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
BK

生命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徒。 該學的不少,想學的更多。 Liker.Social: https://liker.social/@nsbh

晚安日誌:更長遠的路

(编辑过)
「在現實中書寫,在文字中掙扎」總是勝過「因為沒有/不想/不能書寫,所以只得在現實中掙扎」來得讓人舒服吧?

晚安。

以往的晚安日誌大多先完成全文,再在發布前想個題目,偶爾會有寫到一半靈光乍現,就這麼定名的;但今天,不知怎麼地,連寫都還沒寫,心裡也還沒開始構思內容,卻已經先決定好標題了。

看到這個標題,或許會有人以為今天要跟各位告假,簡單寫寫個字之後就當作完事,好來去睏;畢竟「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但論真講起來,在 Matters 上寫晚安日誌已經到了第三個週次,我自己說,作為書寫者,我不敢打包票事態會如何發展,畢竟這就是這麼隨興。

不過我也承認,確實不是沒有過,給自己放個假的念頭。但隨之而來的是某種幾乎可以說是不甘心的感受:「難道要就這樣斷掉嗎?今天又不是不能寫!」在這樣的想法下,就成了你目前所看的這篇文了。

但真的只有如此嗎?這連帶地讓我想到好多:我「該」或「是」如何看待「休息」這件事的?目前,每篇晚安日誌穩定都會破百拍手,這也讓我開始或多或少有些得失心,擔憂會不會因為某天的怠慢,讓這樣的 combo 無法延續?

或是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即使晚安日誌有其隨興的性質,但不諱言地,這依舊有我自己可以操作的空間,那麼究竟這個空間長得是什麼樣子?我口口聲聲說晚安日誌在我眼中是個有「意識流」風格的「碎碎念流水帳」,但說真的,到底有幾分是我所聲稱的,幾分是最後實踐出來的,我其實沒有什麼把握。

記得有一天的晚安日誌中,我提到自己嘗試以各種不同表現方式來書寫每一天的晚安日誌,以維持新鮮感,這話不假,但我同樣地也曾提及,目前只為自己寫晚安日誌、而且我也認同並接受晚安日誌的定位是有機而浮動的,將隨我當下的狀態及其他考量而有所改變。

但是,我卻又回過頭繼續糾結。說來好笑,明明已經想清楚為自己而寫,卻還會在意拍手數的我,現在另一方面也在猶豫的點是,要不要把自己的糾結點給寫出來,因為我認為自己的糾結過於細小而瑣碎,對於讀者而言是「之前寫過的東西」,所以「為了避免反感,最好就此打住」。

我很認同自己需要時間適應「為自己而寫」、「開心最重要」而排除外在的眼光,無法說斷就斷,但我同時也懷疑,與其說我是為自己而寫晚安日誌,會不或其實是我需要有人讀我的晚安日誌?

無論是否值得,會叫我糾結的事情就是在那,我要麼忽視它、假裝沒這麼回事,要麼直面它、費盡腦汁後得到一個暫時的答案,然後繼續在下個環節糾結,或許也會時不時糾結以為自己過去已經想清楚的事情。

但無論如何,我自問目前在這件事上最在意的部分,其實並不是在忽視問題跟直面矛盾間二選一,而是怎麼在擺盪、糾結及掙扎的過程中,而能繼續前行,走出「更長遠的路」。休息或許是其中一種方法,但不是眼前最需要的。

「在現實中書寫,在文字中掙扎」總是勝過「因為沒有/不想/不能書寫,所以只得在現實中掙扎」來得讓人舒服吧?文字的力量終究是強大的,向偉大的文字工作者致敬。

如果硬要給我一個理由,大概只是很單純地因為我還能寫,所以我繼續寫吧?


你現在正在閱讀的是我的「晚安日誌」,謝謝你讀到這裡。

「晚安日誌」起初是我在 LikerSocial 微網誌的基礎上,每晚回顧當日的心得分享。後來因為內容總是越寫越長,加上我想養成每天至少寫一篇文章的習慣,所以將「晚安日誌」移到 Matters 上來發布。

但「晚安日誌」並不是專屬於我個人的專欄系列文章。在此,誠摯邀請你一起加入「晚安日誌」的行列,把書寫變成睡前的儀式,把自己腦子裡的東西給掏空,然後結束獨特的一天。無論在 Matters 或 Liker.Social 上,只要在發文前加上「晚安日誌」的標籤即可,期待看到你的分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