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凱西
蔡凱西

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作者魯蛇我授權轉載文章的一點小心得

(编辑过)

原本想要用「當個討厭的乙方吧:魯蛇我用『這些』方式確保權益」這種釣魚標題,但實在很難無視良知在對我呼喊:「這樣母湯」。最終,天使戰勝了惡魔。

都說了是小心得,有專家覺得太淺還請見諒喔。

Photo by Brooks Leibee on Unsplash

這個任何人只要願意,都能在網路上開個空間寫作的年代,遇到叫得出名字的媒體想來要求轉載/邀稿,說沒有「心頭一喜」那都是騙人的,能多一點平台讓文章露出當然是好事,雖然有無更多的能見度又是另一回事。

台灣很多網路媒體並未大方揭露原作者,甚至刻意不顯示原作者的故事,早就已經聽到膩,所以我很少主動向媒體投稿,既然投了沒稿費也不好好揭露原作者,幹嘛把文章的首發投給那些媒體,當然要把文章的首發留給自己的寫作平台阿。

不過,有媒體來邀轉載,我基本上會考慮一下,反正我文章都寫好也發布了,跟對方詢問過我的疑問之後,就看我要不要點頭答應。


例如,當時大檸檬來找我轉載,我先這樣回對方:

然後,我跑去幹嘛了呢?當然是先去做功課,收集一些疑問請教對方。那麼,問誰呢?問google、問朋友(當然是相關業界或相關經驗的朋友),另外活躍於網路上的幾個英文字母編,他們提供的資訊也很值得參考。

或許有人會覺得,就一篇文章幹嘛要這麼搞剛啦?蔡凱西你以為你是誰?

就因為不是誰所以才要多問阿!多上網做點功課、多開口問,腦袋裡先有點概念再來溝通,真的是不吃虧。

其實我也沒花很多時間,候車跟搭車的時候一邊查資料、用臉書訊息問朋友,了解一點基本情況之後再回覆大檸檬,也是趁當時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來做。我大致上問了對方幾個重點:

  1. 跟我聯絡的編輯所屬的單位,以及會轉載到哪些站點?
  2. 轉載有無授權費(我知道通常是沒有,但還是試著詢問一下)。
  3. 是否會修改標題與內文?
  4. 承上,如果會改,我給我先看過才能上線。
  5. 有無授權契約(我知道通常是沒有,但還是試著詢問一下)。

雙方的對話內容則是這樣:

我也跟對方表示,因為曾經被賤人黑過,現在遇到有人來問授權,會比較小心這些事情,請對方諒解魯蛇我問題有點多,不是刻意找碴,把事情問清楚,是為了確保自己的權益。

了解大致的情況之後,我就同意了。檸檬編後來也有回覆我會在哪個時間點發布,不會改內文,會註明已獲得我授權刊登。

大檸檬是把作者同意授權的文章,拿到他們家的後台重新排版編輯再上線,我的習慣是,會在對方發布之後上他們的網站去確認一下。

至於沒多久之前,麥田出版社來詢問「帝國航路」那篇書評的授權,是直接轉貼我在方格子的原文連結到他們家的粉專,設定排程的發布時間對方也有告知我。

我習慣把授權轉載到他站的文章,留個截圖備份。其實那是幾年前開始的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後來憑藉當時的截圖,去年底成功跟某媒體討回我曾經幫他們撰寫過,但是離奇在他們家網站跟後台消失的某篇文章(這個鬼故事以後有機會再說)。

此後,我都會順手來個截圖。順便在這裡推一下,麥田的小編非常專業。

授權之後,無論在該網媒後台重編後發布,還是直接轉貼原連結,網媒告知作者何時會發布,貼連結通知作者,是必要而且基本的動作,那就跟道歉時要露出誠懇的笑容是常識一樣。


就算沒稿費,選擇答應媒體的邀請轉載,不代表也該忽視自己身為作者「知的權利」。辛辛苦苦生產出的內容,我有權知道、詢問對方要怎麼利用,例如被刊登在哪?是否會更動內文與標題?也要跟對方表明自己的底線,例如任何修改的動作都要先經過我同意,還有要把我的作者名跟原文連結明顯呈現,而非隱晦不明。

如果只答應轉載,甚麼都不問,華國這種地方,真的很容易發生「你沒說不可以人家就覺得你可以」的情況。例如我聽過有作者的文章標題,被改得很浮誇,但是媒體沒有經過當事人的同意。如果甚麼都沒問,或許對方可能會認為,你的文章怎樣被擺佈都可以。

講不好聽一點,在這個社會,很多時候已經表明自己的底線,都還會人當耳邊風照樣揩油吃人夠夠。遑論沉默就是形同犧牲自己的權益,無論是著作權跟其他事物皆然。

就先談到這吧!或許之後來小聊一下方格子直送計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