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左右
上下左右

近来国内各大平台的审核越来越严,很多文章发不出去,于是发到这里作为一个记录。

俄乌战争爆发的疑团解析

1958年炮轰金门战役是研究得比较清楚的一个历史事件。根据历史学家沈志华的叙述:

7月31日,惴惴不安的赫鲁晓夫秘密飞抵北京。在当天的会谈中,赫鲁晓夫不厌其烦地向毛泽东解释苏联所提出的建议,一再保证绝无侵犯中国主权的意图。谈话间,毛泽东不经意地提到:“我们应该就会谈发表一个公报,也许我们可以吓唬一下帝国主义者。”惊魂未定的赫鲁晓夫很容易就上钩了,他马上答道:“这是个好主意。让他们猜一猜赫鲁晓夫和毛泽东究竟谈了些什么。”毛泽东接过话茬,不无用意地说:“他们只知道发表了声明,不知道葫芦里装的什么药。第一,要斗争;第二,要讲策略。现在的形势对我们有利。”赫鲁晓夫当时没有听出这里的话外之音。
在8月3日的最后一次会谈中,毛泽东又提出了另外一个想法。关于苏联代表团回国的问题,毛泽东说:“我们想组织一个比较隆重的欢送仪式,搞上四五千群众,排出仪仗队,再邀请各国使节参加,你看如何?”赫鲁晓夫有些惊讶地说:昨天已经谈好,还是像来的时候那样安排我们回去。又说,我来之前我们也是这样商量的。毛泽东说:我本来提出了三个方案,公开来,公开去;秘密来,公开去;秘密来,秘密去。但公报是每一个方案都要搞的。赫鲁晓夫还是坚持不要公开,以免给敌人提供造谣的材料。毛泽东则认为,来时应该秘密,走时就不必了,但可以简单些。

于是炮轰金门就开始了。

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炮击金门战役,杜勒斯判断,中共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毛泽东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7月末在北京会晤时达成的一致行动”。中央情报局则断言:“我们有证据表明苏联没有鼓励中共挑起危机,但苏联显然默许并支持了中共的炮击行为,因为苏联人相信这不会导致中共和美国之间的大规模敌对行动。”蒋介石也认为,这次行动是赫鲁晓夫与毛泽东会谈时做出的“郑重决定”。在采取军事行动时,让对手感受到中苏同盟的存在和中苏团结的力量,这正是毛泽东所期待的反应。然而,赫鲁晓夫却像傻子一样一直被蒙在鼓里。

同样的戏码在60多年之后再次上演。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成了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普京。由于事发较近,还没有对此事的详细解读。2022年6月14日,外交部第一副部长乐玉成被贬到广电总局,而乐本来是负责对俄外交事务,所以引发外界很多猜测。我们以此为契机进行分析。

一、战前局势

北京冬奥会是2月6日到2月22日。在冬奥会之前,多国政府抵制冬奥会,让中国有些没面子。这个时候唯一的大国首脑来参加冬奥会的就是普京。中国当然心存感激。2月4日,中俄首脑会晤,会后乐玉成介绍了会谈成果说:“中俄关系上不封顶,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

问题在于:普京在这个时候是否确定了要打乌?有两种可能:他可能已经打定主意要打了,或者他其实还没想好。普京肯定知道,如果打乌会让俄在国际上处于被动,俄在这个时候不仅是政治上,而且是在实际的利益上都需要中国的支持。所以普京此行必然是要争取中国的支持。如果中国无条件支持,打就有了底气。如果中国完全不支持,普京就肯定需要再考虑考虑。也就是说,更合理的情形是:他主观上要打,但实际上要看中国的反应。

二、普京的小算盘

那直接沟通一下就好了吧?没有那么简单。根据华尔街日报2月25日的报道:

The Russian leader shared his grievances against the U.S.—complaints they say deeply resonated with a Chinese leader who has accused Washington of trying to build cliques to hurt China. But Mr. Putin left his plans for Ukraine out of the conversation, the people said.

普京到了北京之后,只把欧美骂了一通。他大概还表达了:让中国和俄一起反对乌加入北约。这个要求也没啥问题。但普京故意没有挑明要打。这是为什么?

普京应该是这样想的:如果挑明了说要打,中国全力支持,当然皆大欢喜;但如果中国明确反对怎么办?如果中国反对,俄在开打之后就完全孤立,他不太敢冒这个险。但如果让他不打,他又不愿意。所以普京就耍了个小心思。他来北京和中国打得火热。他的目的是,让世界看到中俄关系非常好,上不封顶,这个目的他完美达成。然后他一回去,冬奥会22号结束24号就开打。

也就是说,不管他和中国说了什么,在外界看来,他百分之一百是和中国说好了的。在外界看来,不可能那么巧:2月4号刚中俄关系上升一个新高度,2月24号就开打,还正好是冬奥会结束。

这就是普京的小算盘。通过各种假动作,让中国不得不站在俄一方,因为中国已经百口莫辩了。而且他回头可以对中国解释说,我当时也提了乌啊,你们当时不是都支持的嘛。其实他当时确实提了,但打不打肯定语焉不详,中国也没搞懂他什么意思。

三、开打之前的口水仗

所以当普京从北京回去之后,中国还觉得乌局势就是做做样子。这个时候,美国不断跳出来说:不好了,俄要打乌了!中国外交部第一个跑出来骂美国,说这是美国放的战争烟雾弹,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也真的不信会打。因为这么重要的事,俄并没有明确给中国讲。感觉不太可能。第二,打会让中国非常不利。因为中国刚和俄上不封顶,转眼就开打,那中国摆明了就成了战争的共谋了。所以中国肯定要反对战争。

同时俄也一直放烟雾弹。1月27日俄外交部说俄乌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接受的。2月14日,俄说英美两国在进行战争宣传活动。2月15日,俄说英美的宣传失败,战争没有爆发。2月15日,中国外交部说渲染炒作战争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也就是说,在战争爆发之前,俄说不会打,中国也以为不会打,只有英美说会打。

四、战争爆发及后果

战争爆发之后,中国被迫在两边摇摆,艰难地保持中立。表现得非常被动。普京发动战争,可以获得更多的领土。中国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收益,却莫名其妙成了战争的共谋,受到西方的敌视(至少是深度的怀疑)。乐玉成5月6日出来澄清:

将中俄“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解读为中国“事先知情”并“背书”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这种企图向中国甩锅推责的论调很荒唐。中国既不是当事方,更不是肇事方,凭什么要中国对‍俄乌冲突担责?

但这样的说法就难以让人信服了(很多中国人自己都不信)。

结论:中国误判了俄乌冲突的前景,在错误的时间,高调地提升了中俄关系,导致中国国际形象受损。中俄关系的提升,当然不是外交部说了算的。但外交部肯定会有参谋之责。由于当时外交部对俄盲目信任,没有预见到后来的战争风险,这或许构成失职。这就是笔者对乐被贬职原因的一个推测。

补充一句,关于俄乌冲突对于中国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很多专业人士都论述过,比如闫学通,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来看看。

五、回顾

以上就是笔者对特别军事行动爆发的全部推演。那有没有可能,普京在北京确实挑明了要打,中国也表示了默许呢?笔者认为几乎不可能。原因是:如果中国在明知战争将要爆发的时候极其高调地和俄拉拢关系,对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可以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俄,这或许符合中国的利益。但中国根本没有必要走到前台,去为一场不是自己发动,自己也不直接受益的战争站台。赢了,也不是中国打的,没有功,也不会分给中国什么战利品;输了那就更别提了。普京估计也是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故意没有挑明,而选择了一招瞒天过海。

2022年6月16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