微软销售取消了音视频播放器的瘦身版Windows,并且允许竞争对手接触操作系统内部工作原理的信息。

所以,像西方传统中来不来就言必称古希腊那样,当今中国人只要谈及什么事,也必须言必及美国佬,仿佛这个世界的全部未来就是维系于美国身上,即使是其单边主义再过分,也应该得到类似微软那样合法的地位,来不得任何微词和抵制。

于是,在以微软为代表的美国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业里,放弃中国自主权,全盘接受国际分工,将国家安全民族利益国民就业等等都拱手相让也就成为时髦而坚挺的产业政策走向。不久前颁行的中国政府软件采购政策,被坊间指责为向包括微软在内的国际巨头唯唯诺诺亦步亦趋的典型国家行为。

而在这方面,在中国还在为成为洋奴买办而殚精竭虑时,邻国印度却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开发制造国,(并且是在微软想把亚洲研究开发机构建立在印度时被印度人坚决拒绝的情况下不得已才挪到了中国却受到红地毯的贵宾待遇,显示出太大的国家利益、民族性格、国民素质方面的差异。)在事关未来关键产业领先方面让中国只能屁颠颠地尾随风尘。

中国的软件业状况又如何?6月21日《东方早报》数据,现在即使用国家的税收支持,国内软件业竞争力仍不断下滑,2003年销售利润下降了57%,利润率仅2%。业内人士指出,关键问题在于国内软件市场规模被夸大了许多。以前大多数企业简单地认为,中国人口众多、企业众多,造就了天然的大市场。对此业内人士称,国外软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大大夸大了中国用户的软件需求量,认为中国电子政务软件市场有几百甚至上千亿的规模,而事实上哪有那么多?曾被寄望为带来高利润、高附加值的软件业,收入情况甚至远低于硬件分销。神州数码拥有近3000员工的ITS软件服务集团军每年只能给公司贡献不到10%的利润,而不到1500人的分销、增值分销却提供了90%多的利润。出现这样的倒挂现象,并非软件公司自己不争气造成的,所谓什么样的市场孕育什么样的企业,“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软件产业与国家经济水平发展相吻合”。因此之前信产部希望2005年打造若干50亿规模的软件企业,根本不现实。

这软件企业规模哪儿是信产部那帮子脑满肠肥的官员们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拍脑门就能折腾出来的?希望在年内打造若干50亿规模的企业,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这种缺心眼到了连小孩子都不会闹出的滑稽梦呓,居然作为信产部47号文件发布,也真是为中国政府的智力水平做了地道的注释。

温铁军给我发来的大量材料当中,就有人很担忧地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看到中国军队在演习中采用微软操作系统而使人不寒而栗,这将会给未来的战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并呼吁全面采用“龙芯”芯片,以提高中国对自身国家安全的保护水平。

到现在,中国并没有形成所谓的软件产业。众所周知,形成产业的诸要素中,有一个就是需要有大量的产业工人,就像建筑之所以成为产业,是因为有大量的建筑工人奔波劳作于建筑工地上。如果一个行业仅仅是由一些设计人员从事,但却不能成为普及到具备中学文化程度的人能够进行简单操作的程度,那么形成产业就只能是痴心妄想。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软件还是要由那些具有至少大学本科教育水平以上者才能从事,需要掌握计算机原理、软件设计思维、英语等知识,而这些决非大众能够在短期内领略的。于是,软件设计开发就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特区,与印度动辄几百万软件工作人员的规模形成了天壤之别。遑论还有微软这样的巨无霸在觊觎着中国区区的软件人才。而如果这种状况不加以改变,中国的软件就只能停留在作坊的规模与档次上。中关村从一开始就是为国外厂家攒机器,到现在各地的所谓高新技术开发去不过也是在国际上拾人牙慧位于产业链的末端,也是国人司空见惯了的。在核心技术把持在外国厂商手里的情况下,不这样又能如何?

其实,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早就问世了,并目前在国家一些重要部门得到了应用,而且从其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效果上看,由于汉语具有英文无法替代的有模糊而有限的字词囊括大千世界所有的事务的特性,而不像英文每出现一个新事务就要造一个新词汇与之对应,因而中国人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运算速度与占用空间比微软产品要更具有应用空间;事实上,在源程序、CPU、操作系统方面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开发、而且实现了全汉语设计的项目(被称作“汉语编程”)问世已经有些时日了,并也在国内一些机构取得了不俗的应用效果。在实验中,具有高小文化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这种工具进行软件编程,为解决中国软件产业化和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提供了现实的路径,并为中国取得电脑核心技术规则制订方面的发言权和决定权架构了技术与文化空间。也许,如此技术的出现能给中国人带来什么,这应该是不会有太大争议的。利用母语进行软件编程,而不是简单地将国外版软件进行汉化编译,使得在理论上实现全民编程成为可能,破除掉由于电脑核心技术的英语限制,做出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在电脑领域形成汉语和英语的两种体系,彼此制衡与促进,降低该领域中的单边主义程度,对软件等方面的霸权形成现实而合乎情理的剥夺?

当然,从消费形态上说,对于霸权的缓解必然要面临使用习惯方面的问题,从而有着巨大的替代成本。但从国家安全、软件产业化、提高国民科技素养等方面看,需要作出选择。在这方面,印度是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的。

人们早就提到,一方面,去除掉有关部门对于这类汉语编程的鄙视,能够从与国外厂商的利益诱惑中摆脱出来,为民族产业做些实际的事情;另一方面,则是从微软此次发难中看到我们处境方面的危险,不单纯从产品与市场的角度看待类似操作系统的更换替代成本,而是把目光放到国家安全以及中国应有自己的战略制高点上来应对微软的企业霸权。

遗憾的是,这种“汉语编程”至今仍处于深闺当中。有关部门由于各种用心,对于该方案采取了熟视无睹甚至封杀的策略,而更热衷于采用外国厂商提供的产品。个中味道,只要从朗讯最近以行贿名义裁掉其中国公司4名高级管理人员的事件背后,大体上是可以读出些许。按照朗讯事件被美国人援引的《海外反贿赂法》进行治理,在中国却毫发无损,就能看出,中国官员们忙着出台类似47号文件,忙着引进微软而可以出国考察商讨子女接受资助留学移民,根本没工夫搭理没权没钱的中国人自己开发的软件。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