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秋
王立秋

一个没有原创性的人。 In the world of poverty, signlessness is best, in the story of love, tonguelessness is best. From him who has not tasted the secrets, Speaking by way of translation is best. (Jami, Lawa'ih)

告别Matters

一篇发布的文章被隐藏后,仔细读了下社区规定,发现这一条:

發佈抄襲或版權不明確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無授權轉載、翻譯他人文章,無版權圖片,商標侵權等,及在香港的法律法規下任何可能引起民事或刑事責任的內容。

这样一来没法继续在这里继续违反规定了。

我想做的只是以完全学术交流的、非盈利的态度译介一些东西,但制度约束的东西似乎确实没法解决。非正式发布,联系版权方不一定有回应(这是条死路,有时候直接想咬牙买版权,又会被告知个人无出版资质,无法直接交涉)。正式出版的话,一是我本身没有相关资质,二是出版相关规定又导致很多感兴趣的东西不可能出,三是就算真和相关机构合作,商业化的选题考虑本身要斩杀很多可能的选题。

所以事实上我主要想做的,是补充现有出版发布渠道的事情:译介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很重要,但除非被拓展为著作,很少会被译介过来,同时论文集的版权很难解决,很多出版社索性就不愿意出),译介冷门的、重要但中文世界不感兴趣、不重视的东西(基本涉及伊斯兰的就是这方面,以及中国周边国家史地文化,我想多做南亚、东南亚方面的),译我个人比较感兴趣、也熟悉,但对已有的呈现不满意的。

我充分理解商业和利益以及版权方面的考虑。只是感慨现在翻译的空间真的大大缩小了:1. 广泛的intellectual journal上的文章,各大媒体在以编译的形式搬运。但呈现的结果我不满意,因为经常是不合理的节译,仔细看细节会有很多问题。但这些重复的工作让人很难有动机做。2. 出版社拿了版权要出而未出的,或出了但翻译很成问题的。在出版社维权的压力下,事实上从拿了版权到出版这段时间内,其他的翻译也被锁死了。已出版的书,版权已被占有,再正式发布不可能,非正式的发布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这些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又都有“大家都如此”的灰色地带。我个人的立场也是不得已为之,但保证译介的学术性、和非营利性。

想不出什么破局的方法,也许退回个人空间是比较稳妥的做法了。

最后想顺便提下更版权问题相关的原创崇拜。我是对国人的能力持很大怀疑的,包括各种讨论,绕过非原创的东西,超-文献地做原创论述很没有意义。但这样好像也成潮流了,哪怕所谓原创实际上是在改写、浓缩、(片面)总结作者经常是碰巧看到的东西,也被认为比相关问题上的一篇经典文章的翻译好。我觉得这样的取向没有意义(所以我会觉得没有写作的欲望,会觉得现阶段翻译比写作有价值得多),但好像全世界都不觉得。学术体制内也如此,虽然反思一下自己在的圈子在阅读上又是相反的倾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