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 生活事 #品食嚐鮮 #行走發現 #旅行探索 #觀影觀劇 #閱書讀文

日常隨時記-嘗試去"發聲"

well,仁兄B君的態度是正確的,他沒有飆那一句我也完全不會注意到這個細節。但我另外想的是-"他為什麼不要直接和仁兄A君說呢?"

某日晚上的健身中心,慣例地在課程結束後往飲水區的方向走去。公共區域內的飲水台共有兩部,出水口是細長的"鵝頸型",開關(紅、藍兩色)是用手向上"扳開"的那種(非一般"按鈕式",出水口在下方)。眼看一部有人(A君)在使用(裝水),就自然的使用旁邊的另一部,過程中也靜靜地享受運動後的放空等水裝滿。直到原先在使用的那位仁兄A君,裝滿水離開後,接續使用的另一位仁兄B君,忽然在身邊飆了一句"XX,噁不噁心,這樣就等同間接碰觸了啊!"。"唔(?) 是在說我麼?"。但我還是很鎮定地繼續裝我的水,因為應該不是在說我。出於好奇的我也就很快速地回想了一下剛那位仁兄A君是做了何事,致使B君說出那些話語。

"噢,原來他裝水用的容器是礦泉水瓶。”礦泉水瓶開口相對小,而細長且往下彎的"鵝頸型"出水口與置放盛水容器的平台距離又有限,裝水時就需要用手扶著,傾斜瓶身慢慢地把水裝滿;而如果不想用手扶著,就唯有把瓶身開口伸入"鵝頸型"的出水口,把水裝滿。登登,仁兄A君就是用後者的方式裝水,但這樣也就造成仁兄B君說的"使用者喝水的礦泉水瓶開口與出水口接觸,有其他使用者在裝水時,間接與其口沫接觸之虞,影響衛生"。

(以上所述請發揮想像力(你們一定可以的),因本人我已竭盡所能寫的去描述,哈*3)

well,仁兄B君的態度是正確的,他沒有飆那一句我也完全不會注意到這個細節。但我另外想的是-"他為什麼不要直接和仁兄A君說呢?"。這樣不是更可以解決問題或讓A君可以意識到這件事對其他人的困擾,進而改善?

No,一般常人應該不太會這麼直接地與他人對上,除非( 自行填空)。

But,好像又可以理解這是常見的處理方式,我自己有時也是這樣(視情況)。但會反思在類似事情的背後,自己的心理狀態、情緒、感受會是什麼?是不是當事情本身對自己影響不大、不是當事人、非既得利益者、無關自己權益時,所保持的是否就是"無所謂"的態度?

頂多向身邊的愛人親朋好友說說聊聊抱怨,當作茶餘飯後的小話題,最後就結束、不了了之。是這樣麼?如果不是-"為什麼不挺身而出?"、如果是-"所以承認自己是小孬孬?但又好像不是"。你說有些人會關注國際社會議題,可是為啥拿不出具體行動呢?所謂"具體行動"又是什麼呢?它是真的需要身體力行麼?

我想這都沒有標準答案,沒有行動不代表不care,自己是誰自己最清楚,回到主題本身-"嘗試去發聲",係以適合自己的方式為自己care的人事物去"發聲"。

日常生活中的"發聲"練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