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pointm
mrspointm

a foodie | love life💛 | 点点夫妇

听见那些微小的呐喊 | 儿童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这个征文活动应该会非常有意义,一切以社会问题为基础的话题讨论都是有现实意义的,这代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些问题,那这个问题被解决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解决机制就越来越完善。

今天我想说的是“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其实这已经是个被重复“咀嚼”的话题了,不仅是许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服务重点领域,也是当今社会知晓度很高的一个词/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务工已经是大部分人的发展方向了,这个现象尤其是在60-80年代后这个区间出生人群非常普遍。

尤其是过去的农村人,因为在农村的生产生活很难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水准,那外出打工就成了大部分人想都不用多想的决定。

那么这一现象就会引发另一现象,那就是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的父母当时没意识到“留守”对孩子的影响,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带孩子外出打工成本实在太高。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总算是明白了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带来的问题,并且还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

我有个朋友以及她的弟弟,典型的留守儿童。这个朋友如今二十四岁了,但从小到大和父母关系不好,属于那种多说几句必吵架那种。

在读大学之前,这个朋友在十几年的生活中一直保持着易怒、内向的性格,直到大学后才慢慢变得开朗,在我们看来,这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不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

再说到她的弟弟,性格比她更内向,比较夸张的表现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聚餐,他只夹自己周围的两三个菜,远的菜不吃,因为不好意思,全程也可以一直沉默。

以至于这个弟弟到了初中,他的爷爷奶奶平时吃饭都还在帮他夹菜,爷爷奶奶不懂这些,只觉得这是一种疼爱。

近些年,朋友的父母因为弟弟的学业而陪在他身边,但亲子之间沟通已经很困难了,一方学习不好、性格内向,一方一言不合就大声训斥。最令人难受的是,他的父母还觉得是恨铁不成钢,丝毫不觉得这是因为缺乏教育和引导带来的结果。

于此,我开始发现这种情况算是好的,还有好多留守儿童的情况会更糟糕。也正是因此,在朋友的邀请下我参加过几次志愿服务活动。

作为非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也只能帮助做一些简单的志愿活动。做过一些儿童关爱的宣传,参与过乡村儿童活动的组织。就解决社会问题来说,其实是非常非常微小的。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一切还是要以人为根本的,这些社会问题或许就是在人们在重视物质时忽略了的很重要的人文关怀,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社会问题是很难预料的,是社会发展中渐渐显露的,所以关键在于现在如何关注它、解决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