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屿人
马屿人

看看、试试、想想

龙象相较:印度的劣势和优势

(编辑过)
相对中国大陆而言,印度有哪些劣势又有哪些优势?

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和印度就经常被拿来比较,都是文明古国,都在亚洲,都是人口过十亿的大国,都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都在快速发展中。很多人都在争21世纪到底会是中国的世纪还是印度的世纪,龙象之争谁会胜出。尤其是近来中国大陆经济放缓,而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中国大陆。


本文要陈述的是相对中国大陆而言,印度有哪些劣势又有哪些优势,至于最终结论,留给读者诸君做判断。

 

基本的数据:印度的国土面积约为320万平方公里,中国大陆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人口大致相当(中国大陆14亿对印度13.8亿);2020年GDP中国大陆14.34万亿美元,印度2.87万亿美元。

 


印度的劣势

 

一,糟糕的基础设施

从9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每年有约9%的GDP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在印度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GDP的占比直到2017年才从之前的3%提升到接近9%。

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有两个最重要的比较对象:交通运输和能源。

 

铁路:

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的铁路总里程数已达14.63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实现了电气化,大约占比70%;其中包含37900公里高速铁路。

截至2019年3月,印度铁路里程长68155公里,到2020年8月,有40576公里实现了电气化,大约占比64%;高铁目前只有孟买–艾哈迈达巴德一段共534公里在建。

 

公路:

中国大陆在2019年底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达到15万公里,

而到2020年底,印度高速公路还只有1822.5 km。

 

城市交通:

到2020年3月,中国大陆有40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6730.27公里。

到2021年1月,印度在13个城市开通地铁,运营总里程760.62公里。

 

能源方面:

印度目前是全球人均电力最低的国家之一(2020年印度排名145位,中国大陆排名68位)。

2019年中国大陆总计发电72255亿千瓦时(1千瓦时即1度),印度2019年则为15980 亿千瓦时,人均电力印度尚不足中国大陆的四分之一。


产电量不足的同时,印度还面临着电网老化的问题。

2012年8月,印度三大电网全部瘫痪,20多个邦大规模停电,6亿多人受到影响。

2014年印度只有70%的家庭接入电网,到2019年才基本实现全部家庭通电,但是仍然有很多家庭一天只能供应12小时电。

国内有限的电力尚不能满足生活需求,自然也就无法满足工厂生产用电所需。

 

一般来讲,只有提供了便利的物流条件和充足的能源供给,制造业才能得以快速发展以吸收大量劳动力,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走向富裕。而目前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严重拖累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莫迪政府在2019年底提出要投资1万亿美元搞基础设施建设。

 

二,严重而又纷繁复杂的国内问题

 

首先便是严重落后于时代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尽管早在50年代就被法律所禁止,但是直到现在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

2011年的一份“印度人类发展调查报告“揭示:超过94%的印度人仍然在同一种姓内通婚。种姓之间尤其是其他种姓和达利特人(就是俗称的“贱民”阶层,分成Scheduled Caste和Scheduled Tribes两个类型)的通婚仍然被很多人视为禁忌。即使是同一种姓,大多数人也只在同一等级通婚(同一个种姓内还可能被分成几百个等级,比如同属达利特人,屠夫就比清洁工高一点点,皮革匠人比拾荒者高一点点)。

 

根据印度少民部2014年的报告,印度的达利特人口数量超过2亿,其中约40%生活在贫困线下,在城市也有超过20%的达利特人生活在贫困线下。2014年印度的贫困线,在农村是每月14美金,在城市是每月20美金(同期中国大陆的贫困线是2800元/年,按当时汇率约合400美金/年,2014年人均GDP:印度1600美元,中国大陆7700美元)。

 

2014年的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央邦的学校里,88%的歧视针对达利特人,79%的学校不允许达利特学生触碰午餐(印度规定所有公立学校免费提供午餐,这里是指不允许达利特学生参与午餐的制作、分发等),35%的学校规定达利特学生和其他学生分开吃午餐,28%的学校规定达利特学生只能使用指定餐具。另外达利特大量女生在小学阶段即辍学,尽管达利特人口不到总人口20%,但是中途辍学人数占到总辍学人数的一半,而这些辍学女生的母亲70%属于文盲。2015年印度的成人识字率仅为81%,世界平均识字率是86.3%,而中国大陆则为96.4%。

 

种姓制度不仅拖累着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也不断撕裂着社会, 为经济发展凭空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根据印度最高法院的纪录,2014年到2016年仅仅是最高法院记录在案的“荣誉谋杀”案就高达288起,其中大多数都是因为跨种姓婚姻。

 

其次是严重的宗教矛盾:

印度接近80%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同时有超过14%、1.8亿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来自伊斯兰教的恐怖袭击虽然近些年在减少当中,但仍然是困扰印度的一大痼疾。


另一个人口不多(占印度总人口1.7%)却影响力巨大的教派——锡克教也不是省油的灯。

1984年10月31日,时任总理英吉拉·甘地遭到保镖中的锡克教徒刺杀而身亡,起因则是当年6月份针对锡克教分裂主义者的军事打击行动——蓝星行动,在这次行动中,两名锡克教领袖被杀。在英吉拉被刺身亡后几天内,数千名锡克教徒在印度教徒的复仇行动中丧生。1986年8月10日,策划蓝星计划的陆军参谋长维德雅将军遭到暗杀丧生。2012年9月30日,蓝星行动指挥官、已经退役的中将布拉尔与妻子在伦敦遭锡克教徒割喉(身受重伤但幸存)。

 

除了教派冲突,印度国内还有意识形态冲突和分裂主义势力

中东部地区至今还有在打游击战的印共毛派;西北的旁遮普邦和东北的阿萨姆邦等则各有分裂势力在活动。

 


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则是恐怖袭击的首选目标,从1993年到2011年,孟买发生了9起重大恐怖袭击事件,造成781人死亡。

 

 

三,更加严峻的边境局势:

自从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一直处于对峙状态,隔些年便爆发一次战争或冲突。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2月26日,印度空军12架幻影2000战斗机飞越克什米尔印巴停火线,对巴基斯坦进行空袭。再早一点则是1999年5月至7月的卡吉尔战争。

 

在另一个方向上,印度与中国在东西两线都存在领土争端,1962年的中印战争之后,双方也偶有爆发冲突。2020年两国边境线冲突又成了新闻热点,至今未妥善解决。

 

对印度来讲,非常不利的一点是,无论是和中国的边界争端还是和巴基斯坦的对峙,距离首都和经济发达地区都不过几百公里。这迫使印度一方面在军事上对巴基斯坦必须要有绝对的压制能力,另一方面对北边也要有足够的威慑力,所以长期以来印度的国防开支都在世界平均水平线之上。与中国大陆相比,大致上每年多投入了0.5%GDP在国防上面,这无疑给急需发展的经济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拖累。按照一般的理论,0.5%GDP的国防开支若是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会直接带来至少1%的GDP增长,这还不算基础设施建好之后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


军费开支占比,最上面的是沙特,印度是橙线,中国大陆是最下面红线




四,历史遗留羁绊: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言:“印度大搞计划经济,政府控制范围太广,致使官僚体制固化,以至于浪费了数十年的发展机遇。”


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官僚作风严重,个人办企业需要走很多部门,敲很多章(参考中国大陆80年代),还有压在企业头顶上的劳工保护法规。


现在印度有44部劳工相关的中央法规,200多部地方劳工法规,对于劳工的保护之严苛甚至远超一些发达国家。

 

1947年出台的《工业纠纷法》规定,员工数量超过100人的企业在解雇工人时,必须获得政府劳动部门的同意;而在向政府申请裁人时,往往又需要经历漫长繁琐的审批程序,而且被批准的可能性也很小。而且该法的9A条款规定,在所有雇工达到或超过50名的工业企业中,雇主对工作条件做任何改变,都要提前三周告知工人。这些改变包括申请调休和请假换岗、分类管理、工作纪律、影响劳动力需求的技术变化,以及与雇用、职业、流程或部门相关的变化。1970年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则规定,员工数量超过20人的企业在雇佣合同工之前必须获得批准。鉴于这些方面的严格限制,很多企业主因为惧怕触犯劳动法而不愿扩大生产规模。

 

即便政府首脑想做出改革,首先得在中央层面通过纷繁复杂的程序,然后再在各邦经历更加复杂的审批,另外还必须赢得大多数民众的支持。现任总理莫迪上台后决定修改《劳动法》,建议工人数量少于300的工厂不需政府审批就能裁员,却被工会认为侵犯工人利益而遭到大规模反对。


 

五,后发劣势:

当1991年印度终于改革开放时,中国大陆已经打好了相当的基础,不但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产业工人也逐渐培养成熟。






中国大陆的产业工人素质曾经相当不堪


另一方面,当中国大陆已经占据了全球中低端产品中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之后,印度的制造业要与中国制造竞争也是难上加难。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1980年代的中国大陆要与2010年的中国大陆展开竞争,在资金、技术、原料、市场上进行全面地争夺。印度可谓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吸引外资方面,中国大陆始终稳占优势



印度的优势

 

一,人口红利

截至2020年11月,印度人口已经达到13.8亿,预计到2024年超过中国,2030年人口将达到15亿。


2011年:

印度人口结构:0–14岁占29.5%,15–60 岁占62.5%,60 岁以上占8 %。

中国大陆人口结构:0–14岁占16.5%,15–60 岁占69.8%,60 岁以上占13.7 %。

 

印度的人口结构无疑更加年轻。另外从生育率角度来看,尽管印度的生育率也在快速下降,但是相比中国大陆,仍然高出不少。

这些都意味着在将来,印度的劳动力将更加充裕,另一方面养老的负担也更小。

 

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因素正是人口红利,显然现在到了印度利用这个优势的时候了。

 

二,劳动力成本低廉

根据两国官方数据,2019年,中国大陆的最低小时工资约为1.7美元/小时,而印度的最低小时工资约为0.3美元/小时;中国大陆制造产业工人平均工资为11162美元/年,印度为2643美元/年。

 

印度年轻充裕而又低廉的劳动,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无疑极具吸引力。


拿对工人素质要求比较高的电子制造产业来说:

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2020年12月正式宣布在印度追加3.3亿美元投资,以便2021年能在印度钦奈的工厂生产iPhone 12,而这家工厂之前已在生产iPhone11 和XR机型,同时还为小米做手机代工。

而早在2018年华为就通过另一知名代工制造商伟创力在钦奈附近的工厂生产荣耀7X。

其他的如联想、OPPO、酷派、一加等品牌也均在印度有代工厂。

 

印度塔塔公司的总裁说:“以后印度的制造业也会和中国一样,取得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三,语言优势

英语是印度法律规定的联邦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联邦最高法院官方用语。

尽管根据2011年的调查显示,在印度将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口仅为26万人,但是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却多达8300万,作为第三语言的也有4600万,因此在英语使用人口上,印度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语言上面的无障碍,使得印度人可以轻松对接科技、文化最发达的英语世界。此外,印度人更容易跑到欧美去工作,印度本地也更容易接到欧美的订单。

 

这两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例子:

一个是经常被人拿来说道的世界500强公司中有多名印度CEO(需要澄清一下,30%的世界500强公司CEO是印度人的说法是不确的,中国人的数量其实远多于印度人,因为世界500强公司里有133家中国公司,只有7家印度公司;但国际公司里、尤其是美国公司里印度人确实大大占优,谷歌、微软、百事、万事达、诺基亚等著名企业的CEO都是印度人);


另一个是印度特别发达的服务外包产业,有调查报告显示,印度拥有65%的世界离岸信息服务业和46%的世界外包业,80%的欧美企业将印度作为服务外包第一选择地,而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世界500强公司中几乎有一半已经选择将软件开发外包给印度公司(有必要提一下,1999年华为就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建立了1500人的研发中心,是仅次于深圳的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2017年印度外包产业值达到1540亿美元,其中除了软件开发和客服中心之外,还有金融和会计等。在金融领域,摩根大通和摩根斯坦利银行在孟买雇用了大批的初级分析师。德意志银行也将软件开发、销售及IT业务等领域向印度转移。


 

四,更健康的国内消费市场 

按照国民经济支出法的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由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者共同构成的,三者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称之为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贡献率。2017年印度的消费率是59%,欧洲是53%,日本是55%,美国是69%,中国大陆则只有39%(这些年官方一直在讲要提高消费率,很多人应该都很熟悉了)。

 

印度为何在经济结构上反而更像一个发达国家?

首先是得益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工资水平也水涨船高,印度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据2019年的一个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按照拥有住房和良好卫生设施的标准,印度的中产阶级人口已经超过3亿,到2030年可能达到5亿。

 

其次是由于印度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较为健全。在解决住房问题后,医疗以及子女教育花费并没有成为中产阶层沉重的负担,因此人们可以更多地用于消费。


印度免费的公立医疗系统并算不先进,但是却有数量众多又发达的私人医院(2020年数据显示,印度有43486所私立医院,110万张床位,59264个重症监护室,所有数据都超过公立医院;中国大陆官方数据是公立医院12032个,民营医院20977个;在印度的私立医院做一次普通的心脏手术费用约为3800美金,在中国大陆约为15000美金),而且得益于印度发达的仿制药业,印度的药物价格是世界最低的。


在教育上也存在类似的情形,2020年《印度时报》曾发表过一篇报道,在2017年印度共有46万所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约109万所),47.8%、将近1亿2千万的印度学生进了私立学校,而没有选择免去学费、书本费、校服费另外还提供免费午餐的公立学校。根据印度国家调查局的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首都新德里市区的私立小学平均学费为21.5美元/月,按1年上学10个月算,一年的学费为215美元;而私立小学的全国平均学费是5.75美元/月,按1年上学10个月算,一年的学费仅为57.5美元;即便是按照印度0.3美元/小时的最低小时工资,也只需要工作不到200个小时(按一天8小时工作的话是25天,折算下来相当于1个月的工资)就可以挣出一个小孩上一年私立小学的学费了。

 

第三是因为印度民营银行快速壮大,2019年底已经占到贷款总额的35%,借贷人数也首次超过国有银行。另外目前印度银行的商业贷款中,65%是贷给私人或私营企业,只有35%贷给国有企业。这些都有利于着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五,制度优势:

尽管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一直被人所诟病,甚至被中国大陆许多人当作“民主”的负面典型。

但若了解印度的国情,便能理解印度人为何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而自豪,而欧美国家政府也对其赞许有加。


首先,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印度这么复杂:人口众多、幅员广大、宗教混杂、种姓对立、种族多样、语言各异、传统羁绊。印度仅法律承认的联邦和地方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基本上28个邦各有主体语言和民族,而且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历史上印度基本上没有统一过(特别是南方)。但就是这样一个极其复杂又极其散乱的国家,居然在70多年时间里保持了大体平稳,没有出现过任何大动荡,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印度各大语言片区



印度各大种族片区,最中间未注明的是印地斯坦人


其次,在1947年独立之后,印度就追随前苏联搞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一直到1991年才最终改弦更张。然而在两个大国都付出了千万条人命代价的情况下,印度并没有因为实行同样的政策而发生大面积人道主义灾难,没有前苏联和中国大陆那样的大饥荒,也没有对精英知识分子的大面积迫害。

 

第三,对于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而言难以避免的一个巨坑,就是在长期一党(或一人)独大之后,无法平滑顺利地进行政权更迭,往往陷入强人把权过久引发动乱,强人倒台之后持续动乱,持续动乱之后另一强人上台的恶性循环。然而印度作为世界上国情最复杂的国家,却早在1977年便实现了政权平稳过渡。

 

另一方面,在打着深深种姓烙印的社会里,现任总理莫迪是属于由达利特人创建并为达利特人和底层民众代言的人民党(莫迪出身于Other Backward Classes,属于底层民众,等级只比达利特人高一点),现任总统科文德则根本就是正宗的达利特人出身,而且科文德还并不是第一个达利特人总统,在1997年当选总统的那拉亚南才是第一个。

 

这一切不能不说其民主制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另外根据透明国际2020年发布的各国清廉指数,中国大陆排名78位,印度则在86位。虽然在排名上印度尚在中国大陆之后,然而有一点却让其大有希望:那就是印度的许多腐败大案是由媒体曝光揭露的。

 

比如说,1980年代的瑞典博福斯公司军购回扣丑闻首先被一家瑞典电台曝光,接着由《印度报》、《印度快报》和《政治家报》接力报导,最终导致时任总理拉吉夫甘地所在的国大党在大选中落败;

2010年孟买房产项目阿达什骗局最早由《印度快报》揭露,最终迫使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相当于中国大陆的省长)辞职。

 

这种制度下面,其效率不如中国大陆高,转向不如中国大陆快,然而在持久稳健、不断改进上却很可能另有优势。

 

此外,在国际环境上,尽管印度也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印度宪法前言部分明文规定印度是一个民主的、世俗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但是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受到西方国家的集体敌视。这一点无论是从购买尖端武器还是先进技术引进角度都体现得非常清楚。

 


结语:

如在开头便说的,笔者无意给中印相较谁更有优势下最终结论,只是希望能够促进这样的思考:中国大陆如何在尽量发挥优势的同时克服某些明显的短板。


最后,未来的中印之间是否只能竞争,而不能合作;中印是否只能作对手,而不能作朋友?同样值得思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