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撐粵語第二講:巴打? 巴閉? 兜巴星??
今天和大家分享 巴[ba1]字在粵語上的活用。
除了地名翻譯(如巴西、巴拉圭),巴在粵語上有一些很有趣的用法,但大致有三種。
首先是音譯,
如巴士(bus),即是台灣的公車。港澳人會用坐巴士,坐大巴或小巴來形容。這裡延伸些相關的內容,在足球術語上有"Park the bus "意指打防守足球,最早見於著名領隊Mourinho的訪問而來[1],香港直譯其為"泊大巴",這裡並不是指真的去泊巴士,而是打防守足球。台灣的朋友不妨在看比賽事時說這句,相信港澳的朋友會驚訝你的粵語十分道地。
此外,這種譯名相同邏輯也可運用在其實方面,例如:的士(taxi)、多士(toast) 、士多(store)等。而最道地的用法,當然是:巴打、巴絲,解作兄弟與姊妹。(來自音譯brother and brother+sister。) ,可用於血親,但較常用於網絡上對網友作稱呼。

第二種用法 是「巴+ 」,這巴再加上一個字,常用於形容人和事,例子如:
巴閉,可褒可貶。褒則解作厲害,與台灣近年流行的「猴塞雷 」(好犀利)意思相近。而貶義方面,則用於解作:大驚小怪、小題大作,語帶反諷。可以看看下面的例句:
例句:佢真巴閉!無咩可以難例佢。
例句:佢真巴閉!咁都要話比阿sir知。
如短片所述,巴閉源於外來詞,按羊城網 的文章指,其為唐宋時期廣東沿海與外商雞同鴨講,當發生金錢紛爭時,外商常呼BAPRE、BAPRE(解OMG)態度甚囂,故廣東人取其諧音「巴閉」形容之。不過,有學過廣東話的朋友都會明白,廣東話的用語習慣都喜歡在句中加形容詞,特別是和人爭論,筆者覺得用上 "巴X閉" 的機會可能比較大。
此外,"巴+"用法,還有幾組常見,例如:巴辣、巴揸
這兩組皆貶義詞,用來形容很麻煩的人,前者常指很難應付的人;後者則指多管閒事,愛七嘴八舌的人,兩組詞過往習慣用在女性身上。
第三種用法是和掌結合,
例如巴掌,形容手掌,若是想表達賞他一巴掌,廣東話的用法通常會直指把"掌"拿走,只用巴即可,會變成:給他一巴,或更道地,兜巴星。 網絡常見的meme圖 (梗圖),便是這組動作。

[1] https://idiomorigins.org/origin/park-the-bus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