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鳥
窗邊的小鳥

接近沒有信仰的廢青,只是個在世上迷途的人

書摘|醜陋的中國人

對我而言,無論書名或是內容,都不是嘲笑中國人,而是一塊讓受到中華文化影響之人的照妖鏡,提供一個反思反省的機會。

《醜陋的中國人》一書是台灣作家柏楊的著作,是本集結了柏楊在各種公開場合演講的講稿而成的書。在書的開首,就以「我們的醜陋,是在於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醜陋」,以此為主旨談論中國文化,希望可以引起中華民族對自身的反省。他認為國家要受到別人尊重,就要必須先有反省自己的能力,明白、承認及改過自己的缺點。

本書因為是集結柏楊的在不同場合的講稿,所以並沒有對中華民族有一個很清楚明確的分析理論,但在這些文章中,可以梳理部份書中的思想。

柏楊認為中國人的劣根性是源自於儒家思想,然後因為文化大革命更為惡化。他分析了儒家的「儒」的意思,「儒」是在春秋以前祭祀典禮的司儀,因為他瞭解祭祀程序,遇到國家重要典禮的時候,必須有這樣的人提供意見,這種人在本質上當然是崇古的。」當他們是崇古的,就幾乎不可能需要在禮儀上創新及有個人思考。

他認為儒家提倡的最高境界是「明哲保身」「識時務者為俊傑」。在強權前要馴服,忍氣吞聲以求明哲保身;與他權利無關的就置身事外。然而,這種「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個體主義正是培養暴君、暴官最好的溫床。因為別人的事不關自己事,但沒有想到別人發生的事,也有可能在自己身上發生。

到了東漢,更發展出「師承」這項規定,知識份子的發言、辯論、寫文章,都不能超出他老師告訴他的範圍。如果超出師承,不但學說不能成立,而且還違犯法條。這就更進一步打擊獨立思考的可能性。

中國歷來統治者的政策,很多都是愚民政策,他們不想人民有獨立思考,只要順服當權者。柏楊提出過一個比喻,說主子對有思考能力奴隸不是殺就是趕,因為這種奴隸是最危險。所以中國人自小就沒有獨立思考訓練,同時也恐懼獨立思考,以至什麼都是和稀泥,沒有是非,沒有標準。

這種個體主義的極致是中國人永遠不團結。這現象可以在文革中看到。文革的本質是內鬥,學生批鬥老師,兒女批鬥家長。文革不僅導致大量的生命損失,最大損失是對人性和高貴品德的摧殘。這浩劫使許多人都成了禽獸。甚至去到一個地步,自己沒有高尚情操,還不相信別人有高尚情操。或認為別人的俠義情操只是「好管閒事」,沒有一絲敬意,只有譏嘲和忌猜。

柏楊分析現代中國人的性格,認為他們因重視面子及喪失了認錯的能力而死不認錯,甚至為了掩飾一個錯錯誤,會企圖製造更多的錯來證明一個錯並不是錯或掩飾第一個錯;因為見識太少、心胸太窄而容易自我膨脹,但同時又自卑及沒有安全感,認為聲音大嗓門高,自己就會有道理。

醬缸文化

為何中國人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傳統,為何會落到如斯田地?柏楊認為就是發展自儒家的醬缸文化,使中國人沒有獨立意見。他形容「醬」是一潭死水,不會流動。整個中國文化環境就是一個缸。在醬缸裡太久,人就會喪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道德的勇氣,一切事情只憑情緒和直覺反應,不能深入理性思考。

就算曾經在外國留學,深切感受過當地的文化和了解他們的政治制度。但回國不用幾年時間,醬缸文化就會侵蝕整個人。以至一切行為價值,都以醬缸裡的道德和政治為標準。因此,人民對事物不能分辨是非黑白。人至少應該覺得壞事就是一件壞事,當壞事被認為是一件值得榮耀的事,認為是無所謂的話,這個民族的道德文化就開始崩壞。

書中最後一篇文章,是一位熱愛中華文化的比裔美籍司禮義神父與張香華女士,即柏楊的遺孀,在談話中對中國人的看法:

優點

中國人很「忠心」(loyalty),會竭盡所能來幫助朋友。他們願意無條件為你做許多事,且不求回報;又富於外交能力,有很強的說服力;中國人忍耐力是驚人的,令整個中華民族成為能吃苦的民族;對知識學問充滿了崇仰,學習被看作很重要的事。

只講禮,不講理

「禮」是人類行為的規範。但,如果只講「禮」,而不講「理」(the right reason),「禮」就只成為了虛有其表的行為。要達到有內涵的「禮」,就需要有「理」的指導,但講「理」是有前題:討論的雙方要尊重,彼此能力也要相稱。但因為有機會「理不及人」,故大部份中國人似乎認為講道理會有機會使他失去面子,所以「理」在中國不受重視。

法治與民主

阻礙中國變成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原因,是缺乏法治和民主的觀念。中國的法律觀念只有犯罪法。也就是人觸犯了法律,應接受什麼樣的刑罰。但毫不知法律還可以保障人民權利,甚至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認為是國家所賜。這令人民對法律只會畏懼、逃避,而不知道尊重法律。

民主的精義是「我不例外」,每一個人是處於一種平等位置。但對中國人來說,民主的意思是「你是民,我是主。」法律只是別人來遵守的,人人都覺得自己是例外,可以不必遵守。民主政治是需要人民自己爭取,不能也不是靠政府恩賜。這種據理力爭的態度本是生活的一部份。但中國人認為一切聽天由命,也不是真的想改善生活。所以中國式民主只是流於形式,只是一場表演。

知識份子問題

國家本身是收稅的機器,同時也是剝削人民的機器。上位的人在這部機器的受益人,就不理平民如何過活;而在下位的人民正是被剝削者,他沒有方法抗拒剝削,變成一種惡性循環。讀書人在當權之後,不但不再設身處地,思想如何改變窮人的生活,反而認為他們是懶惰、活該。當權者本應對這種不公應負責任,應採取變革,從頭到尾,他們一貫的想法,就是不要改變現狀,這正是儒家的精神。


首先要謝謝柏楊的遺孀張香華女士在2021年11月表示因為擔心有人「利用書名來辱華」,將於2024年永久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這消息一出,令我本來想看但始終不夠動力開始的心態,突然有了衝動想把這書讀完。讀完之後,發覺柏楊三十年前對中國人的批判到現今仍然擲地有聲。雖然強國時常說大國掘起,但似乎除了表面上經濟有所發展外,人民的精神、道德卻仍在醬缸之中。

我看這書時,正值香港轉變成新香港,更深感柏楊的醬缸論之厲害。無論是在英殖時代已受西方文明的訓練或曽到外國進修深造的現任高官,似乎都受不住醬缸的侵蝕,一個個成為書中所描述的「中國人」,真是十分感慨。

最後,分享書中司神父曾經對張香華女士講過的一則報導賽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及他的見解,作為對張香華女士永久停止發行這書的回應:

在紐約,應中國留學生邀宴的文章,賽珍珠在筵席間當場宣佈,她準備把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翻譯成英文,向西方人介紹中國文學時,在紐約的中國留學生,登時提出異議,這些留學生認為把中國下層社會的黑暗面,打家劫舍,殺人越貨,吃人肉等殘酷的暴行,介紹到外國去,無疑是一件丟中國人臉的事,他們希望賽珍珠翻譯一本描寫中國人純潔無邪的書。司神父對這些留學生的意見,感到異常震驚,他說:   「他們是高級知識份子,卻持這樣的看法,認為《水滸傳》是中國人的恥辱,難道不知道世界上無論什麼地方的人,都有情慾,都有人性的黑暗面,有誰會因莎士比亞寫邪惡的人物、淫蕩的女子,就會輕視英國的文化?因此,這些中國留學生給我的印象是,他們自欺得厲害。這種『自欺』(Self-delusion),實在是中國人的好面子,喜歡蒙騙一切真相的根本原因。」

對我而言,無論書名或是內容,都不是嘲笑中國人,而是一塊讓受到中華文化影響之人的照妖鏡,提供一個反思反省的機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