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caLee
MonicaLee

文字工。

關於台東誠品書店的離開,我理解,然後深深感謝

三月中,我從線上經銷系統看到誠品書店退了我的書。算一算售出的數量,是所有庫存全退回。這個些微異常的現象沒有牽起我太多思緒,畢竟被退書是正常。到了四月初,傳出台東誠品書店將於當月終止營業的消息。

目前,誠品沒有針對撤離台東的原因做出說明,只有地方政府透過媒體表明他們已試著努力挽回,結果仍遺憾,誠品走得很堅決。

當年,誠品的到來引起地方熱烈討論,外島除外,這個台灣本島人口最少的縣能否撐起一家連鎖書店的營收?無論如何,誠品這塊招牌還是在台東市區亮了12年,與旁邊的鐵花村市集相互輝映。

撇開市場與營業分析,我最想講的,是台東誠品對待地方創作者一個不為人知的情與義。直到歇業前,這間書店永遠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為那些銷量小、名氣弱、低成本製作的地方作品保留整整兩排書櫃的空間,櫃上全是書寫台東的書籍。其中當然有知名出版社或知名作家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是較不知名、在地作者、地方公部門和獨立出版品,其中也包括我的書。

把銷量、包裝與作者名氣放在次要,為的是呈現地方主體意識,保留在地人的聲響、故事與創作展示空間。當年,台東誠品書店給自己起了個別名「台東故事館」,幾年來,他們沒有背離這個名號背後的精神。

只要順著樓梯走上二樓,第一眼就看到台東書櫃,眼光想避也避不掉。但仔細觀察,就可發現客人大多視而不見,直接向右或向左邊走,很少在台東櫃前駐足,倒是較多的觀光客,眼光與腳步會在櫃前多停留些。

若像一般書,上市沒多久,銷量不夠高就被挪到較邊緣的位置,時間一到沒賣掉就退回出版社,讓出空間給新書和熱銷書。而台東誠品的台東櫃裡,無論地方書銷量多低,一直被保留在那。獨立出版品的資源不如大型出版社,書封設計與美編無法講究精美,經銷宣傳也弱,這間書店給了地方作品舞台與尊重,在人人自求多福的出版業與書店業、只能把夢想放一旁、銷售數字是一切的時代,這樣的堅持更顯珍貴。

有個朋友是某連鎖書店的銷售部門主管,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著昨天的銷售報表,決定今天什麼書該擺在什麼位置。我問他地方書寫作品在如此競爭的書市中有什麼可能,例如布農族傳統編織、原住民傳統領域踏查等獨立出版品,書店會怎麼安排?我要求他從大型書店的銷售立場來告訴我實話,用近似強迫的語氣告訴他我可不是搭了幾個小時的車和他碰面專聽些取暖話。 他告訴我 :「 連進貨都不會進。好一點的擺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一段時間內沒賣出就退。獨立出版,坦白講,是自生自滅。」

自生自滅也好,自力更生也好,說各憑本事也對,獨立出版就是自己賣,不論作者或書店,都得扛自己的銷量,大家生存不易,不能怪別人現實。身為獨立出版品的作者,哪時該積極,哪時得將心態調整的佛系點,這些眉角只能自己拿捏。這類的作者都要面對一個現實,不管你有多大的理想與熱情,不管你的作品是深入山林的踏查、是書寫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微弱聲響,或替那些被破壞嚴重的沉默山林傳達不平、為弱勢族群奪回一點話語權,或讓人重新注視被遺忘的角落,提醒廢墟以往的曾經繁華——無論再多的熱情與精力,若沒有名氣加持與大型出版社的推波助瀾,地方素材的獨立出版品幾乎無力打進主流書市,最多靠臉書宣傳、作者宣傳、靠口耳接力,或靠人情。盡力寫,做一切能做的,剩下聽天命。於是這樣的書寫往往保留著最原始的初衷,就是純粹紀錄。若說遺忘是二次傷害,那麼人會遺忘,是對記錄與傳達的怠惰。無論多少人看,將故事記下,傳遞給有緣人。

以在地為素材的獨立出版書籍,大多出現在地方獨立書店。台東誠品為這樣的獨立出版品帶來了新的曝光可能。身為作品被一直擺在誠品台東櫃的作者之一,如今也只能在這麼一個角落,表達對台東誠品書店的深深感謝。而關於台東誠品不發一語的堅決離去,我也似乎能懂其背後的無奈。

去年五月的一個下午,我寫下在台東誠品書店內的觀察日記:

陽光和煦的下午,閱讀桌旁坐著一位戴編織帽、留著鬍渣,文青風打扮的先生,正看著一本製作精美的食譜,一邊在筆記本上抄寫書中的內容,不時拿手機翻拍。

文青男子斜對角坐著一位看似退休的男人,翻著一本英文學習書,旁邊放著練習簿,上面寫滿英文,邊翻書邊演練,書頁反覆翻來翻去,已出現一道道摺痕。

靠街的落地窗前有排木製長椅,一位高中生手裡拿著一本書,在唯一的空位坐下,翻開書封和蝴蝶頁後順手壓折一下,看似是個習慣動作。

坐在學生旁的女士剛翻完一本書,起身後擺上另一本書占位,才走去書櫃挑書。另一個女人索性把書推開,直接坐上,那女士回來一臉錯愕,也只能默默走人,離開前順便嘖了對方一下。

這裡不是圖書館,而是書店,於是這些行為在我看來是如此荒腔走板。許多人來此汲取知識,卻吝於為此付出一點錢。書店不缺人潮,許多客人看似渴望知識,態度卻扭曲,只想占便宜。作者多年來的經驗點滴,直接抄寫、翻拍,粗魯使用導致賣相不佳卻又不買,而沒人喜歡用一手價買個看起來像二手的商品。種種積非成是的行為,讓開書店變成了功德。

收銀台有些孤寂,偶爾響起鍵打的叮叮聲,不一定是因為有人買走了一本書,也或許是果乾等包裝精美的地方特產,或地方風景明信片。

我腦中浮現那些因嚴重折痕、汙點、明顯使用痕跡而賣不出去的可憐書籍,下場就是退回出版社,堆在倉庫,等著哪天台北車站地下街的回頭書大拍賣。要是再賣不出去,最後一途就是捐給慈善機構或銷毀了。

台東誠品沒有說明離開的原因,就算哪天發表了,我想也是客套的感謝與告別。真正的原因,藏在書店、地方創作者、真正用行動支持這家書店的人彼此間的心照不宣。我很好奇,那些人哀嘆台東誠品離開,是因為少了一個可買書的地方?還是其實是少了一個可免費吹冷氣看新書的地方?

台東誠品撤離後,那空下來的空間會變成什麼?或許來了個好玩的店,讓人忘了這裡曾是一家書店。或者來了個不怎引人興趣的店,讓人在抱怨中再度提起誠品時代的美好,但「誠品書店—台東故事館」終究會從在地人的記憶中逐漸淡去。說到底,我也不過是個隨波逐流、見異思遷、光說又無能為力的人吧!但記憶就算被時間抹淡,仍會留下一個最純粹的感恩,畢竟這是台東誠品這幾年來,對待我和許多地方文字工作者,一段不為人知的情深義重。

即將熄燈的台東誠品。攝於2020.4.20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