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
何必

北大办工学院以长补短

北大办工学院以长补短

                                     2004年7月25日

何必

北京大学正在筹备建立具有特色的、高起点的工学院……(略。)

看上去,北大又要率先搞起什么动作,进行为国内和国际广泛关注并诟病的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一轮改革尝试。而这种改革是在北大著名的人事制度改革还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过程中,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争议的情况下再度开辟新的战场。而那次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不少新的概念,也有过不少大的动作,但是从北大校内和社会上的凡响来看,效果却不尽人意,不少声音在置疑改革方在以权谋私党同伐异,借改革之名树立个人威信强化学术霸权。

同时,人们也很热烈地讨论着,在如今官本位横行而且愈演愈烈的大环境里,教育作为中国体制改革中的一个进展最为缓慢而且最为僵化保守的地带,在很大程度上拖了中国现代化的后腿,给社会发展以及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掣肘与阻挠。在如此氛围中,北大自然也不能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也照样摆脱不了社会流弊,人事制度改革却未能从根本上触动北大体制性弊病与顽症的核心,因而很有可能演变为结党营私的闹剧;而在与国际接轨的喧嚣中,更是把崇洋昧外合法化,号称建立国际一流大学的信誓旦旦之中,却全然不见了老北大那兼收并蓄的宽容、豁达与隐忍。至少,当年蔡元培先生多次把住门口坐在小板凳上最终才把没有什么学历的陈独秀请到北大那种气魄与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佳话是再也找不到了;毛泽东、钱钟书、鲁迅要是在今天,恐怕也只能坐着黑车到北大里观光一番而定然是不会在这里找到什么活计。现在,北大也不能免俗于按照土洋学历进行排队的窠臼,而且也还是将国外大学排列为三六九等,哈佛、剑桥、牛津学历比其他洋学校文凭值钱,而洋文凭要比国内土鳖文凭管用,还是那副动辄蹦出几个英文单词来的表达方式更能贴近时尚与北大如今的文化。

这不,人事制度改革还在摸爬滚打中艰难蹒跚着,北大方面还是不满足于先干好一档子再来干另一档子,不甘人后,在如今浮躁功利短视的社会风气当中也要加上北大的推波助澜,在文科和理科在国内大学中地位也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并没有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先把文科和理科位置稳固住,全心全意很专注于发展自身的强项,而是见异思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也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如今又要弄什么工学院。

据介绍,北京大学在早期历史上是学科齐全的,有文科、理科、农科、工科等各类学科。1952年全国院系进行调整,北大成为了一所以文理教学和研究为主的大学,从而更以基础学科擅长,在文科、理科等领域基础更为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在继续加强和发展基础学科的同时,着力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000年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后的北京大学已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医药科学和语言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

从现在中国大学里来不来就进行大学之间的兼并的热潮中,也可以看到在大学发展进程中的急功近利。北大兼并原北京医科大学、清华兼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则干脆一次性收编了附近若干所学校,看上去很热闹,但实质上对双方的品牌延伸以及教学成绩的提升却没见到什么长足的进步,只是让人体会到长官意志的体现和行政手段下的拉郎配导致所谓知名大学规模的强行扩充。这就好比中国人不甘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没有自己的事而强行将若干不相关的企业归并到一起凑合上了进入500强的营业额好歹也算在那仅仅为美国一家杂志评比的排行榜上露了一面,却招致全球对于这种颇带有弄虚作假欺世盗名色彩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举动而嗤之以鼻,并且很为这些被强迫弄到一起的散沙般各自为政的企业如何能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而担忧。同样,中国高校中这种强拉硬扯到一块的航空母舰们内部还是充满了倾轧纷争与资源的无谓消耗。

众所周知,国内工科院校方面,有不少经营了很久并已经取得了不俗业绩占据相当业界份额的学校,像清华、北京理工大、华中工学院、东南大学已经不少军工、交通等专业院校,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专业配备广泛的分布状况。这些院校的师资、办学经验、设备与市场认可程度,都远非新兴学校能够在短期里比肩的。

中国实用理性(或马克斯`韦伯所谓工具理性)的传统,使得更加注重“术”层面的操作,而基础研究却往往被忽视。在大学专业与个人兴趣无关而仅仅是谋生手段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当下,北大也迫不及待地加入到了这种“术”的行列,而情愿冒着多元化运作的风险,好歹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却与如今分工越来越细的方向背道而驰,更与国际知名学府的办学理念越差越多,怎么看也充其量就像三流或更下流的档次。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