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Matters
一篇发布的文章被隐藏后,仔细读了下社区规定,发现这一条:
發佈抄襲或版權不明確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無授權轉載、翻譯他人文章,無版權圖片,商標侵權等,及在香港的法律法規下任何可能引起民事或刑事責任的內容。
这样一来没法继续在这里继续违反规定了。
我想做的只是以完全学术交流的、非盈利的态度译介一些东西,但制度约束的东西似乎确实没法解决。非正式发布,联系版权方不一定有回应(这是条死路,有时候直接想咬牙买版权,又会被告知个人无出版资质,无法直接交涉)。正式出版的话,一是我本身没有相关资质,二是出版相关规定又导致很多感兴趣的东西不可能出,三是就算真和相关机构合作,商业化的选题考虑本身要斩杀很多可能的选题。
所以事实上我主要想做的,是补充现有出版发布渠道的事情:译介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很重要,但除非被拓展为著作,很少会被译介过来,同时论文集的版权很难解决,很多出版社索性就不愿意出),译介冷门的、重要但中文世界不感兴趣、不重视的东西(基本涉及伊斯兰的就是这方面,以及中国周边国家史地文化,我想多做南亚、东南亚方面的),译我个人比较感兴趣、也熟悉,但对已有的呈现不满意的。
我充分理解商业和利益以及版权方面的考虑。只是感慨现在翻译的空间真的大大缩小了:1. 广泛的intellectual journal上的文章,各大媒体在以编译的形式搬运。但呈现的结果我不满意,因为经常是不合理的节译,仔细看细节会有很多问题。但这些重复的工作让人很难有动机做。2. 出版社拿了版权要出而未出的,或出了但翻译很成问题的。在出版社维权的压力下,事实上从拿了版权到出版这段时间内,其他的翻译也被锁死了。已出版的书,版权已被占有,再正式发布不可能,非正式的发布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这些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又都有“大家都如此”的灰色地带。我个人的立场也是不得已为之,但保证译介的学术性、和非营利性。
想不出什么破局的方法,也许退回个人空间是比较稳妥的做法了。
最后想顺便提下更版权问题相关的原创崇拜。我是对国人的能力持很大怀疑的,包括各种讨论,绕过非原创的东西,超-文献地做原创论述很没有意义。但这样好像也成潮流了,哪怕所谓原创实际上是在改写、浓缩、(片面)总结作者经常是碰巧看到的东西,也被认为比相关问题上的一篇经典文章的翻译好。我觉得这样的取向没有意义(所以我会觉得没有写作的欲望,会觉得现阶段翻译比写作有价值得多),但好像全世界都不觉得。学术体制内也如此,虽然反思一下自己在的圈子在阅读上又是相反的倾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