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
BK

生命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徒。 該學的不少,想學的更多。 Liker.Social: https://liker.social/@nsbh

晚安日誌:幸福與罪惡

回過神撫著頭,暗地告訴自己,可能因為我就是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吧?

晚安。

又不知不覺到這時間了。今晚來個嘗試。

我想你也看到嘗試的成果了,今天要試試首度在文章中嵌入額外內容,應該還算是成功。我目前還只能按著 @漫閱讀 教學文的圖索驥;雖然並不是拿來製作文章索引,但至少這讓我理解 JSFiddle 的服務如何在 Matters 上應用。我期許自己接下來可以嘗試自己做出變化,也進一步學習背後的 HTML 語法。

今天的嘗試也是為了即將公告的第一屆 Liker.Social 攝影展得獎名單而測試相關辦法。我原先以為在收件截止後的一天內,自己就能找到足夠時間完成資料的彙整,後來發現並沒有那麼容易,尤其我又會越做、有越多想法,就花越多時間研究一些最後未必會呈現在成果上的事情。

回歸正題,我常常對外說自己是個幸運、幸福的人,但其實這樣的說法也往往伴著一種罪惡。幸的地方在於,我總是能輕易得到很多機會與資訊、資源;罪惡的地方在於,我發現相比於很多腳踏實地親手掙取資本的同儕,我幾乎是沒有付出太多成本,就能維持看似光鮮的表象;但我心裡知道,自己很多時候是沒能好好把握機會的。

曾經聽過一個說法:「社會學的關懷實踐在於個人是否在結構下而失去得到付出相應成果的機會,而不是沒有動手付出的人怪罪社會的工具。」作為社會學的學徒,每次聽到類似言論,總覺得有哪裡怪怪的,卻說不上來。只能回過神撫著頭,暗地告訴自己,可能因為我就是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吧?所以對於這句話才會這麼無感,或甚至有一點點地反感。

我不打算接著談資本、階級、或結構,學究不是晚安日誌的宗旨,這些概念更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的;尤其現在時間已晚/早,我也不認為花費更多時間解釋對我而言是健康的。況且這樣一句話,其實不需要特別解釋,可以輕易地就字面意義來解讀,不會有太大的認知落差才是。

但是回過頭想想,搞不好我在潛意識裡頗為認同這句話,否則怎麼才會直覺地把自己帶入情境裡,而感到不適?在這樣的認識裡,我成了一介養尊處優、只會空談的投機份子,兒與我相應的,則是兢兢業業、苦幹實幹卻未能得到關注的魯蛇。但有趣的是,當我這樣想的時候,就又掉入簡單的二分法認知裡,而讓這樣的討論,凌駕於過去曾建立的自我認識與自信之上。

我確實幸福,也是該感到罪惡,但不代表社會上所有不公的責任都該究責至我身上。我還在努力學習時時提醒自己這件事。


你現在正在閱讀的是我的「晚安日誌」,謝謝你讀到這裡。

「晚安日誌」起初是我在 Liker.Social 微網誌的基礎上,每晚回顧當日的心得分享。後來因為內容總是越寫越長,加上我想養成每天至少寫一篇文章的習慣,所以將「晚安日誌」移到 Matters 上來發布。

但「晚安日誌」並不是專屬於我個人的專欄系列文章。在此,誠摯邀請你一起加入「晚安日誌」的行列,把書寫變成睡前的儀式,把自己腦子裡的東西給掏空,然後結束獨特的一天。無論在 Matters 或 Liker.Social 上,只要在發文前加上「晚安日誌」的標籤即可,期待看到你的分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