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motte
marmotte

道阻且长 谈点虚的

看见,解构,颠覆


方方因为武汉新冠肺炎封城时每日的记录,在中文互联网空间里引起了相当的争议。不少人支持她,把她每日在文联大院里所见所闻,和微信或电话里与各路朋友交流所得的各种消息,看成是来自武汉的第一手信息,乐于读她的记录,乐于转载和分享。另一边,不少人反对她,指责她的记录里有不少与事实不完全相符的内容,同时对政府和当地行政部门的指责多于肯定:为什么不写抗击疫情的付出和成就,为什么给批评我们的人递刀子。方方的日记将很快翻译成外语并在国外出版的消息,让这些争议变得更加尖锐,极端,富有攻击性。

在公共互联网的空间是这样,在稍微私密一些的讨论中也是这样。支持方方和反对方方,仿佛成了两个阵营:“事实”和评论,仿佛成了弹药,在两个阵营之间战火纷飞。人们渴望说服对面的阵营,也渴望获得自己阵营里更大程度的认同。“你怎么看待方方六十天的日记?”——这个问题后面,答案好像不只在这个问题本身。

也不光只是方方的日记。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很多时事话题引起的争议,都有意无意地指向更深层次的:你的屁股坐在哪里?你的立场在哪里?你为哪个群体说话?而一旦把时事话题的争议,变成“你们”和“我们”的争端,作为个体在其中,好像不得不面对一个选边站的问题:你是支持这个观点的,那你就是“我们”的一员,是友军;你是反对这个观点的,那你就是“他们”的一员,是敌人。当公共话题的讨论,指向“你是谁?”,指向作为个体总是不得不面对的最深刻的孤独时,抱团才是安全的。

自然,在这个时候,方方自述为的温和派,仿佛已不复存在。

更有趣的一个例子,体现在关于种族歧视现象的讨论。这个说起来会很长,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种解读是说,我们原本可以不需要这么极端;但是,对于事实的解读,本身就是一种说服他人的方法:包括提供一整套的所谓理论,定义新的名词和隐喻;包括宣扬观点时需要的技巧,和为此制定的战略。

我们本来可以摆事实,讲道理,温和而全面地提供各个参与者的信息,提供历史上的类似例子和思路,甚至于留给读者自己判断是非对错。我们把这个叫做传统的说服方法,好比全真派的武功,你要一天天地在道观里修炼内力。但是不了,这样太慢了,太没有效率了,对成果太没有控制了。用替代性的方法来说服,明明就更加快速,能更有成果,好像梅超风练过九阴真经不多时便能横行江湖。

这包括在上文里提到的,由公共到个体的指向。因为,公共的话题,政府对策好坏,应该是能讨论和质疑的;然而,“你是谁”,“你的屁股为什么坐在这里”,对个体来说,本身从情感上,就很难容得下批评的——这就是一种替代性的说服方法。

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就是当局怎么样在短短几天之内,让百姓戴上口罩。哪怕是一月初,哪怕是在武汉,戴口罩的人恐怕都并不多见。如果要引用科学依据,提供不同学者对于戴口罩是不是对预防新冠肺炎的传播有作用,论证什么样的口罩有什么样的作用,那就太慢了,也不见得能让人都戴上口罩。那是怎么做的呢?除了非常强力的强制措施以外,包括说诉诸同伴的压力,“大家都戴口罩,你凭什么不戴”;包括诉诸权威,让钟南山说带口罩好;包括给出典型的例子,教育民众不带口罩会受到惩罚,给不带口罩的人形成舆论上的压力;包括让带口罩的人,去切切实实地批判那些不带口罩的人。

在舆论上的攻击和站队,是这些替代性说服法的一部分。鼓吹危机,制造富有攻击性话题,设置需要人去选边站的议题,同样是这个方法的一部分。认同和对立,就能在其中一遍一遍得到强化;到后面,你可能不需要再用传统的说服方法,也可以很快很有效的说服,并且在很多不同的议题上都能达到目的。

很多人可能在这个时候意识到,因为最近的事件,我们处在历史转折的时期;下一个时代的游戏规则,很可能跟上一个时代的游戏规则不太一样了。你希望下一个时代有什么样的游戏规则?你甘愿把下一个时代的游戏规则,依然拱手让给替代性的说服方法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