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
何必

中国人把德国买空

中国人把德国买空

                                              2005年6月

何必

《德国之声》中文网以“无声无息的大潮:中国去年买下近三百德国企业”为标题,报道了在西门子手机领域卖给台湾明基之际,德国一家规模更大的企业将被上海企业买下的消息传了出来。商报同时引述一家咨询公司的说法,称去年德国就有近300家企业被中国企业买下。这是个惊人的数字。本月内,就将完成第一起德国股份公司出售给中国的“事件”。中国纺织机械业中大名鼎鼎的上工有限公司将买下座落在德国北威州东部比勒费尔德市的缝纫机和传输设备工厂杜尔科普-阿德勒尔(Duerkopp Adler)94.9%的股份。公司的董事会发言人黑尔先生认为,出售给中国后,企业将得到的是加强,尤其在亚洲业务这一块。德国有人担心中国会把德国买空。

德国人的如此担忧也是很现实的。目前,中国鼓励国内企业走到海外去。从海尔出巨资将自身的生产基地建立在海外,TCL收购包括德国家用电器公司施奈德(施奈德是德国和世界上名气很大的家用电器公司,是个名牌。然而,你知道是以什么价格卖给TCL的吗?最近报界才透露出来,说是800万欧元。那简直都“不是钱”),再到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中国企业向海外扩张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比如,德国人就带着些微痛苦与不忍地看到,多特蒙德的钢厂整个地被搬到张家港的沙钢去了。

在这些中国企业中的巨掣们摩肩接踵地奔赴海外之际,那些中国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也没闲着,在国内市场秩序混乱状况依旧、利润空间逼仄、到处弥漫着短期浮躁功利取向、责任-信用体系岌岌可危、竞争日渐残酷无情的局面里,很多企业只能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来防范巨大而深刻的政策、市场、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风险。购买海外企业,也就成了其规避国内风险并转移资产的有效途径。

“当年,成吉思汗的军队是在震天声浪中打入欧洲的。而今天,中国人来得几乎是无声无息。”这是德国之声在对这篇报道后颇具煽情与挑逗意味的描述。在欧洲人的记忆中,成吉思汗铁骑横扫除了捷克外的大部分欧洲领土,也算是有史以来东亚人与欧洲最大规模的面对面接触了。

那种游牧民族的骠悍,如今却被当代的中国人以“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这种密不示人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作风所取代,昭示着与时俱进的华夏文明的可人内涵,以及中国当代商业文化的博大精深。

德国人也承认,德国中小企业有个与生俱来的大问题,却使之成了中国企业可以挖掘的大金矿:德国有约7万家家庭企业,但这些企业大多没有后继者。许多企业家老了死了企业也就关了。据估计,每年德国有5000多家中小企业和3万多个工作岗位消失,原因是企业未能及时地成功地交接班。关闭这些企业,最好的、最常用的途径就是出售之。因此,德国市场上经常有高质量大品牌的企业以极低的价格出售。

中国企业在德国进行的收购基本上也就是在100万到1000万欧元之间,这种规模的企业在欧洲也只能相当于中国的个体户的层次,换句话说,中国人所购买的也就是德国小商小贩的买卖。而一向刻板古董的德国人针对中国资本在德国购买了诸如几百个地摊儿,就说中国人偷偷摸摸地要买空德国,也实在太有点夸大其辞捕风捉影到了没谱的地步了,就算每年中国人在德国花上几十亿欧元购买企业,距离把德国变成中国的殖民地怎么说也好像遥远到了匪夷所思的境地。遑论中国人买到的那些小企业,都是些自生自灭的门类,如果中国人不买,也许就会自行寿终正寝才世间销声匿迹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人不应该对中国人的有那么点感激吗?

但是,几乎与此同时的另一个引人瞩目的事实却不得不让人颇具隐忧,那就是中外频繁发生的贸易争端。前两天,中国与欧盟就纺织品贸易的协议刚刚达成,其实施的前景还因为这个协议必须经过欧盟所有成员国的批准才能生效、而西欧不少国家对该协议的态度或者明确反对或者非常暧昧造成该协议付诸实施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时美国就中国出口纺织品的特别保护调查争端还没有取得哪怕阶段性的成果,可这个当口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国家又开始对中国的鞋类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使中国企业处于四面楚歌的尴尬而危险的境地。

从中国人购买德国企业的目的上,还是有些引人微词之处。中国人之所以对购买行为秘而不宣,就是因为这种购买对在当地的生产“完全没有兴趣”,只看中销售渠道、品牌名称和技术,或者直截了当地说,就是看中对方的市场,却将对方的企业人员不当回事。这是中国式企业的典型格式,也是引起西方各国很大争议之处:事实上,最近发生在西班牙、俄罗斯、奥地利等地发生的土著居民对华人的无礼甚至暴力行为,背后就有华人不顾西方人习俗里的休养生息规律、拼命劳作使得双方的市场中成本不对等的文化差异,而已经导致华人的巨大经济损失和负面的社会评价。

在西方国家普遍实施类似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的当口,中国政府却以不符合国情为由断然拒绝这种标准,而招致国际贸易当中贸易对手总是以中国产品成本中不包含比如环境和劳动保护等开支因此处于不公平竞争为由造就贸易壁垒,而当中国人直接到德国购买当地企业却对当地就业置若罔闻的时候,立即就会引起社会民主党执政背景下社会公平与就业问题的纠葛,这类问题在中国根本不会成为什么大事,但却很可能会在欧洲社会环境里成为中国人的滑铁卢,断送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前程。

特别是,在欧洲国家,为了社会福利与就业,中小企业是享受到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政策扶持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所购买的那些企业,并不是单纯的市场机体,因而还牵扯到企业社会责任。如果无视这一点,将会导致自身的灾难。

因此,如果中国法人或自然人不注意这种体制、文化与社会责任方面的差异,还是惟利是图,那么国外未必是好的避风港,却可能迅速从摇篮变成墓地。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