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瘋
歐陽瘋

一個老宅、病夫、啃完老本的三叉神經之慢性疼痛者...

《虛構的隨筆》№.43 我想變成詹宏志一天

說到底,這傢伙就是不想離開書,不管是在那一天之前,那一天之後。詹宏志對書的態度,讓我覺得他的前世根本就是一本書,或一台未來跑回來的刨書機器人。

我想體驗詹宏志的腦袋是如何解構書籍?他的生活好像就是一直讀書,無時不刻地讀,所以我選了一天,他肯定不在讀書狀態的那一天。那天之前,他應該也在音樂界混了一陣又跑出來了。如果我在那一天,就不會只讓自己心裡激發出無數,僅是關於出版的構想而已,我會回憶童年往事以及走向台北的日子,這樣我可以少讀很多書,就可以了解上世紀的台灣是怎麼個模樣。

如此,我就不必再去想著諸如:我想變成李壽全的一天;我想變成瘂弦的一天;我想變成侯孝賢的一天;我想變成候德健的一天;我想變成楊德昌的一天;我想變成羅大佑的一天;我想變成高信疆的一天;我想變成吳念真的一天……吳宇森李敖張北海……。如此,我可能就多多少少理解那個少談政治,多講社會的時代。

我願意回到那年普普通通的一天,連進退失據都談不上。那一天發生在《一百年的一千本書》前幾頁。在上世紀台灣的某一個下午,詹宏志也算是失業了,坐著咖啡店的一天,我想變成詹宏志的那一天。三十有出的詹先生,退休還太早,轉行又有點晚,咖啡店裡的詹宏志,一直想著該做什麼呢?

圖自讀墨
照《一百年的一千本書》裡的原文,詹宏志是這樣寫著:〈 似乎我不應該到「其他」出版社去上班,因為這對我的老雇主不好意思;我好像也不應該去創業開新的出版社,因為這對我的舊同事不好意思;我在原公司已經是「總經理」了,很多同事都是我找來的,我怎麼好意思和他們在同一個場域競爭呢?若我辭去現有的工作,卻又接受其他出版社的聘用,不就顯示我對我的舊老闆不滿意嗎?事實上,舊老闆待我不薄,只是想法不同,我不得不主動離開而已,我也不希望他太難堪。〉

說到底,這傢伙就是不想離開書,不管是在那一天之前,那一天之後。詹宏志對書的態度,讓我覺得他的前世根本就是一本書,或一台未來跑回來的刨書機器人。多年以後,才知道詹宏志在台灣的身份多到不行。但身份再多也好,在我眼裡,他始終是個「失控的讀書人」。把書從他生命裡抽掉,詹宏志就什麼都不是。

那一天他左思右想,他不想幹一些令前老闆及前同事心情不好的事,只好「創造」工作。雖然不曉得那工作到底是什麼。一個人呆坐在咖啡店,想像各種各樣的工作形式,用筆記本整理想法,搖曳筆桿苦苦求索。想出了不如做自由接案的編輯。

以他的經驗與本領,又是個讀經濟出身的中年傢伙,事事都有自己獨特的解釋。最後決定在出版市場做「自由提案編輯」。但「自由提案編輯」到底是什麼?接案是根據出版社的需求,依出版社的指令工作;自由提案是用自己的想法,推動或牽引出版社的需求。簡言之,就是要無中生有出一個「套書」市場。

那一天,他不得不想起自己在職時,就是個「提案控」,如他自己所說:

〈 每天都有各種出版構想急著想要提出來,有些案子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連我自己都要否決;有些案子不是不好,而是手上的資源不足,強行攻頂只怕「奪橋遺恨」,只好按兵不動,以待將來;通常真正動手的案子,十不得一,只有動用資金不多、市場回收較快、又確實可行的案子,才得到實現的幸運。即使如此,我仍然熱愛在會議桌上提出企劃構想,有時候是為了保持夢想,大部分則是我自己喜愛這些「案子」……。〉

詹宏志的提案計劃行得通嗎?他辭去工作,還不就是自己的提案和老闆不同嗎?出版社老闆有他的想法,詹宏志當然知道老闆不接受他。畢竟賣書不是做功德,只是順便做功德而已。提什麼出版案子都好,始終要是會賣錢的案子才行得通。那天詹宏志的本事就體現在:不違背自己的意願且兼顧市場的提案。若是我,就真是爽了,因為不止行得通,也在台灣出版史上留下一筆佳話。

我為什麼想變成詹宏志的那一天?小原因是我曾經亦是辭職失業,呆坐在咖啡店,前路茫茫,抽著停不了的煙,想著接下來的日子怎麼辦?如果我失業的那一天像他一樣就好了,對往後的日子,記下幾十年也做不完的構想。

大原因是懷念那一天背後的時代,我是那個時期成長的孩子,在養成閱讀習慣以前,好像到處都看得詹宏志的名字,可這傢伙,老實說,也沒出過幾本書。但我就是記得這個人的名字,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猜想可能他寫的序文多,才會時常見到這個名字,可要我講,卻也講不出一本書名來。

變成那一天的詹宏志的我,想是終始放下心頭大石,心情舒暢,不必再為前路而憂。但詹宏志在那咖啡店裡的二十多天,他自稱:「內在所經歷過最波濤洶湧的一段時光」。之前本領就不小的詹宏志,那天之後的本事就更大了。

那一天之後,失業的詹宏志在咖啡店著實坐了一陣子,「出版提案」的故事都收在《一百年的一千本書》。至於二十年後的《百年千書的前世今生》那是另一個網路故事了。這兩本書都可在讀墨免費閱讀,但誰有興趣呢?知道詹宏志這號人物的讀者,想必已經看過;不知曉詹宏志的人,我也不敢推薦你去讀,畢竟都是上世紀的事了。那時還沒網路呢。

圖自 STEVEHUANG'S BLOG

【後記】本來想寫,成為李壽全的一天,這個傢伙也是那種,到處都看到他的名字,但只出過一張專輯的人。1984年羅大佑第一場演唱會,聽說李壽全是唯一嘉賓,不知真假,相關資料很少,想像空間就變大。如果成為那一天的我,應該在想些什麼呢?是早知道羅大佑一唱完,就跑到美國去了呢?還是已經在謀略《8又二分之一》?可我最善於跑題,這次一跑,把人物也跑掉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