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社長 新旅遊
K社長 新旅遊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旅行社做研學生意,如何叫好又叫座?

在山間感受森林的演替回復和生物多樣性,在洞窟裡領略燦爛的石刻藝術魅力,在科技館探索科學的奧妙與神奇……當“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相遇融合,碰撞出一種旅行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方式——研學。

在山間感受森林的演替回復和生物多樣性,在洞窟裡領略燦爛的石刻藝術魅力,在科技館探索科學的奧妙與神奇……當“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相遇融合,碰撞出一種旅行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方式——研學。

有人說,曾經,書本是孩子的世界,現在,世界是孩子的書本。觀念的變化,讓研學旅行近年來受到熱捧。在行走的課堂裡,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生動而立體的書,孩子們從中見天地之大,一路收穫、一路成長。

  1. 研學旅行與普通觀光游有何不同?
  2. 怎樣設計一條精實的研學路線?
  3. 行走的課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收穫什麼?
  4. 目前,研學旅行市場還存在哪些問題?


1﹑ ►既要有意義也要有意思 研學,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陽關品邊塞詩情、在鳴沙山月牙泉看神奇的沙泉共生自然景觀、在莫高窟賞壁畫藝術,如今,研學游成了甘肅敦煌的旅游新時尚。敦煌的研學熱猶如一扇視窗,人們推窗遠眺,看到的是一幅更大的風景——在全國,隨着暑期的到來,研學旅行成為出游的熱門選項。

對於這一現象,很早期就進入旅游工業、經歷了研學旅行從萌芽到發展過程的於並不陌生。“研學旅行最初沒有這麼明晰的名稱和目標,主要是以夏令營、冬令營的方式開展,當時的思路基本是語言學習、名勝游覽、國際交流。隨着游學、研學理念不斷深化,我們從直接選用別人的資源,逐步加入更多自有課程,讓學生把已有的知識和游學進行結合。”越來越多課程點的加入,逐漸意識到研學是個系統課題。“現在我們更多是進行自有研學課程設計開發與執行,了解孩子的需求,明確課程中心思想,整合旅行目的地的資源,加上課程的鋪墊、啟動、體驗、思考等,形成有意義、有意思的研學項目。

研學旅行與一般觀光游的差別已顯現。作為一種獨特的旅游方式,研學旅行並非純粹屬於放鬆身心,而是講究在萬里路中讀好萬卷書,把課堂搬進壯美山河、搬進科研基地、搬進藝術聖地、搬進文化瑰寶,讓孩子在旅行中見萬物、見世界,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

順着曆史的脈絡溯源,在古代中國,文人便有游學之風,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孔子率眾弟子周游列國,考察各地的風土人情,宣傳禮樂文化,堪稱世界研學旅行的先師和典范;李白、杜甫游歷了名山大川寫出中國詩歌的巔峰之作。現在的研學,注重讓孩子們邊旅行邊從中學習知識,拓展視野、豐富見解,是有目的、有意識地影響學生身心的教育。

研學旅行和觀光游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焦點不同。“一般的旅游主要種景觀性、舒適度,而研學旅行主要側重知識性和體驗度。以故宮為例,觀光游可能主要是看建筑和展出,聽導游講故宮的歷史、內部佈局、一些趣味故事。但研學旅行可能會分不同的主題,如古建主題、歷史主題、藝術主題等。圍繞這些主題的講解和一般觀光游的泛泛而談有很大區別,會更專業、更有深度。另外,研學旅行過程中一般還會加入相應的體驗現行,如古建類的榫卯體驗,比如藝術類的彩繪體驗,比如歷史類的穿越闖關等。

從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實行,有意義、有意思的項目體驗等表述中可以看出,承載着傳授知識的研學旅行注定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要精心籌划的行走的課堂。


2 ﹑►講究參與度和體驗感

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研學旅行

不僅為孩子們種下愛藝術、愛文化、愛歷史的種子,目前,研學旅行市場還涵蓋自然、科技等領域。一條能讓孩子們有所收穫的研學路線要考慮哪些因素、是怎樣設計的?

一.是考慮到這個項目和當時學生的知識儲備相符合,二.是這個項目約有需要有一定體力的孩子參加,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體能在沿途學習相關知識,有類似野外調研的體驗。三.言學基地腹地縱深廣內容豐富,可以不受游客干擾,投入地學習。

而具體到現行方案和路線設計,要有更多更細致的考慮——怎麼能學到知識點?怎么認識多種植動物了解其特點?怎么觀鳥、熟悉鳥類習性?怎樣更能理解生物多樣性?怎樣把生命生態走廊的意義體現出來?怎么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怎么更有趣?讓同學自己講說植物、觀鳥畫鳥等環節,以及深山野炊、攀樹、泡野溫泉、做推銷員售賣當地松花糕等現行,讓孩子有更多體驗感。

可以想見,這樣一趟研學旅行下來,參與者不僅能了解生物多樣性知識,還能了解當地的風俗、文化等。就是好玩,快樂!少年的興奮感和探索欲讓她印象深刻。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研學項目負責人、貝格爾研學創始人劉文澤認為,研學特別強調參與度和自主權,研學課程與學校課程的不同之處,在於研學過程中學生有很多自主學習和決定的空間,他們有決策權和參與感,學習會更有興趣和動力。

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研學?答案呼之欲出——在內容設計、路線開發、過程評估、總結回饋等各環節把控品質,有專業團隊保障,把教育功能和知識性貫穿研學旅行,讓孩子們在“知行合一”的過程中看到并充分感受更大的世界,有深度體驗感,有滿滿獲得感,真正研有所得、學有所思、旅有所樂、行有所獲。

希望通過更加優質的游學產品,輔助說明廣大青少年建立起更強大的文化自信,讓少年們帶着課題去研究、去實踐,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3 ﹑►在行好萬里路中讀好萬卷書

研學,如何叫好又叫座?

隨着暑期到來,研學游持續升溫。今年研學現行主題更明確,沙漠徒步、觀星等主題較受親子家庭歡迎,歷史人文類如博物館、絲綢之路,科學探索如觀看火箭發射等產品搜索熱度升高。攜程游學上線數百條親子、研學旅游產品,數量是2019年的1.5倍。

近年來,每逢寒暑假,研學旅行成為很多家庭的“必需課程”。尤其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要求和全面“雙減”政策的實施,更大地釋放了市場需求,使研學旅行市場的空間不斷擴大,成為文旅消費重要的增長點。但與此同時,快速發展的研學旅行市場,存在大量粗放型、體驗差的產品。

目前,研學游存在門檻較低、市場良莠不齊、缺少規格,研學產品缺乏專業性、流於形式、出現“游而不學”“學而不研”等問題,沒有真正做到學游並重。很多學校對研學教育的宣傳和普及不夠,導致學生未將增長見識作為研學的主要工作,家長讓孩子參與研學旅行的意願不足。

“目前研學市場處在上升期或者說是發展期,各種機構都在做這件事,雖是工業發展的必經階段,但確實存在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一方面,很多從事研學現行的機構目前還處於探索磨煉階段,人才儲備不足,工作人員水平不穩定,現實呈現的研學方案與理想中的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家長對研學的理解還不夠透徹,有的家長不明白孩子需要什麼類別的研學,怕孩子在做研學工作時吃苦等。

如何在行好萬里路中讀好萬卷書,讓研學旅行叫好又叫座?

研學旅行中,產品是核心。課程設計要針對年齡段進行划分和設計,避免同質化,提升服務能力和用戶體驗,不斷激發市場潛力。要做出真正叫好又叫座的研學旅行產品,必須將專業教育知識、旅游資源和成熟的商業型態相結合,才能接得住釋放的市場需求,同時,相關政策扶持和監管措施、工業規格等,也需要逐漸完善。

“研學應針對不同受眾研發不同的課程,培養一批優秀的研學人才,使研學課程常有常新。此外,應制定研學游營地建設、接待、管理、服務等各環節的地方標準,建立監督機制,實行動態管理。挑揀研學產品時,應選取規格、有資質、口碑好的研學機搆,根據孩子的興趣選取適合的項目,同時要注重研學游老師的背景、資歷、專業度等,因為只有專業的老師才能讓孩子們真正收穫更多更全面的知識。

目前在中國,研學旅行指導師被公示為新職業,很多高校也開設相關專業,將為研學旅行市場提供更充足、更專業的人才儲備。研學機構要將課程設計得更精細,讓研學旅行目的地的特色與教學更好地結合,做出特點而非千篇一律。

標準化、規格化、專業化、細分化發展,是研學旅行的發展方向。

---EN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